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稻盛和夫水库式经营故事的解读?

 吴光于营销笔记 2018-09-23


本文作者:公众号《第一个5年》(吴光于)


第一部分:由故事引发的两个问题。


稻盛和夫与松下幸之助有一个关于水库式经营的故事流传很广,听到松下幸之助说“那种办法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必须要有不建水库誓不罢休的决心。”后,稻盛和夫当时的感受是——“我受到似乎像电流击穿身体似的大冲击,既茫然若失又惊叹不已。因为松下先生的话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真理。”


稻盛和夫为什么会感受到这样大的冲击呢?


他之所以能感受到这样大的冲击,一定是因为感知到了这句话背后蕴含的巨大价值,其他人没有获得这样的启发,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这句话背后的巨大价值。


这里有两个问题:

1、稻盛和夫到底感受到了什么价值?

2、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感受到这种价值?


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活法》中关于这段经历的回忆:


世事不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难免这样去看。但是,这正是因为你认为“世事不遂人愿”才招致的结果。就此而言,不如愿的人生其实也正是他心念而来的人生。

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这种想法已经构成许多成功哲学的支柱。根据我自身的人生经验,我也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

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 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换句话说,内心的愿望和渴望就原样地形成了现实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要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有幸聆听了松下幸之助的演讲。当时松下先生并没有像后来那样被神化,我也不过是一个无名中小企业的经营者。

松下先生在演讲中讲到有名的“水库式经营”。一旦下大雨,未建水库的河流就会发大水、产生洪涝灾害;而持续日晒,河流就会干,所以,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左右并始终保持一定的数量。经营方面也一样,景气时更要为不景气时作好储备,应该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

听了这样一番话以后,聚集着数百名中小企业家的会场里,不满意意的声音像波浪一样传播开来,但坐在后方席位上的我听明白了。

“说些什么呢?不正因为没有储备,大家才每天挥汗如雨、恶战苦斗的吗?如果有储备,那么,谁都不用这样辛苦。我们想知道的是如何去建造这个水库,而你再三强调水库的重要性,又起什么作用呢?”

会场里到处都听到这样的牢骚或交头接耳的声音。演讲终于结束,到了答疑时间,有个男士站起来不满地提出质问:

“如果能够进行水库式经营当然好,但是,现实上不能。若不能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进行水库式经营的办法,那还值得说吗?”

对此质问,松下先生温和的表情中露出一丝苦笑, 沉默了一会儿。

然后解释道:“那种办法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必须要有不建水库誓不罢休的决心。”此时,全场哑然失笑。几乎所有的人都好像对松下先生不是答案的答案感到失望。

但是,我既没有失笑也没有失望。相反,我受到似乎像电流击穿身体似的大冲击,既茫然若失又惊叹不已。因为松下先生的话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真理。

思考至关重要

“誓不罢休”----松下先生的话告诉了我“誓愿”的重要性。修建水库的方法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地告诉他人如何做。但是,首先必须树立信心修水库,松下先生一定是想说信心是一切的开端。

也就是说,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首先需要有强烈的愿望,这很重要。

只有这样,愿望才能成为新的起点,最终一定能够成功。无论是谁,人生就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碰巧在松下先生的踌躇的嘟哝里感觉到时隐时现贯穿我们人生的真理,而且,在后来的实际人生中,我也把它作为真实的经验准则,学习它,掌握它。

但是,为了实现理想,只是一般的愿望是不行的。 “强烈的愿望”很重要。不是漠然地想“如果能够那样就好了”,这是不够成熟的想法,而应该是抱有强烈的愿望,废寝忘食地渴望着、思考着。全身上下从头顶到脚尖都充溢着这个愿望,就好比是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是“愿望”而不是血。

必须有强烈的愿望, 坚定不移的信念。 这是使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具备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够成功,有的以失败告终。其差别是什么呢?

