分享

你好,我是杭州站,今年112岁! 铁路四十年的变迁

 翔山 2018-09-21

你好,我是杭州站,今年112岁!

铁路四十年的变迁,让旅客归家脚步更轻快

张帆、杨怡微

2018年09月20日14:20  
分享到:
 

图为铁路杭州站。

一方小小的车票,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远方,蕴含无数的期待和牵挂。四十年前,一张长约5厘米、宽约3厘米的硬纸卡片,印上始发、终到站和票价,盖上日期戳就成了旅客的乘车凭证。

“这种车票也有分类,普通车票是粉色,正面印有票价和有效期限,背面盖章车次、座位号,或者贴张纸片;普通加快票是白色车票;如果你想乘这趟快车,还需要再买一张特别加快票。”57岁的胡健是铁路杭州站售票车间主任计划员,1980年正式进入铁路工作。在火车东站的历史陈列室内,有着33年售票经验的他向我们一一展示了四十年前的硬板火车票。

图为清朝时刚刚建成的杭州站。

从硬板票到电子客票

当年,买一张票要花两分钟

40年前,火车停靠少,票也不好买。

“这种硬板车票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主要的火车票类型,根据列车时速等级分为特快票、普快票和慢车票,特快票上有两道红杠,普快票有一道,慢车票没有红杠,以此区分。”胡健手指着略显泛黄的硬板车票介绍着,车票按长宽规格区分的,其中最长的长度为80毫米,最短为40毫米,宽度则分为25、30和32毫米三种。

当时买票根本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预定,只能到火车站窗口排队碰运气。“所有的车票被装在一个大柜子里,柜子被分成了一格一格的小格,每一格放着去不同车站的票,旅客要去哪一站,售票员就要从密密麻麻的格子中找到去那一站的票,然后手工打上日期、车次等信息,买一张车票最少也要两分钟,我做售票员一天工作8小时下来,手都要抽筋了。”

直到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电子客票,当时在售票时基本是微机和手填写同时进行,如果发现设备故障或者改签车票,还要使用空白的“代用票”。后来,微机系统才有了改签、退票功能。

图为1939年重建后的杭州火车站。

从单一售票到全面服务

如今,购票可以足不出户

10年前,火车票有统一的放票时间点,在晚上12点。

“每到放票时,偌大的售票厅异常拥挤压抑,抬头一望黑压压一片。然而,排成长龙的队伍还不仅限于售票大厅。每到春运高峰,排队买票的旅客将从售票窗口一直延伸到站前广场,道路全被堵死了。”胡健说,为了稳定秩序,民警、武警、车站帮班职工齐上阵,拉起警戒线分段放行,一次放一定的人数进入售票大厅,其余人就接着等。

如今,透过玻璃窗,看到的是为数不多的排队购票者,旅客还可足不出户在家购票。“现在好了,购票方式多样化,在家中掏出手机轻轻一点,自主选座、接续换乘、在线点餐、预定土特产等统统可以;现金、银行卡、微信、支付宝,喜欢哪种支付方式就用哪种。”

胡建说,伴随着自助售取票机的应用,诞生了许多新的岗位,比如自助售票机维护员、售票导购员等。取票的旅客增多,使用二代身份证一刷,几秒钟即可完成取票,购票服务更加多元,更加方便了。

图为1999年即将完成的杭州站新车站。

从1.5万日均客流到20万

未来,铁路将成为更多人的出行选择

杭州站始建于1906年,重建于1999年,就是如今大家见到的模样。

以前的城站只有四个候车室,重建后拥有11个候车室,九座站台,能够停靠更多的列车,容纳更多的旅客。

“1982年的时候,杭州站一年的客发量是500多万,平均一天1.5万人左右。现在,杭州直属站(包含城站和火车东站)一年客发量达到了7300万,相当于一天有20万左右旅客。”在胡健的眼中,开行的列车多了,乘坐火车的人也多了。“铁路杭州站的各方面都在不断改善进步,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选择铁路出行,客流量还会不断增长。”

“今年他已经112岁啦!”在胡健的一声悠悠长叹之中,我们意识到——杭州站,这个几乎所有杭州人都见过的老人,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整整112年。陈列室内的旧车票、旧地图、时刻表这些老物件分分钟凸显着铁路杭州站的丰厚底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