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南地理:对泰山的想象

 空谷天籁 2018-09-22

再过几个小时,我们就出发去泰山了。

泰山是五岳之首,但我一直没有去过。

越是近在身边的东西,越是熟悉的东西,往往越是被人们忽视。泰山之于我就是这样。几十年前,我在山东济南上研究生,随时都能到泰山。那时候很多人从济南去登泰山,还有人把一本大概是登泰山时买的小画册拉在了我们宿舍,闲着没事的时候就总翻翻那本小册子,每次从头翻到尾,也就等于是又一次从泰山山脚走到山顶。

在山东那三年,比泰山还远的曲阜和比泰山近些的灵岩寺我都去过,但却没有去过在这两者之间的泰山。那时候,我们都是很疏懒的。不会刻意的去什么地方游览,除非是机缘凑巧。别说是泰山,就是近在身边的大明湖和趵突泉也都没去过。有一次和一个同学约好去大明湖玩玩。说好分别骑自行车去,在大门口集合。等我到门口了,站了大半天也看不见我同学的影儿,骑上自行车就又回学校了。趵突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首,每次从火车站坐18路公交车去学校都会进听见售票员报站名“趵突泉到了”,但我也一直没到过。


除了这本小册子,关于泰山的影像文字是很多的。我们学过的课本中大概就有不少,什么《雨中登泰山》之类的。我还在老照片画册上看见过清朝时候外国人在泰山照的照片,一个砍柴的老山民坐在一个石头牌坊下面一边抽旱烟一边歇息等之类的。过去泰山有国际登山节,有时候会在电视上看见。总之,关于泰山的各种信息是很多的。这些信息,有的是文字信息,有的是图画信息,甚至也有符号信息。只要一想到泰山,这些过去的接受过的信息就扑面而来。迎客松,经石峪,十八盘,泰山日出,雨中泰山,甚至泰山索道,泰山登山赛等。我正在看的一本书《现象学十四讲》里说到当我们看到某个东西时表意符号对我们的影响:“到处都是字词,以及使字词成为字词的表意意向。即使是知觉也会被我们心中浮出的字词所影响;当我们第一次看到我们曾听到或读过的场所,比方说一个古战场或是名人的房子,我们心中开始出现一大堆名称与模糊的句子,就像是往树上打一枪,大群鸟儿突然飞出来般。在现场所经验的知觉直观满实了许多空虚的表意意向,并且刺激了更多的表意意向。”索科罗斯基说在这里说的是当我们在现场看到某个对象时过去接触过的字词对我们的影响。而我现在还没有到泰山,我只是在想象和预测,关于泰山的字词和图画一样迅速的在我的脑子里闪现。


关于一个地方说多了,有时候会出现一种虚假满足,觉得自己好像是去过了那个地方。比如天安门广场,我在北京读书一两年后才第一次有机会去到天安门广场的现场,但在去之前,恍惚中就觉得自己好像是早就去过。但是,不管你看过多少关于某一个地方的文章图片电影等,这些中介意向方式终究不能代替在现场看到实物。而且往往,你过去通过中介意向方式形成的认识和直接看到一个地方时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比如,在去年去台湾旅游之前,我总觉得台湾是个被海水包围的飘飘忽忽的小岛。但到台湾的土地上走走,才真切的感到,台湾人其实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坚实的甚至是宽广的大地上。这纠正了我过去的一个认识和想法。就是不管什么事情都要尽可能的去亲眼目睹、亲身体会、亲自操作。知识代替不了感受,想象代替不了现实。“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意思也不是说文字符号和表意意向能够代替实际享受和真实感受,而是说,读书这件行为能够改变人的地位和命运。


过去,我总觉得我了解泰山,去不去都一样。但实际上,了解再多,也代替不了直接面对。再说,无论你看多少泰山的图片,你也不能从图片上感受到泰山空气的味道。

就这样吧,去了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