人们往往容易把原因归结于命运、运气,其实主要是因为愿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热度的差别而造成的。

也许有人会摇头认为这未免太乐观了。但是,废寝忘食地渴望、思考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行为。你必须持续拥有强烈的愿望,并不知不觉地把它渗透到潜意识里去。

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开展新的事业或开发新产品,很多人头脑思考的结果首先是没有信心:恐怕不行吧,恐怕做不好吧。但是,如果一味地顺从这个“常识性” 判断,那么原本可以做的也变得不能做了。

如果真正想新做一件事情,那么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要有强烈的信心,要有强烈的愿望,这都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就要有近似于“发疯”似的强烈的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为之不断努力奋勇向前。 无论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是达到目标的唯一方式。



第二部分:两个问题的解答。


1、稻盛和夫到底感受到了什么价值?


我认为稻盛和夫感受到的价值可能包括:


①做事情要有把事情做到必然性、100%把握的思维和气势,以不可能失败的态度去行动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习、考试还是做事业。

绝大多数人一开始就自己放弃了对原本可以必然把握的事情的把握,由于这种精神上的懈怠和不严谨的惯性,进而也放弃了对大概率可以把握的事情的把握,小概率的事情就更把握不住了。


②能够牢牢把握必然事件和大概率事件的人和普通人的差距会在前者一次次上台阶和后者一次次错过上台阶的过程中放大,这种放大的过程往往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


③把事情做到必然性、100%把握、以不可能失败的态度去行动等等——支撑这些观念原则的,首先应该是客观规律,其次才是主观意志,就像减肥,用客观的几个点一卡,你想减不下来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做其他事情也应该像减肥一样——首先让客观规律支撑改变的必然性,然后才是用强大的意志和决心支撑改变的必然性。


④尊重客观规律和强调主观意志其实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正循环体,越是尊重客观规律就越能有底气和激情,而意志越强大就越能找到更深刻、可靠的客观规律做支撑。


2、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感受到这种价值?


其他人之所以没有感受到巨大的价值,是因为松下幸之助的话并没有引起他们与稻盛和夫一样的想法,而他们之所以没有这些思想,是因为他们没有提前为接收和展开这一系列的想法做好相应的经历、观念、信念、思考上的准备,或者说其他人当时还没有“缘分”。


从《活法》中的描写来看,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够“听懂”松下幸之助的话,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极度内控型的人,极度内控的人是那种深刻认知并相信天人合一,境由心生,命由心造、“我是一切的根源”等说法的人,他们往往能够由内向外建立起对事情的掌控感,以此为基点,他们才能真正识别和相信心境的微小差异,能带来的现实结果的巨大差别。



第三部分:做成事的最少必要条件?


从上面的故事,不知怎么地,我自然联想到了下面这样一个问题:


在社会中一个人做成一定事业的最少必要条件是什么?


我认为做成一件事的最少必要条件是“存量能力+增量能力”。


从能力的匹配关系来看,大致有4种做事的方式:


①存量能力恰好能胜任要做的事,结果是成功。


②存量能力一开始恰好胜任,但随着事业的发展,自己的存量能力不能胜任,而增量能力又没有跟上,结果最终是失败。


③一开始存量能力不能胜任,但由于增量能力提升速度极快,这样的人可以随着事业的发展而自己也保持与之一致的高速成长,结果是一系列的成功。


④一开始存量能力不能胜任,增量能力也没有及时跟上,结果是失败。


对“存量能力”,我有这样的信念:其实很多人只要运用好存量能力,就能胜任这个社会上99%的事


不少人见过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存量能力比我弱的人照样能赚到钱,而我当下的存量能力其实已经比很多人强了却一事无成。这或许是他们没有把“存量能力”用到极致或用对地方的缘故吧。


提升增量能力的最少必要条件就是学习能力,是成长速度,而成长速度和学习方法、时间利用率、合适的环境等要素高度相关。


所以,年轻人正确的做事方式是,一方面善用自己的存量能力,一方面拼命提升自己的增量能力。


不要说自己能力不够,因为其实存量能力已经能做成很多事了,因为很多做成事的人一开始存量能力都是不够的,增量能力比存量能力更重要。


也不要说等我把所有能力准备好了在开始吧,因为很大部分做成事的人一开始存量能力都是不够的,因为真正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增量能力,而不是存量能力,而提升增量能力最快的方式是要在现实工作中找到能够聚焦收敛的点。


你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存量能力和增量能力,哪个才是水库式经营中的水库?


更多原创文章,关注公众号《第一个5年》(wgy773218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