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牛市大熊市的成因
1997年、2007年和2015年三次大牛市都是存款搬家的结果,根据中登公司数据统计我们能清楚的看到2007年和2015年的大牛市是新开户资金撑起,新开户人数最高往往伴随股市的高点。如2007年是十年一遇超级大牛市高点,2015年也是如此,充分说明牛市是新股民开户撑起来的。
新增开户数(万户) 注:含A股B股,个人户机构户。
注解:2016年后每个人至少能开立20个账户,后来缩减到3个,2016年后数据不具备可比性!
从以上开户人数和股市高低点极为巧合,从越是熊市越没有人开户看,股市涨跌和新增开户数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牛市实际是外场资金蜂拥入市导致,熊市是外场资金不进场导致。
研究外场有没有资金和那种情况下会以百米冲刺速度进入股市是重中之重!巧合的是,每次牛市平均股价都是很低,市场都有20%以上的股票处在1—4元之间。也就是说,股票便宜到极低的价格,才会有超级牛市的产生。另外,1997、2007和2015年牛市间隔基本都是十年,而且每次都崩盘,是巧合还是必然?如果是必然,那么中国证券市场未来一定会继续走成超级大熊市的格局,很显然,当前我们可能会走2007年连跌几年超级大熊市的老路!
超级牛市形成的两个必备因素:1、股市跌的够惨,价格十分便宜。2、外场有大量资金沉淀,持续较长时间新开户股民大量降低,然后集中开户快速进场。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股价不够便宜无法持续十几个月上涨翻几倍乃至十几倍,从而吸引外场资金大规模入市。外场没钱,即使大涨也无法吸引新开户资金入场,存款搬家进入股市需要老百姓有存款!十年一次牛市,实际就是十年时间老百姓在存钱,存的钱在熊市又不进入股市。一但牛市大涨,快速搬家然后被套。
三次如此,以上绝不是巧合,而是必然的结果。
二、当前股市会不会重蹈1997年、2008年的覆辙?
2015年的牛市前出过几个十分有分量引流资金的政策:开通融资融券、允许法人股在券商质押、允许银行和信托给私募基金加杠杆、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等,前三项政策每项都给股市带来几万亿资金,第四项修改法规实际是给股市炒作的题材(重组股翻倍最大),所以2015年牛市来的极快结束的极快。为何结束的极快?因为去杠杆也极快。
2015年牛市第一次崩盘是去外场杠杆,快速断开外场配资接口,导致外场几万亿配资资金快速离场。第二次崩盘是强行断开伞形信托等加杠杆私募基金接口,几万亿快速离场引发暴跌。第三次是熔断引发,实际是大量资金借助市场的反弹大规模离场后,没有承接盘的表现。纵观2015年牛市,整个过程加杠杆过快,抽杠杆太快。
2016年出政策严控定向增发(每年融资1万多亿)、大幅度提升大股东减持的门槛、把IPO定在20倍市盈率发行(极大降低资金流失)稳住市场资金流失,出现两年的平衡市场。但是市场资金始终供给不足,2018年部分机构资金预先知道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通过拉升银行、保险等做大成交量高位大规模离场,整个股市进入资金供给严重不足的局面。今年1月到8月的暴跌,实际是机构大规模离场的结果。典型的表象是上证指数日成交金额徘徊在千亿水平,不到2017年日成交金额2000亿的一半。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证券市场正在步入新股民开户不足导致新增资金不足,逐步走向超级大熊市的循环!1996年牛市如此,2006年牛市如此,2015年牛市也难逃这一规律。历史上几轮牛市到熊市都伴随日成交金额的大幅衰退,上证从日成交一万亿到如今一千亿用了三年,未来从一千亿到500亿可能只要两年,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股价大跌的过程。
为何成交金额大幅衰竭,股价一定大跌?股票价格是靠流动性支撑,有钱才有股价,没钱就没有股价。股票大幅下跌的过程,就是支撑股价的流动性会大幅降低的过程!20元股票和2元股票同样成交500万股,需要的资金供给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未来肯定继续缩量,股市还会下跌,而越是熊市越没有新增资金进场,一个死循环就此形成。历史上的前两轮熊市就是这样形成的,我们这次跳出此循环的概率不高!
三、谨防当前股市进入超级大熊市的死循环
股市去杠杆依然在持续,没有看到超级有分量的政策给股市加杠杆,当前股市要趋势性反转几乎不存在,未来三年只有反弹和反抽,没有牛市。整个指数反弹波动幅度不会超过30%,绝大部分在10%左右。超级大熊市正在走来,一个难以解开的牛市熊市死循环,即资金供给波动规律的死循环,20多年来依然在生效!笔者预计9月、10月仍将以扑腾为主。大跌较难、大涨也较难。
未来几年股市依然会大肆吞噬财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