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萎缩性胃炎治疗经验

 鉴益堂 2018-09-22

一、病因病机

慢性萎缩性胃炎近代多以胃痞称之,其病机错综复杂,既有胃失和降、脾胃湿热、胃阴不足之征象;又有脾胃虚寒、脾失健运,或脾不升清、肝气郁滞的征候。目前国内有关报道,在分型上大致有以下5种:

肝胃气滞(肝胃不和)型;

脾胃阳虚(脾胃虚寒)型;

胃阴不足(肝胃阴虚)型;

脾胃湿热型;

血瘀热郁(气滞血瘀)型。

在治疗方面,当前各地报道多按证型审定处方。但由于对证型有不同看法,故在治疗上遂各有侧重。

二、分型论治

个人对此病略有体会,并根据临床实际,分作以下3型,分别主以益气消瘀,养胃制肝,温脾化湿三法,并拟定了基本药物:

以上3型,临床较为常见,所列基本药物,是按型分别施治,各有侧重。结合病理切片报告,见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均加用刺猬皮、炮山甲,以软坚散结,消瘛肉,化瘀滞;舌质红,脉弦者,可再加白花蛇舌草、白英、石斛等。疼痛甚者,加用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失笑散,因其不仅善于止痛,而且有改善微循环,调节代谢失调和神经血管

营养,从而促使肠上皮化生和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脘胀甚者,徐长卿必不可少,以其善于行气消胀,缓急止痛。至于凤凰衣、玉蝴蝶二药,功擅养阴清肺,通常均用于久咳、咽痛、音哑,还能补虚、宽中,消除慢性炎症及促进食欲。黄芪配莪术,有益气化瘀之功。均为我常用之药。

三、经验方"胃安散"

在症情基本稳定后,改用"胃安散",坚持服用,可获根治,其组成如下:

生黄芪g0g,莪术50g,潞党参、淮山药、蒲公英、枸杞子各g0g,鸡内金、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各60g,炮山甲、玉蝴蝶、凤凰衣各45g,甘草30g。此为基本方,偏阴虚者加北沙参、麦冬各60g,生白芍g0g;偏阳虚者加高良姜、炒白术各60g,荜茇30g。共研极细末,每服4g,每日3次,食前半小时服。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整个病程中是错综复杂的,有时较单一,有时诸多证情同时出现,辨治是贵在辨证明确,切中病机,切忌见病治病,就事论事。我在选方用药时,以"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为根据,各有侧重,虚实兼顾,力求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温而不燥,祛邪而不伤正,理气而不耗阴。一旦药中肯綮,则需坚持服药,不宜轻易更方。如药后病情已获好转,即予散剂吞服,一则服用方便,患者易于坚持,以巩固疗效;二则有利于药物充分吸收。此外,尚应注意饮食,调节情志,避免忧怒,以利于胃体之康复,疗效之巩固。

四、病案举例

例1:郁某,女,37岁,商场职员。

19g年10月23日初诊:胃脘胀十年余,时轻时重,纳差,偶有胃脘部隐痛,大便稍溏,近一年疼痛加剧,食后胀甚,于19g年4月20日在南通一院胃镜检查(90544号)示:

胆汁返流;

胃窦粘膜红白相问,以白为主,粘膜萎缩性改变,分泌物少;

胃体粘膜红白相问;

十二指肠冠部粘膜充血。

9月16日胃镜复查,病理(901582号)示:中度浅表萎缩性胃窦炎,肠上皮化生,伴腺体增生,HP-Ab阳性。X片示:胃下垂。夜寐不安,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弦,此中虚气滞之胃痞也,治宜益气健脾、和中安胃。

生黄芪、蒲公英、半枝莲各30g,炒枣仁20g,太子参、徐长卿各15g,沉香曲10g,刺猬皮、莪术、凤凰衣、玉蝴蝶各8g,砂仁3g,甘草6g。14剂。

胃安散1/2料,每服1匙,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

开水冲服。

11月4日二诊:服药后胀痛缓解,但又因服肚肺汤后加重,舌脉无著变,原法继进。

上方加白花蛇舌草30g。14剂。

胃安散服用同前。

嘱慎饮食。

11月18日三诊:脘腹胀减,纳谷稍振,余症亦平,脉

舌如前,前法损益。

上方加生白芍15g。14剂

胃安散服用同前。

12月181=4四诊:胃胀显减,偶有嘈杂感,前法继进上方加瓦楞子30g。14剂。

胃安散服用同前。

2000年元月22日五诊:药后精神、饮食均有好转,已无所苦,于1月14日在市虹桥医院胃镜复查(3752号)示:胃体皱襞平;胃底色泽橘红色,血管未见,分泌物适中;胃角红白相间,红相为主,皱襞平展,红白相问明显,血管未见,分泌物适中,蠕动活跃;幽门圆,开闭良好;十二指肠球部阴性,)阴性。病理(200074)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苔薄白,质衬紫,脉细小弦,前法损益。

上方加炙蜂房、炙僵蚕各10g,青陈皮各6g。14剂。随访诸症稳定,嘱其继服胃安散一料,以善后巩固之。例2:徐某,男,30岁,工人。

1984年1月6日初诊:素患胃疾,屡治未愈,形体消瘦,面晦无华,纳呆脘胀而痛,犹如针刺,掣及胸膺,二便尚调。舌紫黯,苔薄白,脉细弦。1983年10月29日在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经用X3-4型纤维内窥镜检查:胃镜号12g30,病理号835725,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部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食道炎。本病中虚已久,瘀阻胃络,气机不利。治宜培中土、化瘀滞、调气机。处方:生黄芪30g,参三七末(分吞)2g,玉蝴蝶、莪术、凤凰衣各6g,甘松、鸡内金、徐长卿各10g,6剂。

