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94.关于元素裂变形态的思考

 王东镇 2018-09-22

2018.9.22

放射线有三种形态:阿尔法射线是部分原子形态;贝塔射线是电子形态;伽玛射线是光子形态。有没有除了阿尔法射线以外的部分原子裂变形态,我觉得不能排除可能性,因为核废料未必都是原有核杂质,除了聚变产物之外,可能有裂变不彻底的原子结构。

分析《元素周期表》各种元素的内部结构,我们会发现所有相对高端元素不同的周期性内核,如氦核、氖核、镍核、钯核、钕核、铂核、铀核、110核等核外电子构型相同的不同周期性内核,第一周期以外的化学元素都是由不同数量第一周期化学元素构成的。某些人工核素据说是由两种相对高端核素对撞形成的,核裂变时残留部分第一周期以外元素形态还是可能的。

贝塔射线是原子的部分电子裂变形态,说明任何化学元素不仅与初级化学元素、光子存在内在的联系,还与电子存在内在的联系,因为光子就是由正负电子聚变形成的。

我初步区分了四种光子形态:两个正电子、一个负电子形成的偏正电荷光子形态;两个负电子、一个正电子形成的偏负电荷光子形态;它们分别拥有一个核外电子达到正负电荷相对均衡的正反光子形态。正反物质的差别就在于拥有正反光子的不同:正物质质子可能拥有305对正负偏电荷光子和一个拥有核外负电子的正光子;反物质质子可能拥有305对正负偏电荷光子和一个拥有核外正电子的反光子。中子没有正反光子,可能由306对正负偏电荷光子聚变形成。计算依据是某书中介绍质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略作调整为1834倍,中子质量是电子质量的1836倍,相对合理。

不同光子形态可能会有不同的物理属性,在磁场中和穿透力方面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物质星球可能分别排斥和吸引正反光子,及由正反光子组成的化学元素,所以出现了黑洞和类星体之别,我们至今没有发现由正反物质组成的分子和原子。

通过正反质子和化学元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微乎其微,不可能相互湮灭。就是正负电子相遇也不会相互湮灭,只是转化为光子形态。由于正反物质不能组成分子和原子形态,也就是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反物质星球是不适合正物质人类生存的。

通过不同光子组合,我们可以发现正负电子的不同组合规律,星系也是按照这些规律形成的,所以存在单核星系和双子星系,黑洞和类星体。黑洞和类星体其实是对偶存在、亮度和质量类似的星系组合,各自拥有庞大的二级,甚至三级星球系统,只是分别由不同正反物质组成。

由于有正负电子、不同光子和不同物质形态的区别,宇宙永远不会出现一个奇点,有也是数个,就不叫奇点了!

由于所有物理作用力都存在一定的作用范围,宇宙中的所有物质永远不会聚集到一起,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星球和星系。系统内星球永远不会相互吞噬,就像原子不能吞噬核外电子一样。所以,目前主流的宇宙形成理论和许多物理学观点值得商榷。

现在困扰我的是中子如何通过电子辐射衰变为质子?这是部分核裂变,还是涉及光子重组的裂变、聚变过程?形成质子的主光子来自哪里?裂变产生的电子不可能只有一种,可书上为什么介绍只有一种电子?氦3真的是由氚裂变形成的吗?

伽玛射线相对容易理解,因为原子本就是光子聚变形成的,没有光子的释放就没有能量的释放。问题是伽玛射线与一般的燃烧现象还是有所区别,裂变速度、程度和穿透力大不相同,其中的原因需要深入分析,不是我目前能够给予的。

相对高端元素是由第一周期元素渐次聚变形成的,还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元素重组拥有不尽相同的内部结构?是我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任重而道远,就此打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