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又是一个大关口!

 恬淡如意 2018-09-23


秋 分


2018年9月23日 
八月十四  星期日


《黄帝内经》:“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今天秋分,阴阳平分;寒凉之气正式掌握主导权!从今天起白天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一直到春分。


一个“分”字,意味着昼夜平分,寒暑交替;由春夏的生长之气转为秋冬的收藏之气;一年的农事到此圆满结束,谷物收获归仓,天下丰收!从今日起,每年的秋分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我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说的就是秋分之后,晚秋特有的景色。


秋的本质是“收”,因此我们的生活起居方面要围绕“收”字做文章,才是秋季养生的根本。


秋分至小雪是戊戌年五之气,《黄帝内经》:戊戌岁五之气,主位太商金,客气少阴火,中见火运,气与运同,不司气化,时令至此,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戊戌年五之气里,受客气少阴君火的影响,阳气重新施化,草木重新发芽生长,天气不冷不热,老百姓觉得很舒适;处于“秋行夏令”秋天本应该万物收敛,将春夏生长的阳气收藏于肾水。可是,让人体处于“夏长”外泄的状态!


如果秋收阳不足,冬就无足够的阳抵御寒冬,让心肾经受大考!


秋分一过,就正式进入秋燥之中,以寒燥为主,因此跟肺相关的问题会增加,比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咳嗽”;气候转凉,颈肩腰腿关节痛会增加;早晚温差大,心脑血管之类的问题也会增加。



因此,从今天开始,在这个不利于“收”的晚秋里,我们应该在衣食住行上更要注意:


受寒

大吃大喝

大汗

情绪波动大

晚睡

过早过晚运动


早睡以养阴;多喝热水润血管;早晚出门要添衣,避免受寒伤阳气;饮食上少吃辛辣,燥热食物;多食甘酸,以帮助收敛阳气。


在这里还是要给各位艾友推荐:开水蛋!(点击开水蛋三个红字,文章下面有方法)


因为这个方子是滋补肾阴的很好的方法,真阴足才能收敛阳气,才不会燥!我是9月5号推荐的,已经有艾友留言说效果不错了。



今年秋分艾灸


1,保健灸


隔姜灸中脘穴、关元穴各7壮,艾灸一周休2天。


如果容易上火,隔姜灸关元穴7壮、足三里、三阴交每次每穴左右各3壮,艾灸2天休1天。


2,心气虚,心脏供血不足


隔姜灸中脘穴、关元穴各5壮,内关穴、公孙穴每次每穴左右各3壮;艾灸3天休1天。


3,脑血管硬化,大脑供血不足,低血压


隔姜灸中脘穴、关元穴各5壮,足三里、悬钟穴每次每穴左右各3壮,艾灸3天休1天。


总之多灸关元穴就对了!


心里有“收”,

不泄真阳,

点滴积累,

弥补损失!


祝各位艾友双节快乐!

家庭健康双丰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