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史记 | 中秋谈古:月宫中的玉兔是哪儿来的

 昵称37581541 2018-09-23

时至中秋。虽然人类已经登上月球,但提起月亮,挂在嘴边上的仍是嫦娥和她的那只玉兔。毕竟,电视剧《西游记》几乎人人都看过。至今,还有人问:嫦娥奔月,为啥要带个兔子,为啥不带其他动物呢。这说起来,话就长了。


邱佩宁版嫦娥

嫦娥奔月变成了蟾蜍

关于嫦娥奔月的神话,最早的记录是秦墓竹简《归藏》中的两支残简。东汉张衡《灵宪》对这个故事有详尽记载,从文字上看,内容来自《归藏》,它说: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即嫦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嫦娥偷吃灵药,升上月宫变成蛤蟆(蟾蜍)了……


为何是蛤蟆呢?


研究者认为,人们在望向天空的时候,那里有很大的阴影,便认为那里必有瑞兽居住。而那个阴影的一部分,又像极了一只趴着的蛤蟆。


蛤蟆有长寿的意涵。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蛤蟆是长寿的象征,能活三千岁,甚至一万岁。如果这个说法也在战国时期流行,按此解释,说嫦娥变成蛤蟆,倒是十分合适的,因为她是偷吃了西王母的“不死之药”飞升的,有长寿的意思在内。


其实,说起月宫蟾蜍的形象,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屈原《天问》中就一句: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翻译过来就是:月亮有着什么特性呢,消亡了又能再长起(月缺了又能月圆)?月中黑点是什么呢,是否是蛤蟆在月亮腹中藏身呢?


一般的解释,都认为“顾菟”是顾盼回望的兔子;但闻一多认为,“顾菟”就是蟾蜍,音转而已。


“顾菟”这个词到底何解,研究者莫衷一是。所以,战国时期,月宫中的到底是兔子还是蟾蜍?只能存疑。


但从《归藏》上看,起码战国末期至秦末(秦简《归藏》的年代),月宫中肯定是有蟾蜍(嫦娥变的那只),这是毋庸置疑的。


月宫镜

蟾蜍没了,只剩兔了

到了西汉时期,大多数典籍已明确记载蟾蜍与玉兔同存月中了。


西汉时期,徐州人刘向写了《五经通义》,中间有一句:月中有蟾蜍与玉兔何。


“蟾蜍”与“玉兔”并存的这种说法在后世得到大家一致认同。


刘向的说法,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上也能得到印证。帛画上画有一只蟾蜍和一只玉兔。一弯镰月下,还有一个飞腾而升的女子,那就是嫦娥。在这个时候,蟾蜍已不再是嫦娥的幻化之身了。


那么,那只兔子哪儿来的?


闻一多推测,可能是蟾蜍的“蜍”字,和“兔”音近,蟾蜍,变为蟾兔,“于是一名析为二物”。


还有研究者认为,月中有一大片阴影。有部分被认作了蛤蟆,另外还有一部分,则被认作了兔子。


这样,月中就有了两个动物,一是蟾蜍,一是奔跑的兔子。还有一个人,嫦娥。


但慢慢的,这个神话又变了。


乐府《董逃行》中也是蟾蜍与兔同处月中。但说法不一样。其诗云:

      采取神药若木端。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

      奉上陛下一玉柈,服此药可得神仙。

      “虾蟆丸”,就是用蛤蟆为主药材做的药丸。


在这里,蛤蟆的地位突然降低,变成了制作仙药的药材。


再往后,到了魏晋之后,几乎无人再提起蟾蜍。晋傅玄《拟天问》诗: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到了明代,《帝京景物略》:明人拜月时用的月光纸,上面绘有月偏照菩萨,并绘有一月轮桂殿,中有一捣药玉兔,人立于其中。


明代到了中秋这一天,还有一个应景泥塑——兔儿爷,“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这个风俗一直保存到民国。那时候的北京一直有拜兔儿爷的,《四世同堂》里就有这样的描写。


兔子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它成了月宫的代表。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T型帛画局部,上面有蟾蜍和玉兔


西王母和捣药玉兔(右侧第 一位是西王母)

捣药兔挤走了奔跑兔

在《董逃行》中,不光蟾蜍的地位变了。兔子也变了。


在东汉中期以前,月宫中的兔子都是奔跑着的;而此后,玉兔形象变了,变成捣药的了。


有学者认为,西王母为月精、月神,掌不死之药,而捣药玉兔所捣的正是不死药。捣药玉兔进入月宫是理所当然。


西王母是否为月精、月神,暂且不论。捣药兔的确是属于西王母这一神仙系统的。许多汉画像中,经常能看到西王母的图像,她的身边常有一两只捣药兔子。


将捣药兔和西王母明确联系在一起的,最早的一幅画是新莽时期的偃师辛村汉墓壁画:西王母端坐云端,右侧就是玉兔捣药。


到了东汉中期,西王母和捣药玉兔的图像同时出现,似乎成为一种定式。捣药玉兔的作用在于,它提示人们,西王母掌握着不死之药,而它正在制作的,正是不死之药。也就是嫦娥偷吃的那枚“灵药”。


但捣药兔为何抢了奔跑兔的位置,进入月宫当值呢?


