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以《运动解剖学》等理论论证天下武术唯二种劲力

 天地虚怀xia 2018-09-21

试以《运动解剖学》等理论论证天下武术唯二种劲力

                                                      李贤康

置顶的说明:

本文是2010年8月发表的,今将其置顶,本稿稍显不足之处是关于“劲”的解释未能与传统武术的理论相衔接,这个缺陷在《试用运动解剖学解密武术中的“劲”》得到补充,请朋友留意。

 

提要:

  劲力是中国武术重要的修习内容,但是,什么是劲?什么是力?有几种劲力?各种劲力都有哪些特点?这些在传统武术中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本文将以《运动解剖学》等理论为依据一一给予解答,并否定了明劲、暗劲、化劲三劲说及金木水火土五劲说。

  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希望能与朋友们携手,大家一起来推动中国武术的进步!

 

 正文:

中国武术必须走向科学,我们再也不能停留在阴、陽、五行、八卦、九宫这样的水平上。我们要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解密和研究中国武术,把中国武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0年前,当时的武术研究院副院长蔡云龙先生等提出:研究武术技术,解决“内外合一”的矛盾,应以《生物力学》、《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为依据。体育系通用教材《武术》第一册P19,1984年3月版,这才是中国武术的科学研究方向。

       中国武术有拳种100余个,虽然風格各异,但也有一个共同点,这就是:讲求训练劲力。这样就产生了下面问题

什么是劲?什么是力?

天下武有几种劲力呀?

每一种劲力都有哪些规律?

一、什么是武术中的力?      什么是武术中的劲呢?

在我们传统的武术理论中,什么是劲?什么是力?没有这样的概念,好在现在有了《运动解剖学》,我们就能尝试解释这二个问题。

  力学指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我们武术中的所说的力指的是肌力,肌肉收缩对物体作用后所显示的做功的能力,由此可见力是显之于外的。《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指出,肌力是由肌肉收缩产生的, 肌肉收缩時,肌肉纤维将血液内的化学能转换成为机械能。

  由《运动解剖学》获知,每一条肌肉纤维有二个工作态,收缩态和被拉伸态,当肌肉被拉伸時新鲜血液进入肌肉纤维,在肌肉纤维内部补充了能量,为肌肉纤维的下一次收缩儲备了能量。

  “劲”在武术中也称内劲,可見“劲”是蕴之于内的。太极拳有挂劲, 挂劲是发力的条件,是蓄而待发的状态。既然发力是肌肉收缩态,那末蓄劲只能是肌肉的拉伸态了,因此武术中的劲是蓄而待发而未之力。即

        肌肉的拉伸是蓄, 蓄之为劲;

肌肉的收缩是发,发之为力。

  二、天下武术有几种劲力?

在武术领域,关于人体劲力的说法是多种多样的,有金、木、水、火、土五劲说;有明劲、暗劲、化劲三劲说;有刚、柔二劲说;有先天力、后天力说;有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劲说等等。更有人称劲力有几十种之多。真可谓是精采纷呈呀?然何其是衷?这就苦了初学者,如何理解,如此复杂怎么学习呀!

  由于以往没有一个科学的说法,这就影响到如何进行正确的训练,而使许多习者走了不尽的弯路,本人就走了几十年弯路。退休以后开始用《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方法进行论证,可是本人不懂《运动解剖学》呀!所以在1999年10月那年本人64岁,特意到天津体育学院进修了《运动解剖学》,结果發现天下武术唯有二种劲力,今向朋友们报告我的论证。

《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指出对于 一群肌肉的工作而言: 有动力性工作和静力性工作两种状态,动力性工作時关节是运动的,静力性工作时关节是被固定着的,前者在《运动生物力学》称之为鞭打,后者《运动解剖学》称之为支持力,在传统武术中有称之为定力的。

当我们的全身上下所有的关节都不动時, 我们的全身不就是一个整体了吗?不就是武术中的整劲吗?因此从关节的动与不动进行考察,天下武术只有鞭打和支持两种劲力。


  三、各种劲力的特点

1、支持劲力的特点

(l) 肌肉在关节不动时有最大的负荷值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的测定,肌肉有V---F工作曲线如图1,当工作在B点時, 产生等长收缩力,肌肉有最大负荷值,但此时肌肉收缩速度为“0”,也就是说此时关节不产生运动。体育系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P116人民体育出版社1984年4月出版。

 


    (2)关节周围的肌肉持续收缩对关节进行加固,使关节能承受更大负荷。见《运动解剖学》P74体育系通用教材1989年6月出版。

     传统武术的桩功要求站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甚至更長时间,为了什么?就是训练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呀!

