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遗址''被发现绝非偶然

 天宇楼33 2018-09-21

戴簪笄发青铜人头像(图/范立)



【写在前面】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览自盛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拉开帷幕后,持续不断地吸引着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本次展览名为“古蜀华章”,主要通过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青羊宫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勾勒出古蜀文明华美的篇章,揭示其在华夏文明生成过程中的重要贡献。


为使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展览,策展人特邀来自四川博物院、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撰文,为大家揭秘这些重要考古发现的背景故事。


下面请看来自堆主家的讲述。本文除文字讲述外,还配有多幅珍贵历史照片,连策展人也感叹:“这些珍贵照片,有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时光倒流回1986年的盛夏

1986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說起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考古發掘,時光要倒流回1986年7月18日下午,磚廠的民工在三星堆土堆附近取土時,在距地表約2米深的地方發現幾件玉器。考古人員聞訊趕往現場,推斷應是壹處重要的遺跡。自此,拉開了三星堆兩坑發掘的序幕。


三星堆遺址兩坑出土文物1700余件,包括青銅大立人、青銅人頭像、青銅神樹、青銅神壇、金杖等壹系列造型奇詭的器物,與同時期其他考古學文化的器物風格大相徑庭,這也是三星堆遺址緣何成為令世人矚目的發現。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并非偶然

三星堆一号(左),三星堆二号(右)


也許旁人看來,兩坑的發現幾乎可以算是意外之喜。其實,1986年的春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經在三星堆遺址展開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考古發掘。


據發掘領隊陳顯丹回憶,這次發掘分了三個區域,最大的發掘區域是第三發掘區,緊鄰三星堆堆子的東邊,三星堆兩個大型祭祀坑就藏身於該發掘區內,距已發掘的探方約30米。但就是這短短的30米距離,由於考古發掘時沒有在此布方,它的發現推遲了兩個月。


了解三星堆發掘史的人們知道,在震驚世人的祭祀坑發掘之前,考古人的身影已經在這片土地上尋覓了許久。


三星堆历史上第一次考古发掘


三星堆发现第一人——燕道成全家福


把時間軸往前拉,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編者按:壹說三十年代初),廣漢南興鎮農民燕道誠偶然發現的數百件玉石器,引起了學者們的關註。


幾年後,新壹任華西協合大學古物博物館館長葛維漢受廣漢縣長羅雨蒼邀請,在燕家院子附近進行了科學的考古發掘,葛維漢因此提出了“廣漢文化”的概念。而1934年的這次發掘,既是三星堆歷史上第壹次,也是西南地區歷史上第壹次科學發掘(圖四)。


当年,葛维汉教授(右一)与担任此次发掘副领队的林名均先生(左一)及部分协助发掘的当地乡绅合影


自此,三星堆,原本靜謐的壹方僻壤,成為學者們探秘的熱土。陶宗伯、董宜篤、戴謙和、葛維漢、鄭德坤、馮漢驥、郭沫若、童恩正……眾多學者的研究與探索,“洞開了古蜀文化的大門”。


洞开古蜀文化的大门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四川多家文博單位在三星堆遺址進行多次調查並進行了小規模的試掘,進壹步弄清了遺址的分布範圍和文化內涵。


當年四川省博物館館長、著名考古學家馮漢驥先生曾站在月亮灣的臺地上,遙指對面的三星堆(特指遺址內的三個黃土堆,後來的發掘證實,這三個土堆實際上是壹道長條形的城墻),很有預見地指出:“這壹帶遺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國的壹個中心都邑。”


1963年,冯汉骥先生在考古发掘现场


从1980年起,在三星堆遗址进行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仍然持续不断,三星堆遗址和三星堆文化得到了正式命名。


三十年间,几代考古工作者分别在三星堆遗址的东、西、南、北、中共7个发掘区进行了14次正式发掘,发掘面积逾一万平方米,基本弄清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年代序列、文化内涵和城址的规模,发现了“一、二号祭祀坑”、大型居住区和遗址早期的公共墓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1986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立人像的出土


1986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最新进展


近几年,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带“宫殿区”性质的高等级建筑群、外廓城北城墙。而青关山土台最新勘探结果表明,三星堆遗址在西周时期,至少在西周早期仍比较繁荣。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一个湮没近五千年的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在考古人的辛勤耕耘下,已经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星堆遗址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目前发掘总面积尚不足其十分之一,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等待世人去探寻、去解答。


三星堆考古人的脚步,从未停止;


三星堆传奇的书写,还在继续……


资料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