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财产品的亏损,银行是否担责?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万宝全书 2018-09-21

有一些银行员工,为了多拿提成,会私自向投资者出售第三方机构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

当然,为了诱惑投资者掏钱购买,在销售过程中,他们也会各种威逼利诱、赌咒发誓,甚至给出高额返点。

一般来说,这类产品风险偏高,一招不慎便容易本金尽失,银行不愿意通过正规代销的方式与它们合作。

原因很简单

如果想更稳妥一点,你还可以找一些正规的理财网站,在搜索框里输入刚才所说的登记编码,如果能查到对应的产品,就说明这确实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安心购买。

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和支付宝里的建信养老理财产品、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都差不多,投资范围和方向也是类似的,每一类资产的风险都不高,再加上多类资产的分散投资,但凡有点专业知识,只要能够有点责任心进行审核,就是想亏损都很难的。

所以如果发生大的亏损,要么是管理人员渎职,要么是违背协议投入高风险的理财产品。发生这种情况,投资者有必要要求理财产品发行人公开投资过程,联合委托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如果存在违规行为,发行人是必须依法担责的

银行的“金字招牌”不容有失。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客户的信任,揽储也好、放贷也罢,没有用户的信任与支持,没有资金的流转,啥也干不了!这就是大银行存款利息低,还能有源源不断的客户,无非就是实力强、招牌大,值的信赖而已!如果是因为推荐了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而影响自己的声誉、砸了金字招牌,那才得不偿失呢,银行没那么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