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肖毅冥海 2018-09-21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 来自谷声熊 11:33

点击上方播放键收听

熊的借阅人生电台vol.154

本期特邀主播:沙漠之狐


在别人的故事里,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听书中人的故事,历经千百种人生。欢迎来到“熊的借阅人生电台”。

 

今天熊爷帮大家借阅的,是一个在大理生活了七年的日本人:上条辽太郎的人生。

 

在大理旅居的七年里,上条辽太郎用自然农法种稻、种菜、酿酒、做味噌,过着舒适而惬意的生活。

 

他说过一句话:总是纠结于过去有什么意义呢?我只能活在此时此刻。

 

带着这样的信念,上条辽太郎从过去的一成不变中跳脱而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每天,他与自然为伴,用吉他创作民谣,在确定的生命里,创造出即兴的人生。


“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这句话说的,大概就是上条辽太郎如今的生活状态了。

 

而《六》这本书,正是上条辽太郎关于这段新生活的口述记录;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则是因为上条辽太郎的朋友,都亲切地唤他“六”。



一翻开这本书,风声、稻香、虫鸣、民谣便扑面而来,充满了自然的美好气息。


今天,熊爷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其中一篇他对生活和音乐的感悟。


熊爷觉得,在忙碌的生活里,也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处不被打扰的世界,供灵魂栖息。

 

或许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便能进入这样一个世界呢......


文/

今日借阅人生的主角:

上条辽太郎(昵称:六)


石头有声音,木头有声音,火焰有声音,太阳洒下来也有声音。

 

我们坐在空荡的天井里谈论声音,声音旋即被风吞没,风的声音又被虚空抹去。

 

那天下午,我们在等星谷源次郎来取种子。

 

源次郎是唱民谣的旅行者,从奈良来大理,明天回去。

 

音乐和种子一样是要一直保留的。

 

一个老的音乐人教会一个年轻人做音乐,很多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法流传下来,很多歌留了下来。

 

六放了一段日本的民谣,跟我略微解释了几句:你听不懂歌词,也许能进到更深的里面去。


 

源次郎在路上做音乐,一边旅行一边唱歌。

 

六敲了自已的心说:在路上做音乐重要的不是技术,是这里。

 

人们看见了你的心、你是怎样的人,才决定会不会帮助你。共鸣是好的技术。

 

每次路过大理,源次郎都会来六的家做一场小的演出。阿雅邀请我们去听。

 

她说:累的时候,我听源次郎的歌哭了。他的歌很简单,唱两个人晒着太阳喝茶的情景。

 

二十二岁左右,六开始在路上做音乐。

 

他随身带着一把吉他、一支迪吉里杜管,到一个地方,看看环境,再看看行人,如果感觉人们需要安静的音乐,就会弹起吉他唱一首歌:

 

风在看着你,风倾听你的声音,

风会带你到想去的地方。

开始吧,上路吧,风会带你到想去的地方。

 

带着乐器旅行,音乐让六的旅途不寂寞。


 

在路上遇到同样做音乐的人,就即兴地玩一段,彼此很快靠近,越过很多障碍,成了亲密的朋友。

 

六在大理定居后,很多过去在路上认识的做音乐的朋友会从很远的地方找过来,一起玩几天。

 

有时候,古城一家酒吧的老板也会打电话给六:从菲律宾来了一个弹西塔琴的,要不要过来玩一会儿?

 

什么是声音?什么是音乐?一个耳朵不好的人听到的音乐并不比我们少。

 

每当谈论音乐,六的语言就不知不觉变得空灵飘飞,一面苦恼着:我说明不了音乐,音乐是说明不了的;

 

一面又十分轻松地吐露:一个耳朵不好的人感知到的音乐并不比我们少。语言变幻了属性。

 


安静的清晨,六在田里干活。

 

在距离土地很近的地方,一只虫子的声音出来了,鸟的声音出来了。

 

鸟的声音常听得见,没那么新奇,但虫子的声音稀少又轻微。

 

这是一个农民感到的快乐,应该让普通农民感到更多快乐。六说。

 

这时,另一个农民走过清晨的田埂,絮絮地与他的田地说话,自言自语。

 

越来越多的声音汇合起来,,喧闹的清晨来临了。

 

什么是声音?什么是音乐?

 

如果听见一只虫子发出声音,它只是个自然的声音。如果另一只虫子加入,它们的声音交织起来,你不由自主想进入那声音里去。

 

你投人了情感,安静下来,那些触动你的声音就是音乐。

 

六说,如果一个事情的概念太小了,就不太好玩,它应该是多义的,有很多机会,不同的人都可以感受到,也就有更多快乐。

 

音乐是丰富的存在,所有人都可以一起玩,它让人快乐。

 

如果在一首歌里感到寂寞,那也是一种快乐的情感。


 

很多人喜欢天空般轻盈的音乐,而六喜欢低沉的音乐一一深入到地里的声音。

 

种稻时,他用不怎么讲究的音箱在田边放电子乐和民谣,干活于是没那么累了。

 

休息时,一人捧着一缸热茶,草丛里放着一首冲绳民谣,空间的形式好像被改变了。

 

有时候,路过的老人背着背篓穿过一丛丛灌木,背篓里传出一曲白族的三弦,空间的感觉又起了变化,也许是枯草的香气改变了曲调的情绪。

 

鹞鹰在天上飞了几圈,叫声时而清越时而悲凉,好像取决于天色和气流,空间也不断改变着音乐里的情感。

 

不只是耳朵听见的才是音乐,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时刻能感知它。手指、皮肤感到的所有震动都会把人引向更高更深的精神世界里。

 

六喜欢循环的声音。也许因为尘世中人对永恒的仰望只能借助这些无穷无尽的微小循环,一百遍一千遍地发出同一个音节,

 

身体和意识领受这无望的震动,进去进去进到最里面去,但没有尽头还是没有尽头。

 

忽然一个声音出现,啪一下打破所有的虚妄与撞击,换了一个新的空间——一个不一样的视界,更高的循环。



//


“音乐,让我们感受到了世界的美好,

   看书,让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

//


每周一到周五十点半

在熊的借阅人生电台


用耳朵听见书中的千般人生


咱们下期不听不散~

本文有删减。本期图片:Arseniy Chebynkin;

结尾音乐:程天意《致橡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