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每天只知道抱着手机“宅”在家,家长你该怎么办?

 泊木沐 2018-09-22

作者 | 管颜青

来源 | 搜狐健康

运动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可如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包围了我们的生活,很多孩子不爱跑、不爱跳,每天只知道抱着电子屏幕“宅”在家里,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近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慢病预防与控制分会、首都体育学院共同发布“儿童青少年家庭运动倡议”,希望家长能通过家庭引导,及时向孩子们普及科学运动的知识和技能,让孩子爱上运动。

兴趣引导,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

儿童的行为习惯离不开父母的以身作则,家长可通过兴趣引导,任务驱动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运动知识,引导科学的锻炼方法。具体倡议内容如下:

(1)父母以身作则:孩子年幼时行为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与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家长首先要在观念上转变,强化自己运动健身的意识;其次“从我做起”,创造条件与孩子一起做运动。

(2)将运动融入家庭生活:运动是健康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家长可在工作之余带孩子一起户外活动,还可以挖掘家里的运动资源开展运动。减少孩子久坐和视屏(观看电视、电脑,使用手机等)时间。

(3)兴趣引导,任务驱动:家长可以把运动同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当孩子的运动兴趣发展起来以后,要为孩子的运动创造条件,如给孩子买球拍、跳绳、小足球等运动器材,使孩子能够经常锻炼身体,把运动兴趣转化为稳定的运动爱好。

(4)帮助孩子了解运动知识:主动学习运动知识和技能,能有效增强孩子运动的积极性并提高成效,不要把运动作为一种体力活动。

(5)指导孩子科学地锻炼:运动项目、强度、频率和每次运动时间均要符合孩子的年龄、身体和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制定项目多样、难度适宜的运动计划。推荐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以运动过程中呼吸急促,心率加快,感觉不能轻松讲话为度)。运动要循序渐进,注意防止运动损伤。

安排运动要关注不同年龄的特点

科学运动是给孩子最好的呵护,家长在为孩子安排运动时,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重点培养。其中3岁—6岁以粗大动作发展为主、精细动作发展为辅;7岁—12岁注重运动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运动兴趣;13岁-17岁可以选择一两项运动进行专项练习。

36岁:基础运动技能期

1.运动能力和特点:3岁—6岁的孩子,主要是以粗大动作发展为主、精细动作发展为辅。粗大动作发展的内容,主要为位移技能,如跑、跳、爬;控制技能,如扭转、弯身等;操作技能,如投掷、接、踢、挥击等。同时可以把基本动作加以组合,形成复杂的“运动技能”,从而挑战不同环境和解决不同问题。运动神经和大脑运动中枢的发展在这个阶段尤为突出。

2.这个阶段,挑战、游戏和故事情节,是吸引孩子运动的主要因素。孩子每成功挑战一个新环境或新问题,都将为其解决下一个问题建立信心,让孩子体验大量的“成就感”非常重要。

7岁—12岁:多项运动期

1.运动能力和特点:7岁—12岁的孩子运动能力持续发展。理解力逐渐提高,能感受到有规则的体育运动带来的竞争快乐,真正爱上运动,并能自觉地开展运动技术的训练。

2.这个阶段要重视运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切记不要过早专注于一种运动,以避免因单调磨灭孩子的运动兴趣,同时降低单一运动造成的运动磨损和伤害风险。

13岁—17岁:专项运动期

1.运动能力和特点:13岁—17岁的孩子肌肉力量、骨骼强度开始显著增强,使其爆发力、速度、耐力得到快速增长。

2.这个阶段,大部分孩子对自己的运动能力和潜力有了基本了解,可以开始选择一两项运动进行专项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