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强东的金融梦已经碎裂!‘京东金融’更名只是开始?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9-22

9月17日傍晚,京东金融的微博悄然改名为“京东数科”。

此举引发业内的无限猜想。

1

京东的兄弟改名了!

京东白条是不是不用还了?

9月17日晚间,京东金融的官方微博、头条、抖音都更名为“京东数科”。一时间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

跟去年高调的频频开发布会相比,京东金融的这次更名显得相当的收敛,既没有官方的正式宣布,也没有给媒体的大范围主动宣传,可以说是非常低调了

仅仅发了一条微博通知各位兄弟:京东金融改名了!

京东金融内部人士表示,“京东数科”已经确定为公司未来的正式名称,目前仍在进行工商流程。

提起京东金融,有些人可能还不太熟悉,但是大家应该都知道京东白条,它就是京东金融的产品。

京东金融成立伊始对标的就是蚂蚁金服。由此可见,京东金融是京东的钱袋子!有人关心,京东金融改名了,京东白条是不是不用还了?在这里,主页君可以很明确地告诉你:绝对是要还的,别做梦了!

2

京东金融一变再变

刘强东的金融梦断了?

京东金融原来是京东集团的下属部门,按照这样的关系,确实不好说是兄弟关系,但是,从2017年开始它就变了!

刘强东对京东金融是寄予厚望的,在刘强东的眼中,蚂蚁金服有的,京东金融也该有。在2017年2月的开年大会上,他对京东金融的期许是:在未来,京东金融不仅仅会有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很快,我们将会进入证券、征信,包括银行,总有一天我们会申请自己的银行,或者控股一个银行,这样我们才能够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全金融的服务。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京东金融显然没有完成刘强东的期望。

京东金融原本属于京东集团的一个部门,主要负责京东白条业务的资产审核、资料保管、风险控制、催收等资产服务工作,制定京东白条业务的授信和提额制度,催收制度等相关管理办法。

京东金融于2012年9月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原名为北京京东尚博广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并于2016年6月20日正式更名为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继续负责京东白条业务的日常管理工作。

京东金融于2013年10月开始独立运营,定位为服务金融机构的数字科技公司,致力于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科技,为金融机构提供“人、货、场”的数字化、线上线下全场景化服务,助力金融机构在场景拓展、获客、运营、风控、研发等核心价值环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2017年6月30日,京东金融重组已完成交割,京东金融的财务数据将不再纳入京东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

截至2017年末,公司注册资本32.07亿元人民币。其中,宿迁东泰锦荣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持股31.89%,刘强东持股13.37%,陈生强持股6.38%,A轮及A+轮投资人股权合计占比48.36%。

其中,刘强东通过另外两家企业,持有宿迁东泰锦荣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约70%股份,是京东金融的实际控制人。

而独立出去的京东金融终于可以和京东并排站在一起称兄道弟,但是它依然没有停下变革的步伐。

此次京东金融更名为京东数科实际上早有迹可循,2017年,京东金融就一直在强调:不做金融,做技术输出,要帮助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更好的去做技术和服务。虽然没看到具体的产品落地,但京东金融开始密集的与传统金融机构展开合作。

而在今年4月份的亚洲博鳌论坛上,陈生强再次强调,经过从1.0到2.0阶段的迭代,京东金融目前将自己定位为一家服务于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

今年6月,京东金融正式发布了一款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京东智能巡检机器人。它的任务是保证机房和数据中心稳定运行,提高机房和数据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时借助其机器人特性提升工作强度、准确性和安防能力,降低人工成本。

类似这样的业务,对于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讲,简直就是不务正业。但是对于一家做数字和科技服务的公司来讲,又显得理所应当,这或许才是此次更名背后的逻辑。

入局较晚的京东金融,前有阿里和腾讯两大巨头,加上互联网金融市场逐渐进入后半场,京东再想突围实际上困难重重,与其被动改变,不如断臂求生,转变公司性质,从金融公司转变为科技服务公司,从业务和性质上变革,才能长远发展。

3

京东改名背后,

互联网金融正式进入“2B”时代!

