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利明:技巧表现能力和深厚学养是书法创作的两个翅膀

 杨关桥 2018-09-21

徐利明,文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中央委员、江苏省委副主委;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致公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本文系徐利明先生在批评之爱名家面对面——走进河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作品品评会上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题目是编者加编,内容稍有删节。






徐利明先生在中原华彩书法展开幕式上


现在草书很盛行,我曾经在中国草书委员会座谈会上讲过,过去齐白石那么大的专家,居然不敢写草书,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草书看上去好像可以任意写,实际上却有很多形式上的美,形式美的一些规律、技巧,那些度的积累,这里面有很多规矩,所以他不敢写草书。但是现在我们年轻人胆子很大,写了几天就赶快搞草书,好像不搞草书就不是书法艺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这种急功近利、浮躁的心理,急于想成名成家的打破人才成长的规律,这种现象现在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也带来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需要看他的过程,从作品本身上面就可以展示得很清楚。


现在全国就是这么个状况,今天我们虽然是看河南草书委员会的作品,可以说是全国书坛创作现状的一个缩影。为什么呢?并不能说河南草书的现状跟全国的草书现状有很大的差距、明显的区别,我的意思是说,全国书坛的创作上存在的问题,草书上面存在的问题,在我们河南今天的展览里面也能充分体现出来。今天在这儿针对河南很有名的作品来做一些评议,实际上它也反映了全国书法创作现状,也是对全国草书发展的一种担忧、一种关怀。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在讲地域书风,但有比较广大的意义。



徐利明先生接受采访


再讲到我们今天这个展览的作品,比如刚才我看展览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我讲得也不一定对,仅供参考,不打不相识。有一件千里黄云的作品,111页,从这个作者的创作可以看出来,他是很有激情、有热情的,而且很有灵感,而且在创作的作品里,笔墨的浓淡变化,用笔变化的运用上面,线条的曲直等等这种变化上,是比较有感觉、有想法的。


这件作品虽然具有形式美的变化,但很多地方却不是一笔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因为我们也搞创作,本身也是个作者,那么我们结合我们自己的创作经验以及我们对故去前辈创作的过程,来谈一下这个问题。1973年的时候日本人来,后来双方交流,中方请林散之写,林散之一笔写了八个字把笔锋调一下,就在写的过程当中调,有的笔锋短了,就在过程中调整,这些就是考技巧,考连贯的动作。这个需要积累经验,林散之成长的过程当中有很重要的经验,他跟随黄宾虹,住在黄的家里面,跟他很长时间,听他讲,听他接待客人等等,黄宾虹有时候也跟他讲,很多写字的过程,他在旁边看到,他有这个经历,如果没有这个经历,也不会有后来那么高深的程度。




徐利明先生在批评会现场


这两件作品,从铺笔到浓墨的转换,以及用笔的交接,实际上是在做,为了表现草书的那种状态。像“重义轻生”这一小段,像“”这个铺笔再转为向右上倾斜这一笔,他是做出来的,不是立即写出来的,他啪一翻翻到另外一面就是另外一种情况。这个就是说在笔墨技巧上要锤炼自己,不是考做。像无人这个“人”字这边是另外起笔写出来的,就是说他在很理性地控制自己,哪儿拉一个长线,是在摆布。他空了这么多,一半的位置空在这儿,所以整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在高度理性的设计,所以我说书法的问题发展下去,它的结局就是消解书法,书法的末日到了。一种书法的艺术形式如果要保持它的独特地位,那就必须要保持它独特的特点,如果这个特点削减了,这个功力上越来越差。


我们现在就是要古、识古,落实到我们具体的书法艺术上面,落实到我们草书上面,包括用笔、章法、落款,古人都有很多的经验,有的是非常精彩的一些经验,我们要继承它,并且要发展它。黄宾虹本身就很了不起,是一个很高的高度。不是我们避重就轻地感觉这些高深的技巧我学不来,就想一个办法甚至找一个办法做,看上去貌似也达到这个效果了,但不是一笔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这对笔墨的积累是没有好处的。如果我们的作者能早一点注意到,当然不但对发展草书艺术,就是对你个人的前途,对你个人在书坛上达到最高点是有帮助的。


我有一个很顽固的观点,一个大家的成熟成长必须是在书法的形式技巧表现能力上面要达到非常高的高度,不是一般常人所能及的高度,再加上你学养的高度,功力的高度和学养的高度是我们书法家的两翼翅膀,缺一不可,如果缺一个翅膀,它就不能够平衡了。年轻的作者不要抱着投机取巧,急于求成的心理,你就这么溜下去,溜二三十年就完了,尽管你也享受过名气,什么奖也获过,但是未来的前途没有什么好的前景。



徐利明先生在批评会现场


书法发展到后来,是注重学养的。学养高的人就像包浆一样,对你书法的创作不起作用,不是我怎么样把我的学养放到书法里面去,这没办法用比例来衡量,但是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要素,必然会起作用,在初期会有决定,在一个很高的高度比较的时候,有学养的作者和没有学养的作者明显会拉开差距,他在作品的味、文气、耐人品味的东西里面,有学养的人就会多,没有学养的人就会明显有欠缺。


在早期、中期还不会那么明显、直接地看到效果,我们在笔墨技巧上面、功力技巧上面的锤炼,它需要从开始注意,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比较高的要求、目标。如果到了一定程度,到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草书委员会的委员创作达到的程度,即使以前你采用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再往下走,你不应该再往下走了,你应该对自己树立一个标杆、要有一个高度,对自己要求再严一点,来好好地发掘古今前贤的各种各样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笔墨技巧这些方面,多去好好地研究、好好地临帖、好好地钻研,我们要对未来的道路自己有一个思想高度。


写草书,有激情应该是一个基本要素,一个草书作家的基本要素,这一点如果不具备,这个草书算是很难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的。但是在字法和笔法等等这些技巧上,既要合情还要合理才行。


我们看到一些前辈的草书作品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