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眼瞅要到了,大家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得意的月饼礼盒,如今这月饼做得是越来越好看,味道也一年比一年别出心裁。可我想说,以前北京过中秋的时候就吃最最普通的“团圆饼”,但却有好多好多全家一起参与的节日活动,特别有人情味儿,特别有仪式感。 所以啊,今年中秋您除了吃月饼,要不也复古一回,过个不一样的风雅八月节? 去年中秋,企图把自己凹成月亮的砖砖 八月节 在北平,中秋节叫做“八月节”,是秋天的大节气,是家家户户团圆的好日子。
人说春华秋实,这话在北平是一点也不错的。进入农历八月的这半个月,无论大街小巷,沿街都是果子摊,一家挨着一家的。秋天时令的水果,苹果、石榴、槟子(也是苹果的一种)、大蜜桃、鸭梨,都是四个一堆地排在果摊上,看着喜人得很。快到八月十五正日子的时候,排队买水果的人霎时就多了起来。就拿前门大街再说,到了初十以后,排队的人能从五牌楼绵延弯折至天桥的桥头。东单、西单、西四各大街也处处都是果摊。
八月节家家户户都要买水果,这买水果可不光是为了吃的。水果摊主的手上都要拿个蒲包,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果篮礼盒。您要是送礼,买几堆水果装个蒲包,他就给您用黄金的草纸往蒲包上一盖,再用一张红纸儿放在上边,然后用红麻绳一捆,特有样。蒲包还有一个用处。以前出去置办过节用的水果,都得家中老太太出马,带着一票孙子孙女,浩浩荡荡就上街了。老太太特地买上一部分好的大苹果、大桃、露着紫红子儿的大石榴,这是“圆月”上供用的,打上蒲包谁都不能动,是要给神仙吃的,其余的再买上一大筐,给孩子们解馋。等回去的时候,一帮孩子换着班拿水果筐,热热闹闹地又打道回府了。 那时候,人吃的都是时令水果,八月节就是北平水果最全的时节,因此要叫它是水果节也是很对的。
兔儿爷 “八月节,请兔儿爷”,这是北京独有的中秋民俗。传说,有一年北京城里面闹瘟疫,正是天宫里捣药的玉兔下凡为京城解了瘟疫之灾,所以现在兔儿爷就成了驱瘟降幅的代表小神仙了。所以您看不管兔儿爷的造型如何变化,它手里的捣药锤是万年不能放下的。关于兔儿爷的来历我们曾经非常详细地介绍过,详见风物 | 在北京,兔子都是“爷”! 正阳书局的“兔儿爷”山 北平的哈德门外,花市大街东头,有个皂君庙,每年八月初一到初三开庙。没什么特别的,除了卖些小吃以外,全是卖兔儿爷的摊子。这种“兔儿爷”摊,摆起来上下分三四层,兔儿爷有大有小,还有成双成对的兔爷兔奶。大的摆在最高层,小的一枚一个的,放在最下面,远看着像“兔儿爷”山似的!
