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朗大阅兵遇袭现场:看台暗藏军火 抵近扫射方阵 伤兵挤满医院

 dongchang 2018-09-23

伊朗石油重镇阿瓦兹,一场盛大阅兵式刚刚开始。绿制服的伊斯兰卫队,沙色战斗服的装甲兵,穿迷彩战斗的巴斯基民兵,盛装结阵踩着军乐依次通场。就在此时,看台附近突然响起自动武器的枪声。


这次血腥袭击只持续了短短十分钟,全无防备的阅兵队伍遭遇惨重损失,当地医院内挤满伤兵和军人尸体,还有不少伊朗平民也不幸遇难。


枪响后,军乐队四散躲避


裹尸袋中露出绿色制服, 这次袭击使得伊朗精锐卫队损失惨重


击败萨达姆30周年


9月22日,伊朗各城市统一举行超大规模阅兵式,庆祝两伊战争结束暨击败萨达姆入侵30周年,并借机大秀肌肉,展示各种远程导弹、防空系统等新锐武器。伊朗领导人鲁哈尼在德黑兰的主会场还誓言美军必败、川普难逃萨达姆的下场。


事发地毗邻伊拉克


伊朗与伊拉克曾恶战八年,死伤无数.图为伊朗娃娃兵


伊朗西南部毗邻伊拉克的胡齐斯坦省,其首府阿瓦兹市也是阅兵分会场,阅兵台就搭建在市中心的耶路撒冷圣城大道边,胡齐斯坦驻军司令、阿瓦兹市长等贵宾受邀登台检阅,受阅的包括伊朗头号装甲精锐、配备俄式T-72主战坦克和美式M113装甲车的第92装甲师等部队。


上午9:10,阅兵式刚刚开始,几名身穿绿制服的男子匆匆穿过观礼台后方的公园,靠近会场中心。革命卫队只听命于哈梅内伊本人,凭借特殊身份这几名袭击者未受怀疑。

 

遇袭军人跳进地


观礼台遭到扫射


看台后暗藏枪弹


根据伊朗军方初步调查,袭击者早有预谋,并在看台附近预先暗藏了自动步枪和弹药。


四名枪手拿到武器后,旋即对准坐满军政官员的看台猛烈扫射。子弹密集射向阅兵方阵,最初十几秒中,伊朗士兵仍然踢着鹅步照常行进。大道两侧的围观者听到噼噼啪啪的异响一度回头观望,迟疑片刻后才开始惊慌逃散。


袭击者身着卫队制服, 从观礼台后方的小公园靠近, 据信事先在此藏匿了武器


袭击只持续了十分钟,现场相当混乱。军人纷纷趴倒路沟,丢弃没有子弹的检阅用枪,受伤的士兵伏地喊叫挣扎,黑袍妇女拽着孩子奔跑。围观者记录的手机视频中可以听到数百响沉闷的自动武器发射声,不知来自袭击者还是伊朗安保人员。背景中还能听到叫喊声“我的神啊!”“跑啊!快跑!”并有男子大声招呼“趴下!趴下!”


综合各种报道,袭击现场中弹者中已有29人不治,其中至少8名是革命卫队队员,死者另有若干伊朗军人,包括一名坐轮椅观礼的两伊战争老兵。此外,围观的媒体和妇女儿童也死伤颇重,对于苦难的伊朗人民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教士与军人纷纷躲避


围观妇孺也多有死伤


两伊战争在此爆发


血腥袭击震惊了伊朗军政各界。伊朗军方认定袭击者为IS极端武装,革命卫队归咎于阿拉伯裔分裂分子,宣传系统抬出美国和以色列情报机构,外长的解释则是两个海湾敌对国家。不过,四名袭击者“三人当场下地狱,一人伤重死在医院”,鲁哈尼总统只能下令军方仔细彻查背后的主脑。


配有实弹和手枪的伊朗便衣安保人员


伊朗近年来利用石油收入不遗余力输出军力,在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和也门四处开打,但伊朗国内同样矛盾重重,并非铁板一块。以这次袭击事件所在的胡齐斯坦为例,该省100万人口中半数是阿拉伯裔而非伊朗主体的波斯人。1979年伊朗宗教革命后,强推保守律法和政策,引发国内阿拉伯、库尔德等小族群与革命卫队大规模流血冲突。


伊朗与阿拉伯恩怨已久.图为1980年英国SAS特战部队突入伦敦伊朗大使馆,解救伊朗人质


1980年,萨达姆代表阿拉伯出头,攻入伊朗


1980年,为换回被伊革命卫队关押的阿人,六名阿拉伯人劫持伦敦伊朗大使馆,酿成著名的“伊朗使馆人质事件”。当年秋,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更代表阿拉伯兄弟,悍然出兵伊朗胡齐斯坦抢人,持续八年死伤数百万军人的两伊战火就此点燃。


时至今日,为了对伊拉克等阿拉伯地区施加影响,伊朗仍在胡齐斯坦驻防重兵。伊朗奉行“要导弹不要尿片”的错误政策,胡齐斯坦省成了第一贫困大省,坐拥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水源,当地人却长期苦于干旱缺水断电。此次暴恐袭击无论来自何方,只能使得伊朗普通人的生活更为艰难。


事发的胡齐斯坦阿瓦兹桥,一场沙尘暴正在袭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