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问保险,我想保幸福,你有吗?

 昵称30604781 2018-09-22

悦读悦美


哈哈

走进这,

你就走进了治愈系,

这里的每一篇每一句都想治愈自己、治愈你~~


1

生活是一本书,要看,更要懂。

如果不领悟,你活一百年和一年是一样的。

bianbian:上治愈系音乐。


奇奇怪怪三千问




吾师,您前两天写的那篇幸福是附属品,好多人都懵圈呢!难道幸福就不能通过追求一直享有吗?






幸福可以通过追求获得呀,

但你追求得不是幸福本身呀!

想一想,你追求的永远是让你觉得幸福的一个具体的事物。

所以有可能当你得到前,

感觉会无比憧憬,

得到后,有可能感觉也不过如此,

也可能象你刚才所问怎么保全一直幸福,

还有可能,当你失去的时候,

你会觉得自己不幸,

哪怕其实自己并不看重失去的东西。


师神,那保险不是有保障功能吗?

那有没有哪款保险来保全住幸福的感觉呢?


有吗?若有先给为师来份;

若无,你造个给为师吧,哈哈。



1


保险,统计学眼里的“傻瓜”

在统计学家的眼中,

保险无法为你省钱。

花钱去做一件不能为你增值的事,

那便是傻瓜才干的。


在畅销书《赤裸裸的统计学》中,

作者查尔斯·惠伦毫不客气地指出:

“千万别为标价99美元的打印机

购买保险。……

保险公司和赌场、彩票的性质

是一样的。”


他那么说保险一定会伤了很多人的心,

因为他真的不懂保险是干什么的,

他以为保险就是增加数字的游戏吗?

不过,也有他的道理,

比如,你想买飞机延误险、

手机碎屏险、

快递保障险……

这类五花八门的险好像是钻了心理的空子,

你买保险,是为了保障自己承受不了的损失才是,

如同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这些是你本身就可以承受的损失,

何必要花2元买一份价值1元的保险赔偿?


你之所以想买,

是心理上,不是为了防损,

而是你想得点保险的利,

你知道,这个航班我经常坐,

准点率很低的,买了稳赚;

我对自己的手滑心里有数,

经常碎屏的,买了保险那就不要自己掏钱了;

这家快递负面新闻很多,

买运险又不会亏的。


只要你有这种占便宜的心理时,

你肯定会要有亏时,

事实也如此,只要这个险种已然存在,

就说明保险公司没在亏,

那谁亏了呢?

有这样亏赢的心理时,

你买不买都已经亏了呀,

得失寸心知,

寸心总纠结,

那么地不愉悦,不幸福感,

赢也是输了,得也是失了,

咱可以亏钱,但不能亏心呀,

实际上,你想买保险时,

心理应该有个准备,

除非你跟统计学家一样一点也不懂保险这回事。


撇开统计学买保险横竖你是亏本的这一说,

你会不会成为了傻瓜呢?

我们去问问经济学吧,,,


2


来自行为经济学的辩护:

你一定厌恶损失,那么听从你内心声音吧

统计学上是傻瓜的行为,

为什么我们还愿意买保险呢?

因为失去让我们充满不悦、不幸福感啊!


这里首先要介绍三个词——

“心理账户”

“禀赋效应”

“损失厌恶”,


1.心理账户

设想一下,

你今晚要去看电影,

一张票50元。

买票之前,

你恰好丢了50元,

那么你还会买票看电影吗?


换一种情形,

你今晚要去看电影,

一张票50元。

买票之后,

你弄丢了票,

那么你还会重新买票看电影吗?


同样的失去,

却会带来相当不同的选择。

在荣获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塞勒的调查里,

有88%的人会在丢钱之后买票,

但只有46%的人会在丢票之后再买票。

屏幕前的你,

是不是也觉得后一种情形让人纠结许多?

因为你丢掉的不是票,

是期望感?满足感?抑或幸福感?


更直白的例子是:

丢十元钱毫不在意,

但是一个十元钱买来的甜筒掉在地上……

信不信我哭给你看?

我不小心丢掉的不是甜筒,

是甜蜜的期望呀呀呀!


2.禀赋效应

心理账户带来了禀赋效应,

简单来说,

就是对于同一件事物,

拥有时你对它的评价会比没有时高很多。


用老话讲,

这叫“敝帚自珍”。

在现实场景下,

就是卖家总比买家估价要高。


塞勒做过一场实验,

把一些马克杯分给部分学生,

然后让全体学生为它标价。

结果,拥有者出价的中位数是5.25元,而没有的人则出价2.25-2.75元。


经济学家杰克·奈奇做过一个更刁钻的试验,

他先将人群随机分为三组。

然后让第一组自由选择,

想要马克杯还是巧克力,

56%的人选择了马克杯,

44%的人选择了巧克力,

说明大家的偏好势均力敌。


第二组,直接分得马克杯,

问他们愿不愿意换成巧克力

——只有11%的人愿意。

第三组,直接分得巧克力,

问他们愿不愿意换成马克杯

——只有10%的人愿意。


我的就是好的,

很多人这样想。

只要有依托,

拥有也是一种幸福。


3.损失厌恶

禀赋效应又导致了损失厌恶:

损失带来的负效用,

远大于同等收益带来的正效用。


另一位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

做过一场实验,

和对方猜硬币:

正面我给你100元,

反面你给我100元。

从数学上看,

期望是0,

愿不愿玩呢?

绝大多数人不愿意。


加价。正面我给你150元,

反面你给我100元,

长期下注稳赚不赔,

愿不愿玩呢?

多数人还是不愿意。

再涨到200元,

大多数人会答应,

因为稳赚的快乐

会平衡了失去的那稍许痛苦。


这种损失厌恶,

也使得“得到之后失去”

比“从未得到”痛苦多了。


3


在保险上,经济学打败了统计学,

保险上位了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

德国第五大富豪阿道夫·默克勒

由于投资失败选择了自杀。

彼时,他手中的资产

仍有数十亿美元。


然而,曾经沧海,

就想时时刻刻拥有沧海。

不想失去,

不愿意接受失去时的不悦感,不幸福感,,,


比如我想买了手机碎屏险,

其实我是希望不要碎屏,

若是碎屏后,保险公司能直接搞定这件事,

减少我从碎屏中感受的不愉悦,

这就是我购买保险的合理性理由。

大多数人都买得起手机机屏,

但大多数人都不愿意体验碎屏后及换屏这过程中带来的不方便状态,


是的,我实在不愿意再体验刚买的华为手机落地碎屏后,

多次打华为客服,回复的很繁琐很慢很漫长的换屏体验,

天呀,7天的手机放他们那换屏,

换个屏要7天?

即使免费也让人不舒服,

何况还那么麻烦地要提供这呀那地,

不如我到小店直接换了方便,

如果保险公司服务便捷,

不如买了碎屏险,少点损失,少点不愉悦感,,,


经济学打败了统计学,

人不仅仅靠数字多少来满足自己内心,

更多的是内心拥有的安全感、幸福感,

保险有时候能给你带来这种安全感,,,

所以,不要想着保险实际能给你带来什么数字上的增加,

去想想,有份保险,

你的内心会对意外更警惕,

保险时刻提醒你要防止意外发生,

对未来发生意外似乎也增加了那么点点的安全感,


你去想想,若有意外发生损失后,

有人帮你处理,

有人让这损失减少点,

让你的内心减少点不愉悦感,不幸感,,,


就这样,我开始在茫茫险海中为自己找份保险,

保全那偶然闪现的的满足感、幸福感,,,



1

END

1

用朴实的文字发现生活的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