   (3) 形成弹簧力

弹簧的特性是在弹性限度的范围内,受到冲击時能将动能转化成为势能.当冲击消失后又将势能转化成为动能,反作用于剛才冲击过来的物体。

 在武术运动中有些功夫好的老师会产生弹簧力的现象,这往往被视作神奇,其实我们如果用力学方法诠释就不会神奇了。                                                        


当关节弯曲時,並对关节进行加固再加固就形了弓。(如图)

当全身的各关节周围的肌肉都同步收缩时, 各关节都同时被固定、加固,这样

全身不就都是弓(弹簧)了吗!

 

                                


2、鞭打劲力的特点

(1)物体的鞭的特点

鞭的构造特点: 由鞭梢、鞭身、鞭根组成,鞭梢小, 鞭根则很大。

鞭的运动特点: 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当鞭打运动完成前之瞬间鞭梢和鞭根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即鞭梢向前鞭根向后;鞭梢向后则鞭根向前;鞭梢向上则鞭根向下;鞭梢向下则鞭根向上;鞭梢向左则鞭根向右;鞭梢向右则鞭根向左。

(2)活体的鞭和物体的鞭的差异

在一些武术院校中,认为武术是不能用当代科学来解释的,理由之一就是人是活体而不是物体,那我们来考察一下活体的鞭和物体的鞭的差异,只要我们进行比较我们马上可发现,活体的鞭在关节处有动力装置, 而物体的鞭则没有。活体的鞭是关节处具有动力装置的鞭。

(3)人体的鞭打

A、遵循物体鞭打的规律

物体的鞭之鞭根要大,对人体的各“部件”而言,躯干质量最大,从动力学的角度而言,动能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要用躯干作鞭根。

形意拳: 有拳打三节,有“身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理论,这说明形意拳要求以躯干为鞭根的。

B、遵循活体鞭打的规律

太极拳有这样的理论: “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 这就是说从足开始各关节要按序工作,就如火箭点火一样,一級火箭点火, 二級火箭点火, 三級火箭点火…….点火的次序不能乱。各关节的动力装置逐级工作时,逐级地补充能量。

  四、 刚柔相济

我们现在来考察图1,当肌群工作在B点时,此时关节被固定、加固状态,虽然肌群对外界呈现最大负荷值,但活动性能极差,这不就是传统武术中所说的“至剛”的状态吗?

当肌群在A点工作時,肌肉的收縮速度最大,关节的活动性最好,但肌群对外界呈现负荷值最低, 这不就是传统武术中所说的“至柔”的状态吗?

在实际的击打中,彼我双方的相对方位是不断变化着的,所以肌群的工作状态要隨時改变,也即工作点A、B要互相转换,这种转换不就是通常说的“刚柔相济”吗!

  《运动生理》学指出当肌肉不断地重复某一动作可以提高肌肉的灵敏度,缩短肌肉的“反射时”,清代武术家萇乃周说道“千遍不熟再练千遍”就是这个道理。

工作点A、B互相转换的训练达到了如同“使用筷子”那样熟练,在运动生理学称之为“自动化”,在传统武术中不就是“意无意”的境界吗!

       五、小结

       (1)、每一条肌肉有收缩和被拉伸二种工作态

肌肉拉伸时是蓄,      蓄之为劲,

肌肉收缩时是发,      发之为力。

(2)、关节只有动和不动二种状态, 故天下武术只有鞭打和支持两种劲力。

关节固定不动时,肌群呈现支持力;

                     关节运动时, 肌群呈现鞭打力

       (3)、支持力有最大负荷值,因此有极好的击打效果。

       (4)、鞭打遵循动量守恒定律,鞭根要粗大,鞭梢要小,鞭根和鞭梢运动方向相反。

(5) 人体时鞭打要以躯干为鞭根,不但要有物体鞭打的特点,而且人体各关节须有序地工作。

(6)两种劲力需互相转换., 要遵循清代武术家萇乃周的“千遍不熟再练千遍”理论进行训练。

本文希望有助于后学朋友少走弯路,请朋友们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