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岁前的正确教养, 影响四岁后的智商

 骄阳飞雪 2018-09-23

在教养的过程中,常会碰到所谓的“撞墙期“,不是孩子变坏、叛逆,而是他们进化的速度,比你想像中的快很多。

要陪伴不同年龄的孩子,绝对不能永远只用同一个教养方法。很多研究指出,掌握四岁前的正确教养,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责任感”、”正向快乐的情绪“、”高学习理解力“、”好人缘“,这篇来讨论如何掌握0~4岁关键期,另外也探讨4岁后的教养技巧。不管孩子是否已过4岁,都一定要知道:

0-3歳模仿学习期

根据美国心理学协会(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发行的《心理科学》期刊文章指出,当父母面对孩子犯错时表现出来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能力!

研究发现,父母面对孩子犯错时,如果是激烈、负面的响应,孩子长大情绪更差、更没有自信学习;相反的,如果家长的反应是积极正向、具有建设性,孩子长大才有办法内化和反省自己的行为。

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发现,4岁前缺乏良好的教养,4歳后智商,每年会降2.5分,而且这个影响在日后非常难弥补。

0-3岁的教养方式,影响孩子的智力表现

1.父母正确的传达情绪

当孩子有正向的表现,要清楚传递出来,当孩子表现不好,也要具体表达,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不可以」、「不对」,不要以为孩子年纪小听不懂,要正确适当的传达情绪,孩子才会更快学会区辨是非好坏。

2.不让孩子模仿自己的坏习惯

小孩是天生的模仿家,他们就好像一块海绵一样,我们给他什么,他便会吸收什么,不管你有没有察觉到或是愿不愿意,和小孩朝夕相对的父母或是主要照护者,就是小孩最容易和最喜欢模仿的对象。

3.不以暴制暴的处罚孩子

当孩子惹你生气或者是犯了错误的时候,因为父母的一气之下,打了孩子,效果往往是孩子不明白自己哪里犯了错误,而且可能滋生叛逆心理。

4.经常对孩子的声音及语言回馈

如果父母刻意不及时响应,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创伤。

因为孩子在心里内化了一个不愿意满足自己的苛刻客体,这个客体留在孩子心里,会使得他在今后的生活中总是去主动创造苛刻与被苛刻的关系,投射性地认为别人都不愿意满足自己,自己不配过舒适顺畅的生活。

5.经常说故事给孩子听

亲子共读及亲职引领的过程中,孩子获得更多感情释放及表达的机会,也获得感受他人心理状态的深度延伸。

因此,这些认知智商以外的情绪培养,是孩子成就人格上更重要的因素。

4-6岁社会学习期

这时期的孩子,会出现强烈的社会探索行为,开始用大人的方式去观察及建构思考,爱问为什么,也发展出复杂的情感,爸妈的教养,对孩子人格的养成,有重要的影响。

4-6岁的正确教养,让孩子长大更容易成功

1.用引导说理的沟通,取代大部分用命令的

孩子做错了事,不用立马就指责批评,可以过一段时间,让他自己感受做错事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家长在旁边适当的教孩子应该怎么补救,下次应该注意些什么。

2.让孩子有适当表达的机会

教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与他人沟通,才能避免将太多的不满都埋藏在心里,积蓄太多的怨气,才能避免因误会而失去一些好朋友,才能争取到孩子应有的权利。

3.教孩子判断父母关心的语气

对孩子来说,情绪判断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需要爸妈引导。爸妈在生活中越常与孩子分享心情和感受,孩子分辨情绪的能力会越高,也越能有效率地判断他人的情绪。

4.用故事互动,让孩子说出对故事的感觉

阅读,不单单是念书,文字与图画的世界深深的与儿童语言发展能力、注意力发展能力、抽象思考与推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绪同理的内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与书对话,就是正确的引导幼童发展,促进学习重要的第一步。

7-12岁心智成熟独立期

这时期的孩子,希望被尊重、信任,也希望在团体内有自己的角色及地位。所以,不喜欢大人先用怀疑的方式互动。

6-12岁孩子处在关心期,错误引导,孩子容易不思考

1.教孩子学习方法,也尊重孩子自己的做法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当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后,孩子进行学习时会更有效。

2.让孩子知道你关心的是态度,而不是成绩

有些爸妈比孩子还在乎输赢!很多父母常在下课接孩子时,不经意的问道“今天考的怎么样?”“比赛有没有赢?”“作业有没有满分?”。

无形中让关心变了调,有些孩子其实蛮害怕这种高度期许的压力,反而影响学习动机与表现。

3.带着孩子分析自己的错误

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训孩子。父母可以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懂得某种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当孩子出现某种不良行为的时候,父母可以提醒他,但不要教训他,因为过失所造成的后果将会给孩子适当的教训。

4.不要直接告诉孩子解答,训练孩子多想多思考

孩子提问时,许多父母都会绞尽脑汁进行解答。这种做法虽然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但这样父母就只能成为孩子的一本百科全书,并不能成为合格的启发式老师。

如果孩子总处在被动接受零散知识的环境中,思维能力很难提高,而被动接受知识,还会让孩子失去思考的机会,养成凡事不愿动脑、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

5.鼓励孩子交友,欣赏别人的强项

与别人保持良好的友谊是一种社交能力,对于孩子认识自己、他人与周围的环境会有很大的帮助,也会减少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压力。

家长可以尽可能的多创造一些机会,鼓励孩子去结交新朋友。

13-18歳独立自主的青春期

到中学后的青春期,孩子会产生剧烈变化,包括反社会、反权威、情绪混乱等表现。

和13-18岁的孩子做朋友,让亲子关系更紧密

1.别一直碎念,那不叫关心

父母可以试着从威严的管理者角色转变为孩子的朋友。当你跟孩子站在同一边的时候,他有什么事情就会愿意来找你。

所以,尽管有时候真的很生气,或者正在忙,还是要跟孩子静下心来好好谈谈,让孩子觉得父母愿意倾听,自己是被重视的。

2.阻止孩子冒险,还不如陪着他冒险

父母过度保护孩子不让他们遭遇痛苦、失望或挫败,会剥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冒险和从错误中学习的机会。

如果孩子自我表达的方式或所做的事情不会危害他们,就给他们一些空间去学习做出适当的决定并承担后果。

3.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

孩子随着年龄的成长,由于个人自主性及个人意识越来越强,当孩子觉得被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时,会很生气,因此亲子间常会发生冲突。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常提供一个让孩子可以放心、信任的沟通管道,就不需要藉由侵犯孩子的隐私,来了解孩子的现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