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大吉利 2018-09-23

杨千栋 羊爸爸 2018-09-21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文 | 杨千栋

编辑 | 郭莎拉

作为一名初学中医的人,内心里经常是绝望的。

中医门派如林。有一派似乎都只开温热药,如桂枝、生姜、白术等,他们眼里是寒证多,热证呢,极少;有一派似乎开寒凉药很多,如金银花、连翘、芦根等,他们眼里小孩热证多,寒证呢,极少;

还有一派偏中庸,药里经常热药、寒药都开,他们眼里则寒热都有。

每一派的医生都能遇到,这个很正常,但令人绝望的是,他们都会有效果!

假设小孩同时看了三派的医生,开了完全不同风格的三个方子,吃了都可能会有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还有没逻辑可言啊……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其实是有的,这个道理解释起来也不难。我们把人体比喻成是一个靠能量流转在动态中保持平衡的生命体。好比是一个圆,一直在转动,这个生命就能继续成长,运行。人的气和血就在这个轨迹里面流动循环。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如果有一天忽然因为某种原因,这个圆转不动了,也就是生病了,那就需要调理让这个圈圈恢复正常转动。

一个办法是在左边往上推。吃温热药差不多就是这个作用;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还有的办法,是可以从右边往下拉。寒凉药差不多就是这个作用;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或者就是同时在左边往上推,并同时在右边往下拉,热药寒药都吃差不多就是这个作用。这是一个比喻,用来说明大方向的道理的。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所以这样看来,治病很简单啊,反正都可以治好的样子。其实也不然。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比如图2的方式,从右边往下拉是有风险的。因为如果右边堵塞比较严重,是推不动的,如果要用力过猛,可能会破坏整个圆圈,出现断层,损伤等等的问题;

而图3的方式,左右一起推动,但如果左边推动力不足,只是右边拉,左边就会被拉坏;业内其实也有一些比较基本的准则,比如认为:单纯的寒证单纯用寒凉药引起治错的风险很高。常见的案例有单纯的风寒感冒用蒲地蓝、清开灵等;比如单纯的寒证拉肚子用黄连素片等。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上面的图4风险是一样的,用力不当,一样要导致问题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尼采说过:

通过绳索跨越深渊的人“往彼端去是危险的,停在半途是危险的,向后瞧望也是危险的,战栗或不前进,都是危险的”。

但是我们知道,走钢索的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同样,通过专业训练的中医,有能力去把握药的力量,让人体恢复平衡的转动。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意思是说,如果中医玩的级别不高,自己要走钢丝,就必须要用安全系数高的装备。而当炉火纯青的时候,则不用装备,也可以安全的走过整条钢索。

可能你就会问,为何不都用寒热并用的方式,这样是不是风险更小呢?

相对来说确实是这样的,所以这一流派的中医相对来说会多一些,一般所说的经方派医生和学院派医生就是这样的思路: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

以上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只要是用药,那就是一种外部的力量,施加给人体,如果应用不当,都是可能产生副作用的。所以用药是一定需要搞清楚当前体内循环的运转状况,也就是经过个体化辨证的过程后,才能选择合适的力量以及合适的着力点。

这么说,中医岂不是很难学呢?

开方子确实是这样的,需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学习以及训练,否则如果不会辨证,病人吃了是可能因此受害的。但是,从大方向来说,如果用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的思路,那只要寒热的大方向搞对了,那风险就是比较小的。尤其是如果不开方子,只用比较温和的中成药或其他外治处理方法的话,风险更小。这也就是羊爸爸中成药辨证课程的教学思路。通过表里寒热的基于证据的精准辨证,不同人基于相同的证据可以得出相同的辨证结论,再加上一定的经验传授和案例练习,是可以做到较高准确度和较低风险的用药的。

回到文章标题的问题,为什么没有热证医生开的方子也有寒凉药?

一个可能性是提问者还没学得很好,有些热证医生有把握到,而提问者没有。


没有热证,为什么开寒凉药也能好?



还有一个可能性是确实没有热证,但医生也还是用寒凉药,这个前面说了道理,是可以的,中医也是允许的,只是相对来说,风险比较高一些。所以单纯就方子来看,其实我们都没法给予合适的评价的,因为医生在看病但是掌握的证据是怎样的,我们是不知道的,而且医生所使用的理论体系我们也未必清楚。

所以,看中医,首先还是基于信任。

当然,也有同学可能就会问,如果有热证,但是没抓到,会不会导致辨证错误呢?

辨证错误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主要的热证证据通过学习和练习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热证证据如:大便很臭、手心烫、爱出汗、爱喝水、舌质红、舌苔黄厚等,再加上整体辨证、综合辨证思路基于更多证据来判断,是可以做到较高准确度的。

当你通过学习搞懂小孩生病时怎么回事后,其实最大的转变是遇到小孩生病时开始不那么慌张了,即使是去看医生,也能更好地与医生沟通小孩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