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知录丨朱熹:忏悔,是最好的护身符!

 恶猪王520 2018-09-21

日知录

罪己责躬不可无,然亦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朱子语录》

(一)


谈到人生目标,“升官发财”太俗,“为天地立心”太高,还是“此生无悔”朴素妥帖,最入人心。


人生如戏,悲欣交集。剧情的走向并不由我们肆意增减、快进快退,谁的心中没藏着几件后悔事呢?


朱子说:“罪己责躬不可无。”动气责人难免落得一身烦恼,倒不如反躬自省来得实在。只要身而为人,就必须为“人格”二字负责。


《菜根谭》中讲:“盖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无此念头,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


人能知悔,才得以时刻保持觉知、及时止损,不致于跑得太远而无法回头,《周易》乾卦也讲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按照《易》的思想,哪怕是再凶险的处境,只要发自内心地悔罪改过,必能有效地逢凶化吉。


古时贤人终日谨小慎微,如涉水过河,并非出于干枯寡趣;而是他们深知时常反躬自省,就是一道无须外求的护身符。


(二)


悔,重在迁善改过,最忌念念难舍;可正人之非,亦可成人之病。因此朱子又补充说:“不当长留在心胸为悔。”


佛经中有“舍筏登岸”之喻。人能知悔,便拥有渡河的筏子,到了对岸,就应当将舟筏丢掉继续前行,而不是背负船筏,徒增重荷。


王阳明也曾说过类似的话:“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若留滞于中,则又因药发病。”


阳明先生将悔比作治病的药,是药三分毒,病若治好了,却不肯舍弃,则旧药能引发新病,反而伤害身体。


(三)


人当知悔,也需有从悔中脱身的能力。


“嫁错人”的女子,在悲悲戚戚中追悔半生,蹉跎了好梦年华,丧失了爱心灵性,不仅子女无辜受累,性情也日益阴郁,甚者化作怨妇,人人避而远之。


“入错行”的青年,初入职场时选错方向,不懂积累学习、择机而动,只知怨天尤人,成为旁人眼中“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失败者。


想来人一辈子就像坐车观光,一旦上了车,就不会再倒回来。途中若是打盹走神、错过了哪站,未来不再错过就是了。如若一味执著,接下来的旅程都会心不在焉,不知不觉间又错过了窗外的清风白云、绿树红莺。


上面的例子,换种心态可能就是另一种剧情。总有人爱错了人、走错了路,不妨“将错就错”,为生命开拓更多美好的可能。


 版权声明: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