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唯一靠海吃河的省,这也是因地制宜吗? | Booker不客

 地缘谷 2018-09-21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我们耳所习闻的俗语。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简朴的话语蕴含着因地制宜的地理哲学。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祖国最富活力的省份正在体验大海带给它们的财富和机遇,它们也乐于享受靠海吃海的独特优待。


 

而位于海岸线中部的江苏省,虽坐拥长达954公里的海岸,但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群星璀璨的沿海经济带里却显得黯淡无光,它的繁华更多聚集于长江两岸。因此,江苏似乎是一个虽靠海却吃河的另类。

从一个地方的行政划分就能直观看出这个地方的区域差异。沿海省东密西疏的市级面积划分,是位置优势和广阔面积不可兼得的划分法则的体现。但是,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却在江苏失效了。原本内陆市面积大而沿海市面积小的理想状态,却在现实中正好相反,在江苏13个城市中,仅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市就占据了江苏全部海岸,而它们总面积3.3158万,占全省面积的3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江沿岸城市苏锡常的密集和繁华。


 

而江苏通常被人从区域上划分为苏北、苏中、苏南,苏中与苏南分据长江,苏北沿海。不容置疑,东海和长江对这三个区域有着深刻的影响,我们不妨这样说,苏中苏南是沿江经济,苏北是沿海经济或者沿海腹地。但对比两个区域的经济体量,巨大的差距仍然使我们惊讶,沿江经济区体量是沿海经济区的3倍之多,足可见临海的江苏,并没有从海洋中得到多少恩惠。


 
 

港口是繁荣的又一代名词,拥有众多的海港和内河港口,使江苏成为名副其实的港口大省。港口分布和吞吐量也是经济区域差异的侧面反映。江苏不仅海港数量不及内河港,就是沿海最大的连云港也不敌苏州、南京、南通内河港。而在江苏13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地处内陆,但出乎意料的是这10个内陆市基本都有自己的港口。不仅如此,就连作为沿海市的南通,都将港口建在内陆的长江北岸,而苏北那些如徐州、宿迁等既不沿海又不临江的城市,它们也似乎毫无坐以待毙的意思,努力的向四周拓展着自己的发展方向,位于江苏西北的徐州,原本可以借助东边的连云港,扮演海港经济腹地的角色,但它却另另辟蹊径,调头南下,通过京杭大运河,连通宿迁和淮安,担负起我国长三角地区大宗物资中转集散及北煤南运的战略任务,并顺利驶入沿江经济区快车道。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同为苏北城市,对比连云港,徐州在区位优势上几乎乏善可陈,但徐州GDP却远远高出连云港近4000亿,这不得不归功于沿江经济区的巨大带动作用。大运河上徐州、宿迁、淮安三市这种舍近取远的方法,是长江强大辐射能力的体现,就连作为海港的连云港和盐城都抵挡不住长江的巨大诱惑,这两个城市也纷纷通过通榆运河融入长江黄金水道,也因此拥有海港和内河港口的双重身份。不论苏北内陆城市的舍近求远,还是沿海港口的南联长江。都反映出江苏沿海对经济贡献的微小和长江及内河航运对江苏的广阔辐射和强大带动。

虽然导致江苏海港经济较弱的原因复杂多样,但自然原因无疑是最重要的一条。即江苏沿海属于淤泥质海岸,由此造成的是坡度较小,不符合我们通常讲的深水出良港的先天条件,于是广阔的滩涂取代了人们希望中的黄金海岸。经济的差异也由此产生。


 

接受现实,直视差距。江苏实际上逐渐形成了沿江核心经济区、沿江经济带动区、和沿海生态保护区。三区相互联动,互通有无,是配合默契的“铁三角”。而不得不提的是因为历史文化和经济的差异,江苏一直存在着地域间的排挤,但这些排挤在如今共同发展的时代潮流下是不合时宜的,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区域间的联动配合。这才是江苏在未来省际竞争中能再创佳绩的重要保障。


 

自然造就江苏,造就它众多的优点,同时也包含不可避免的缺点。虽面临海用价值不大的窘境,江苏却能物尽其用,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段,以及平原省的优势,发展出了内河航运带动内陆的成功模式,从而以优势带动劣势,实现全省共同发展。不得不赞叹,这种着眼本省情况,正视不足,走一条靠海吃河的新路是一种高超的智慧,这才是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最高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