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链接(《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简介),关注《早安京剧》其他公众号

下面再谈谈锣鼓:平常的散碎锣鼓有八九十余种,有人说打“长锤”叫锣经,那不对。长锤仍然是散碎锣鼓中的一种,唢呐牌子里的锣鼓方称锣经,举以下几个具体问题来谈谈: 【抝锤】在皮黄里叫“抝锤”,梆子里叫作“散锤”。现在打抝锤,有些人把锣鼓打得快,板位打得慢两不相合。现在的打法我不想说了,把过去老先生们的打法再拿出来看看: 龙冬 龙冬 衣才 衣令 昌 衣才 衣令 昌 衣才 衣令 昌 啷噹 衣令昌 看这趟板是多清楚而整齐啊!它和琴的尺寸一贯联到底,这板并不容易加,现在很少听到这样打法了。
【关门点】西皮二黄、上句下句、原板慢板全都有“关门点”。问题是有人不敢下,因为怕“火候小”,下了会遭到指责。我年轻时跟谭老板拉戏,他是有“火候”的。那时他七十多岁,我二十三岁,打鼓的刘先生也是有年岁的。我就因为没“火候”上台就担惊受怕。 有一次马连良先生演《莫成替死》唱到“冀州堂闷坏了小啊------莫----成”。打鼓的是乔三,他在“小啊-----”加了两下达!达!我听了感到不够味。因他不敢下锣鼓,我就告诉他,应该在闷坏了三个字上打一个关门点,在“小啊”加“冬打”来个收头,收头后面要漏底音。第二次乔三便按照我的说法,试了一次,结果确实是比以前好多了。 用“关门点”是有道理的,它是表示一般唱的收板。要记住“大收头”两板半,“小收头”一板半,无论是皮黄或曲牌均是如此。
青衣商铺 暖宫护腰带肩颈电热盐包,原价79元,现价59元 小程序 【二六】现在的二六是这样起头: “龙冬、达达、达达、才、来歹、衣令、才、达、歹、才、哆啰、62”或者“62 1 62 62 16 12-----23 56 1 哆啰”,不应有这哆啰,胡琴在这里也不应该切住,如果切住,前面的长过门和后面的6 2就脱了节。同时一个二六板内不能用两个哆啰,过去老先生们拉就是和“哆啰”一齐下。
曾记得谭老板唱“洪羊洞”时,上魂子念白“天波府去者”起“帽儿头”,“昌打、昌打、来昌、昌”,哆啰在这里,我便和“哆啰”一齐下。当时刘顺儿叼在嘴里的一根烟袋儿被吓得掉在地上,但我并不怕,因为这是“迎头板”,这样起会更紧一些,不是错。 最后谈谈“哭头”和“扫头”:
打扫头务必不要少打一下。何必把它缺胳膊短腿哩? 紧慢的尺寸并不在多一下或少一下。什么叫“扫头”哩?就是“昌、七0、昌当、来台、昌当、令达、昌当、衣七、衣个 昌”,不要把两锣一收头硬要少打一锣。可以挂“柳丝”,也可以挂“凤点头”,无论如何不能少去一锣。
用“哭头”有一个要注意的:假如只有一个哭头,必须打哭头;有两个为了怕犯重,第二个可以用“硬五锤”。比如《宝莲灯》唱“我本当带沉香-----”这用哭头,到“带秋儿----”就应用硬五锤:“昌、昌、昌、孔匡”。现在有人把硬五锤少去了一锣,“昌、昌、孔匡”,硬五锤本身就已少了一板,还能再少一板吗?不能。因此希望能把它加上,应该让我们的鼓点都健全起来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