台湾东华大学神话学名家刘惠萍认为,翻看汉代画像,有部分画像,它的内容被错置了:一是当时的工匠搞错了模板,偶尔会将模板甲不放在该放的甲处,而错置于乙中;二是主家特别要求,他们会请工匠将他们特别喜欢的一写造型刻在它不常被刻的地方。


以捣药玉兔替代奔跑兔,可能就是错置的结果。


另外,捣药玉兔进入月宫,可能也和东汉时期社会上弥漫着的追求长生不死的风尚有关。尤其是捣药玉兔捣的还是长生不死之药,更能符合他们祈求灵魂不死飞升仙界的想象。因而,奔跑兔被捣药玉兔替代,在所难免。


磁涧西汉墓壁画

桂树和吴刚又是何时进宫的

再来说说月中有桂的神话。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中就明确记载:月中有桂树。


研究者认为,这也和月中阴影有关。那么大片阴影,除了蟾蜍和兔子,剩下还有一部分,人们便认为那是桂树。


为何是桂树,而不是其它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民俗学专家尹荣方认为,古时有月桂,月月开花,便以月桂名之。月桂月桂,一词多义,便让人以为月中有桂。这是语言作怪。


而“桂”,在一些道家方士的观念里,是一种仙药。《列仙传》:“桂父,象林人也。常服桂叶,以龟脑和之,颜色如春。”“范蠡好食桂,饮水卖药,人世世见之。”


可见,这还是和长生不老、成神修仙有关。


至于吴刚伐桂,和嫦娥奔月不是一个神话系统。这里也说说。


吴刚伐桂,是唐代才兴起的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唐以后,这个神话几乎家喻户晓。


近些年,又有研究者认为,这个传说也很古老。段成式所说“异书”,是《山海经》。吴刚,就是《山海经》里的吴权。


《山海经·海内经》:炎帝之孙伯陵。伯陵同(通)吴权之妻阿女缘妇。缘妇孕三年,是生鼓、延、殳。


意思是,炎帝有孙子叫伯陵,和吴权的妻子私通,生了三个孩子:鼓、殳和延。


战国时期屈原《天问》中有一节:

      伯林(陵)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憾)天抑地,夫谁畏惧?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龚维英认为,这四句就是说吴权的事。


吴权去学仙离家三年,等他归来发现鹊巢鸠占,怒火中烧,便对伯陵施加私刑。伯陵被“雉经”(倒悬而死。雉,野鸡;经,绳索。集市上买卖家禽,仍会拿绳索捆绑家禽双脚倒悬着),死状很惨。


但这惹恼了炎帝,便发配他去砍伐不死之树月桂。


他的老婆大概也是心存内疚,就把两个孩子送往了广寒宫,陪伴吴权。这两个孩子,一是鼓,一是殳(另一个孩子延不知去向)。他们就是蟾蜍和玉兔。《天问》中“顾菟在腹”这一句,“顾”与“鼓”通,殳,音同“菟”。


最后,再说说,嫦娥的结局。


在《西游记》中,她仍独居广寒宫,还被天蓬元帅调戏。而在元代著作中,她有着一个温暖的结局。《嫏寰记》一书引《三余帖》:

      嫦娥奔月之后,羿思成病,正月十五夜,有童子诣宫求见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怀思,无从得降。明日月圆之后,君宜用米粉做丸,团团如月,置室西北方,呼夫人名三夕可降。”如期果降,复为夫妻如初。


原来她又回到了地球,和后羿和好如初。


万历帝王皇后玉兔耳坠


链接  国外也有玉兔传说 


月中有兔的传说,在世界各地都有。


南美的阿兹特克印第安人神话:在混沌初开时,天地一片昏暗,于是众神聚集,商量创造出太阳,让它照亮世界。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有神牺牲自己。特库希斯特卡特尔主动请缨,纳纳华特辛也大方地表示他也可以牺牲。然而到了动真格的时候,特库希斯特卡特尔畏缩不前了。而纳纳华特辛勇敢地投入火中,开始发光。此时羡慕不已的特库希斯特卡特尔才跟上去,被转化成第二轮太阳。这就有了两个太阳。超额了。有一位神灵便随手捡起一只兔子,将它扔进了第二轮太阳中,以降低其亮度,后来它成为月亮。于是,人们可以在它的脸上看到一只兔子的轮廓。


墨西哥的神话中,也有拿兔子来擦月亮脸的说法。


而在北美的洛魁人甚至认为兔子本身就是月亮。


另外如非洲祖鲁人则说月亮是由兔子哥祖鲁带来的。


印度也有兔子舍身入月的传说。

资料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