二诊:药后脘痛显减,胀感亦松,偶觉口干,舌脉同前。原方既效,不必更方,上方加川石斛12g,10剂。

三诊:经服上方益气化瘀之品,神疲渐复,胃痛已减,纳谷显增,舌有紫气、苔薄白,脉细。

前药合拍,毋庸更章,续予散剂以善其后。处方:生黄芪80g,玉蝴蝶、凤凰衣各40g,鸡内金、甘松各50g,生白术、生白芍各60g,莪术、炙甘草各30g。上药研极细末,一日3次,每次3g,饭前服。配两料。

服散剂月余,体重明显增加,面色较前大有好转,胃痛未作,纳谷大增,已能正常上班,于同年4月16日在当地再做胃镜复查,诊断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苔薄白,脉细。续予以上散剂一料。服毕,纳谷正常,体重续增,能坚持全日工作。嘱其再服一料散剂以巩固之。

【按】此证胃痛已久,揆度脉症,乃中虚挟瘀之候。故予黄芪配莪术为主,随症佐药。方中甘松、徐长卿,甘温理气;鸡内金配生白术,补脾胃,助消化,化痰涎,逐瘀滞,对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二者均以生用为妙。至于玉蝴蝶、凤凰衣,素有养阴清肺之功,除善治久咳、咽痛、音哑外,更有补虚、宽中,促进食欲之效;芍药配甘草缓中止痛,临床应用,屡屡奏效。至于胀痛较甚,镜检中见有肠上皮增生者,则加刺猬皮、炮山甲以软坚散结,消瘛肉、化瘀积。例3:区某,女,4g岁,干部。

1983年9月24日初诊:自幼即患胃病,近半年来形体消瘦,脘痛加剧。曾于去年10月经当地医院纤维胃镜检查,胃镜号7864,病理号95725,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刻诊:神疲乏力,脘腹膨胀,时感灼痛,嗳气稍舒,纳谷不馨,干欲饮,偶感嘈杂,大便于结,2~3日一行。舌边尖红,苔薄,脉细弦。乃由胃阴亏耗,肝郁气滞所致,拟益气养阴,疏肝和胃法。

处方:太子参、决明子、徐长卿、北沙参各15g,麦冬12g,炒白芍20g,炙甘草、凤凰衣各5g,乌梅肉6g,失笑散、鸡内金各10g。七剂。

二诊:药后脘胀,胸闷嗳气,嘈杂皆减,大便已调,纳谷渐增,自觉甚适,苔脉同前,仍予上方略事增损。进40剂后,诸症均除,予散剂巩固之。处方:潞党参、甘松、北沙参、炙黄芪、鸡内金、麦冬各g0g,炒白芍60g,乌梅肉50g,参三七20g,淮山药120g,徐长卿、炙甘草、玉蝴蝶、凤凰衣各40g,配一料。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日3次,每次3g,食前半小时服。

于1984年4月9日在当地医院胃镜复检,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按】此症乃胃之气阴两伤,肝郁不疏之候,方中之沙参、麦冬、白芍、甘草,养胃制肝,鸡内金有健脾开胃,消化食积之功。现代药理研究:口服鸡内金后,胃液的分泌量,酸度及消化力三者均见增高。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除胃粘膜腺体萎缩外,还有粘膜变薄,肠上皮增生或粘膜非典型增生等症,故在清养胃阴剂中增入失笑散,取其有活血行瘀、散结止痛之效。这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对有肠上皮增生者,有一定的作用。

例4:徐某,男,45岁,工人。

1983年11月2日初诊:慢性萎缩性胃炎确诊已三载余,屡治罔效,于当年7月在当地医院曾再次做纤维胃镜检查,镜号5791,病理号37572g,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刻诊:神疲气怯,胃脘胀痛隐隐,食后更甚,得按稍舒,间或嗳气,纳谷不馨,便溏年余,日行三四次。舌淡苔薄腻,脉细弦。此系中阳不振,气滞夹湿之症。予温运中阳,流气化湿治之。

处方:高良姜、鸡内金、制香附、荜茇各10g,生黄芪、炒白术各20g,炙升麻、炙甘草各6g,徐长卿15g,5剂。

二诊:药后脘胀显松,纳谷见增,大便由溏转实。苔脉同前,前法获效,上方续服七剂。

三诊:症情已趋平复,自觉甚适,腻苔已化,质亦转淡红,脉细较有力,乃中阳宣展,胃气得调,此佳象也。改予散剂,以善其后。

处方:炙黄芪、炒白术各80g,高良姜、凤凰衣、制香附、鸡内金、荜茇、徐长卿各40g,炙升麻30g,炙甘草20g。共研细末,每服3g,日3次,食前服。翌年4月患者来信说:症状基本告愈,自觉甚适,每日纳食一斤左右,体力大增,已能全日工作。三月底复检胃镜:未见异常。

【按】《本事方》云:"脾土也,恶湿,而水则流湿,莫若燥脾以胜湿,崇土以填科臼,则疾当去矣。"方以芪、术补脾气,香附、良姜散寒镇痛,并常伍以芳香化浊,淡渗利·湿之藿香、佩兰、苏梗、苍术等,取升麻升清阳,获得良获。可见治胃补虚,必兼宣化湿浊,才能达到健脾运中之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