其实在金融界,最近改名的公司,远不止京东金融一家。

如水象金融也改成了水象科技。

“实际上,今年很多互金公司,都开始高呼科技口号。”一家现金贷公司的创始人于鑫称,他们在今年4月份,也彻底转型2B领域。

2017年初,智融集团也通过“I.C.E.人工智能风控引擎”,2B输出风控技术。

而去年刚上市的乐信,也在今年4月“摇身一变”,成了技术服务商。

当时,乐信CEO肖文杰表示:“乐信不做金融,不参与金融业务竞争。”

1个月后,掌众金服用科技重新定义掌众集团。

另外,马上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等公司也开始对机构进行技术输出。

金融科技,正在悄然迈进2B时代。

去金融化,强调赋能,转型2B,几乎成了金融科技今年的“关键词”和“主旋律”。

在早期,中国金融有两大法宝:牌照和人口红利。

牌照,保证了低成本的资金;人口红利,保证了低成本的人力成本。

因此,尽管传统金融庞大而臃肿,但其利润依然可观。

但金融科技崛起之后,传统金融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

“现金贷纯线上放款,只需要银行一个线下网点的人数,每月就可以创造数千万的利润。”于鑫称。

用户主体渐渐迁徙,80后和90后成为新派的金融用户,流量从线下不断往线上迁徙。

传统金融机构的日子,一日不如一日。

对于他们来说,转型和突围,同样成为刚需。

而且,这可能更贴近“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用科技降低成本,提高产能。

融360CEO叶大清称,2B绝对是一个巨大市场。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银行总数超过800家。

机构只服务银行,就有很大的市场。

而现在金融科技服务的公司里,除了银行还有互金,甚至包括准备加持金融板块的互联网公司。

另一方面,金融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也会开始分工。

智融集团CEO焦可称,在金融早期,大家都是自己做,比如说ABCD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自己上手,安排团队。

但当金融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开始出现分工和分层。

焦可认为,从自营模式往合作模式的过渡,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各取所需就是各展所能,各展所能才能各取所需。”焦可不断地强调这点,认为合作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各取所长,不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天时地利与人和,不管是被迫转型,还是主动出击,对于中国金融来说,都已迈入2B时代。

4

金融世界瞬息万变,

未必不变的就是风险控制!

对于刚从金融科技黄金时代滑下来的行业来说,他们确实一时很难适应。

但,开场通常都是最为痛苦的。

金融行业正在分层。

叶大清认为,国内的金融机构分层严重,正在出现一个类似金字塔的结构,“有些还是步枪,而有些已经是导弹了。”

而根据不同金融机构的不同阶段,技术商会提供不同的服务。

随着金融机构的分层,客户也会分层。

“每个层面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叶大清称,针对不同的客户,就可以设计不同的产品。

焦可也提出来一个观点:“不应该以产品为核心,而应该以客户为核心。”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服装行业都会制定尺码,鞋子从35-43,都有不同的鞋码。

“如果数据足够丰富,维度足够多的时候,就可以找到40码鞋子的用户。”焦可举例称。

根据用户群体来定制产品,是头部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寻找的新的方式和出路。

因此,差异化并且深耕行业,都是2B领域万变不离其宗的“法宝”。

“2B业务,看似传统金融机构扔出来的一根骨头,但他们不知道,骨头上也是是有肉的。” 某金融科技上市公司CEO称。

“现在传统金融很懒,他们开始过于依赖我们。”于鑫称,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科技公司在急速成长,迭代数据和模型。

风控、数据,这些金融最核心的环节,开始逐渐掌握在他们手中。

这根很硬的肉骨头,正在喂养着金融科技公司。

也许,他们不是狗,他们依然最终会进化成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