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老师选集】今日“俱乐部”茶馆

 黄之中 2018-09-22

只有当你枕着贯穿全镇的漕港河的水波入睡过,你才会真正体验到朱家角这个千年古镇的静谧、安宁与飘逸。人们都说怀旧是一首任心灵远漂的诗篇,捧着一把清末的老紫砂壶,在江南第一茶楼一口一口品味朱家角的民俗风情时,就会有一种远远比在灯红酒绿的喧嚣声中听歌赏舞更有境界的感觉。因为,当代都市人似乎都患了一种疲劳综合征,旅游则是化解这种病态的最佳良方。


座落在朱家角北大街208212号的江南第一茶楼,原名“俱乐部茶馆”,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这是青浦区内最大、最有名气的一家百年老茶馆,久居朱家角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家三开间门面的二层楼房,底层原为浴室,东门面有老虎灶,专供镇上居民泡水和楼上茶客喝茶。沿中门扶梯抬级而上,二楼是一间颇大的茶室,面积之大,雄居江南茶室之首。


假如把游朱家角比喻为看一场怀旧电影的话,那么每天凌晨45点钟,是江南第一茶楼率先拉开朱家角风情的序幕:古镇上的中老年人被漕港河夜间摇橹的水波声摇醒后,悄悄起床,披上晨衣,纷纷裹着四季的风声赶往这座江南第一茶楼。或翘腿品茶,或调侃开讲,天文、地理、人文、集藏……无所不包,尽在百无禁忌的“传说”中。说到激奋时,还不时会夹杂一些土话和脏话……但谁也不会去刻意纠正,这就是原生态的古镇风情。八仙桌、长条凳,紫砂壶或玻璃杯,位置依旧,喝茶的搭子也依旧。如哪一位老茶友届时没到,与时俱进的中老年们也会拿出手机,呼唤三缺一或七缺一。有人风趣地比喻这儿正在开打“皮包水”之役。在浓烈的烟草味和腾腾的热蒸气中,人们依街观赏市井小景,临河眺望漕港水景,对岸井亭老街的美色也尽收眼底,就连远处的课植园望月楼、天主堂钟楼和放生桥也都一览无遗。因此,在俱乐部吃茶,无形中成为了一种朴素的艺术享受。

“俱乐部”茶馆创建于清末(公元1911年),正式名称为“俱乐部公记”,由叶鸿泉、於士卿、夏瑞良合股坐庄,一直到解放。二楼茶馆前后厅堂可摆四十多张八仙桌。常有许多评弹名家应邀演唱,从早到晚,茶客盈门,座无虚席。楼下除有老虎灶泡水外,还有闻名古镇的金根师傅做的生煎、小笼、蟹壳黄等茶食点心、还有花生、瓜子、五香豆等提篮小卖,川流不息于茶座之间,别有一番风韵。茶馆下有200m2的浴室,设有80只座位。助浴、搓背、修脚等服务十分到位。如此安排倒是十分有趣:上午楼上“皮包水”,下午楼下“水包皮”,一天的市井生活倒也安排得十分充盈。

 

严格地说,茶楼的早晨是属于古镇上的中老年人的,但茶楼的下午却是属于镇外游客的。一边静观河里的游鱼,一边观赏放生桥的桥洞之影,一边欣赏在石桥的石板间隙里顽强生长了几百年的石榴树枝在风里摇晃,那种喝下午茶的风情,远远胜过周郁滨在《珠里小志》里残留的喝茶情趣。因为在古茶楼大自然的风光里品茶,才是更平静的,更人性的。凡游朱家角的游客,当你游完景点后,不仿找一家茶楼坐下来慢慢品茶,慢慢品一下留在脑海里的朱家角风景。如想采风、摄影、寻找艺术灵感,最好能先住一夜,第二天赶早去古茶楼喝一壶茶,看看这里的当代“原生态风情”。


如今,已改名为“江南第一茶楼”的俱乐部茶馆,虽然楼上仍留有老式茶座的痕迹,可与昔日的茶馆已大相径庭。说得好听点是“与时俱进”,说得直率点是“面目全非”。楼下的浴室因不适应“桑拿”等洗浴新潮而早已搬迁,烧了百年的老虎灶也已被电烧水的锅炉所代替。可江南老茶馆所特有韵味,依然将随着朱家角古镇的保护、开发、建设,继续存在于人们的记忆和现实生活中。俱乐部茶馆,是我们实现怀旧之梦的地方,更是我延续怀旧之梦的胜境。

来源:《吴老师选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