2011年中秋,正阳书局南号门前的“兔儿爷”山 兔儿爷虽然是只乖乖的兔子,但是面色红润,眉心有一点红,还披着金盔金甲,背后插着一根三角形靠旗,神气极了。兔儿爷的坐骑也是五花八门,有骑黑虎的、黄老虎的,有骑白象的、骑梅花鹿的……,不同的坐骑寓意也不同,但大体上左不过是身体安康、福禄寿齐全的好意头,花花绿绿的孩子们可喜欢了。
这兔儿爷其实是旧时孩子们的玩具。先前大人们祭月,底下的孩子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把嫦娥旁边的玉兔拿过来祭拜。每到中秋的时候,孩子们就要先把去年的兔爷泥像摔碎,再摆上新的兔儿爷,意在祛病消灾,辞旧迎新。 团圆饼
八月节自然不能少了月饼。月饼的制法很多,苏州的酥皮月饼、广式传统的蛋黄莲蓉月饼都是全国有名的。近些年随着咖啡、奶酪等各种西洋口味月饼的加入,月饼是越做越像小蛋糕了。可要说北京自产的月饼,真是叫人泄气,别的都敢跟别人比,就这月饼是真不灵。
《燕京岁时记》关于月饼的描述 自来红、自来白和翻毛月饼这些土生土长的北京月饼不论在口味还是口感上都不太高明。倒是八月节晚上,圆月供桌上的“团圆饼”挺让人提气的。
上供圆月的人家,都要做个团圆饼。它的大小也就是普通人家蒸笼的大小,分五六层,每一层都要撒上许多果料。做团圆饼的材料有攻瑰、木樨(桂花)、红糖、白糖、青丝、红丝、桃仁、杳仁、葡萄干、桂圆肉、瓜子仁等十来多样。团圆饼的表面还要用果干装饰,越花哨越有过节的感觉,一锅只蒸此一个,吃的时候,家里每个人都要分得一块,表示团圆的意思。 网上找到一张自家做的团圆饼照片,大概是这个意思 “圆月”仪式
北平有个讲究,“男不圆月,女不祭灶”。像八月节晚上这种祭月活动,都是由家里的女主人带头完成。大家吃过了团圆晚饭,看月亮高升能照进院子的时候,本家当家的大奶奶就得组织家里的女眷开始准备着了。
在院子的中间,摆个方桌,桌子上满满当当地摆着水果、月饼、美酒、团圆饼之类的贡品。最特别的,还得摆上一把生毛豆,这是特地为月宫里终年“捣药”的兔儿爷预备的。再一个,在贡品水果里,梨因为与“离”同音,被认为是不吉祥的,所以也不能摆上桌。
“圆月”仪式完毕以后,家里人口多的,老太太就开始分发水果和月饼了,无论大人小孩,每人一份。这时月升中天,月光照亮了整个小院。中秋夜的风凉快得很,一家人团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月饼吃果子,天伦之乐不出其右也! 参考资料:《北平风物》 -喜欢本文就请点个赞或者给个转发吧- ![]()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北京味道”十足的中秋节,今年正阳书局特别推出了两款“兔儿爷”礼物供大家选择。除了咱以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彩塑”的传承人双彦先生亲手制作的兔儿爷泥人以外,我们还特别请到了北京木板年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阔先生,为大家手工制版,限量印制“兔儿爷”木版画。 ![]() ![]() ![]() “兔儿爷”木板画 ![]() 北京的木版年画自成一派,出名的手艺人最早有崇文门外的“顺和王家”、东四北边的“纸马汪家”,都有数百年的历史。而且汪家居住的街道叫“汪纸马胡同”,后来改称汪芝麻胡同。此外,北京还出现过一种称为“京百份”的年画。它装在一个纸袋子里,相当于一本画册,里面专门刻画了五行八作的祖师爷像,供从业者膜拜,约有百余张。单张的也有,如“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等,现在连影像资料都已经难寻了。 ![]() 北京木板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阔,历经数年钻研,秉承工匠精神,终于恢复了北京传统的木板年画技艺。 ![]() ![]() 今年中秋,我们特别推出应景儿的“兔儿爷”木版画,由张阔大师亲自操刀,手工刻板印刷,真绫装裱,为您献上一份节日的祝愿。木版画限量20幅,欲购从速。 ![]()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 “兔儿爷”泥塑 请兔儿爷最为普遍的方式,就是在桌案上摆一尊兔儿爷泥塑了。 正阳书局今年推出的这9款不同形态的兔儿爷,分别带有不同的寓意,大家在通过正阳书局的微店购买时,可以根据我们的介绍挑选自己喜欢的寓意。 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些可不是普通的兔儿爷,而是北京泥人艺术的代表人物、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彩塑”的传承人双彦先生亲手制作的兔儿爷。 他父亲双起祥根据自己的儿时记忆以及相关照片,在20世纪80年代做出了第一个“复活”的兔儿爷,从而带动了大量艺人投入到兔儿爷的制作中。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老北京旧日风物重现于世,还得要感谢这位老先生做出的贡献。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微店购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