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中医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应该从那本书读起

 卫征的馆 2018-09-21

有很多人因为中医治好了自己的顽疾而喜欢上中医,成为中医爱好者,也有很多人因为西医治不好自己的疾病,转而想自学中医,那么问题来了,没有中医基础怎么学会中医,学好中医。我自己是搞中医的,我也很喜爱中医,将中医作为我毕生的事业,下面我们就聊聊中医怎么学,怎么学好,怎么运用好。

中医的学习首先是从背诵开始的,我推荐想学习中医的朋友们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看起,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及其组成,重点背诵阴阳,五行学说,背诵中医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内容,背诵经络系统的组成及巡行路线,了解中医里面的发病病因,病机。掌握这些这本书就可以暂时放开了。给大家推荐第二本书是中医的诊断学。如果说中医基础理论让你知道了中医是怎么认识疾病的,那么中医诊断就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核心技术,要求死记硬背的内容也是比较多的,首先望闻问切,四诊必须背熟,刘渡舟刘老曾经说过,“辩证虽难,四诊当详”所以这四门诊断技术必须熟练,然后我们讲辩证,中医诊断学中的辩证内容时候比较多的,重点是经络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辩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辩证我后面会说到,至于卫气营血辩证,三焦辨证,五运六气,我们大致了解熟悉,知道是这么回事就行了。

基础掌握了,诊断技术掌握了,那我们不能说我知道这是感冒辩证也很准,就是知道用什么方,就好像西医你认识这病,就不知道这么用药一回事。所以我们还要面临最庞大的记忆难题,中药和方剂的背诵。中药和方剂的背诵是不断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强化每个常用方剂,中药的应用范围及特异性性指证,所谓特异性指证就是指在诊断过程中,患者描述一个症状比如,头痛,一会冷一会热,这个一会冷一会热就是特异指证,这就是小柴胡汤证,在记忆过程中形成我们学中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辩证,方证药证辩证。胡希恕胡老认为中医的辩证是这样的过程:“六经辨证--八纲辨证--方证辩证”这个方证辩证当中就包含了药证辩证,比如,方子基本确定,患者有描述有恶风,那就在方子中加黄芪,如果患者说口干明显,那就要加石膏,所以药证就是我们方证辩证基础后最重要的补充和完善。我本人在临床中基本按照这样的流程治病,当然这也是最基础的。

学中医是一辈子的事,也是学无止境的最好体现。我们再日常生活中,办公桌上,床头柜上都放一到两本过去名家的医案医论,常常看看前辈们是怎么看病的,看他们完整的医案你可以在脑海中想想当时的情景,就如同看电视一样,就如同你自己在旁边侍诊,情景回放。认真揣摩他们的思维,用药,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今天就和大家说到这里,有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也希望能和广大的同道交流学习,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