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闹洞房之闹

 宜昌石头书屋 2018-09-23
 

都知道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见到新婚之夜亲朋好友闹洞房制造出一些喜庆气氛,除了成人之美,也是传统风俗。

先秦时期,婚礼淳朴、肃穆。孔子在《礼记·曾子问》中描述了先秦时期的嫁娶情景:“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也就是说,当时的婚礼十分简单淳朴,没有大操大办的场面,自然就谈不上什么闹洞房了。

闹洞房的传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太白金星下凡看见一披麻戴孝的女子鬼鬼祟祟的尾随在一迎亲队伍之中,并趁机混入洞房,于是判断这是鬼怪想伺机作恶,于是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之时,太白金星现出真身、直言相告,并说魔鬼最怕人多,因为人多势众。建议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见效,魔鬼不得不逃走。

这种民间传说南北各地各不相同,可是闹洞房一开始就被蒙上了一层驱邪避灾的色彩倒是完全一致的。比如,长江一线,新郎在大婚的前一晚就必须睡在洞房里,事先还要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全部照上一遍,这叫“以正压邪”;燕赵之地则请一班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吹打打一番,以求吉利;据说西北地区,新郎进屋后要么拿着弓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要么手执单刀朝着每个角落虚砍一刀。不过,最为普遍的还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以光驱邪。所谓的“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汉书》记载燕地风俗,有这样一句话:“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就是宜昌话所说的“三天无大小”。到了东汉、魏晋时期,闹洞房逐渐成为普遍现象。汉末仲长统的《昌言》中就如实记载:“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新族之间。”就是以灌酒和棒打的方式让新郎官在众人面前做出一些大胆动作;而对于新娘同样不客气:“于稠众中,问以丑言。”也就是向新娘在大庭广众之下问一些粗话。

千万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衡量闹洞房的成因,要知道现在的男女想要获取男女之事那方面的知识何等容易,除了因为吃的是激素食品,早早就变得成熟,互联网上什么都可以找到答案,岛国的那些小电影更是极好的启蒙教育,绝大多数人早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偷尝了禁果,到了结婚之时早就是轻车熟路。

而在封建社会的当年,那些女子要么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要么也是把贞操视如生命的小家碧玉,加上当时的婚姻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新人直到婚前也不太熟悉甚至互不相识,更不知道如何做爱。通过闹洞房这样的热闹形式,以及其中的一些表演游戏节目和双关语和暗语提示,无疑可以让一对新人迅速消除隔阂,加强感情,捅破羞怯的那层“窗户纸”,可见得闹洞房的重要性了。

现在的婚礼的隆重多半都体现在那动辄几十桌、乃至上百座的婚宴上,等到酒足饭饱,也就曲终人散,回到新房的往往就只有一对新人,新婚之夜的那种洞房花烛夜的气氛无疑就被大大的打了折扣。过去的婚礼以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里与新娘和新郎嬉闹一番,大大活跃了气氛之后,新人双双携手归寝的时候才算是最高潮。所以闹洞房的习俗看似简单,却有着极其深刻的意义,正是因为如此,闹洞房才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影响力,直到现在依然方兴未艾。

有学者根据闹洞房的习俗首先在北方出现,而灌酒和棒打新郎的方式又过于野蛮,用言语调戏新娘又过于低俗,于是认为闹洞房起源于当时的蒙满等少数民族,而且与那些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的民族习惯有关。其实,大汉民族除了端庄肃穆、仁义礼智信,还有想象丰富、行为大胆的另一面;除了十分繁琐的汉服和裹得严严实实的小脚,还有大办喜事、纵情喝酒、聚众狂欢的另一面的,要知道,周礼的背后本来就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2014年,社会调查中心对21155人进行的调查显示,有79.2%的受访者都曾经历过“闹洞房”,60.9%的受访者直言并不喜欢这个婚俗,74.3%的受访者认为闹洞房无助于促进婚姻关系,70.7%的受访者更是直言,应该抵制低俗闹洞房,维护正常的伦理秩序。这个调查结果一方面值得怀疑,因为越来越多的城市新婚夫妻根本就没有经历过闹洞房这一程序,那些受访者无非就是不甘他人其后而在说谎;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证实,如今在一些农村,闹洞房已经变成了某些人无下限的狂欢之处。

结婚是一对新人的人生大事,也是一个新的家庭因为结合而诞生的喜事,更是亲朋好友相聚的好时机,为了增添热闹气氛,闹洞房只要不逾越文明的底线和法律的红线,就无可厚非。尽管闹洞房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特定的人群中通过一些小游戏所采取的一些有些过度和出格的行为,谁都知道“新婚三天无大小。”开几句带有某种含义的玩笑,说几句没大没小的话,命令新郎新娘做一些小游戏、表演一些小节目并不为过,当事人和观众哈哈一笑就过去了。但凡事应有度,闹洞房并不意味着可以恣意损害他人的尊严。

闹洞房是亲朋好友对一对新人的表示祝福的喜乐形式,着眼点就在于一个“闹”字,新婚之夜,那些长辈的、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那些哥们朋友,他们会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招数,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在众所周知的“三日无大小”的理由下,除了新郎的父母之外的任何人都可以参加闹洞房的队伍。在此期间,很多的尺度都会被放开的,很多的做法都是可以被允许的,很多禁忌都会被悄然解除的,有人将闹洞房比拟成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其实并不然,闹洞房更多的是活跃气氛,给一对新人即将到来的新婚之夜做一个热场,创造一个喜乐的场合。

闹洞房就是来自四面大方、各行各业的亲朋好友围坐在新房中对一对新人百般戏谑,方式可以各种各样,手段也可以形形色色,各地还有各地的地方特色,不过总的说来,可以将闹洞房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形式。文闹是以比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郎新娘提问题、出谜语、对对子,请一对新人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羞于出口的的男女之事,其中,你问我答,妙趣横生,答不上来就要受罚,唱歌跳舞都行,借以取乐。

而武闹就是使用一些较为粗野和蛮横的方式,颇有些恶作剧的性质。比如对待新郎,山东滨州的一新郎被闹洞房的一帮人扒光衣裤捆绑在电线杆上;湖南长沙一新郎被闹房者光着上身、举着牌在街上游街示众,更有甚者,湖北宜昌的一新郎被系上狗链、被新娘牵着沿街“乞讨”;而更多的是以“闹洞房”的名义,打着“指导”的牌号,行“偷窥”之实;打着“调教”的理由,行“借机揩油”之实。甚至在一些闹洞房的现场,或者不分彼此,闹完新娘闹伴娘;或者不分大小,捉弄完新郎新娘,又捉弄新郎新娘的父母,就有些太过分了。

其实,闹洞房的习俗之所以能存在两千年,除了驱邪避灾,还有对新婚夫妇的智力开发;除了能对一对新人表示祝贺,也能通过亲朋好友欢聚一堂,营造热闹的气氛。而对于新婚之家而言,谁都知道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通过这种有些出格的方式、十分热闹的这种手段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热闹是快乐的场景,也是欢腾的象征,所以在热闹和喜庆的心理驱动下,新人们既怕大家闹得太出格,可又担心过于平淡使得喜事流于形式,这就是一种矛盾对立统一的关系。

不管怎么样,结婚是人生大事,婚礼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也就是一次,当然要格外珍惜。闹洞房就是要闹,不闹就不会兴旺发达;大闹特闹才显得喜庆,喜庆之时需要的就是不要越过道德底线,还要在那种环境下通过特定的语言和特定的游戏巧妙的打些擦边球,这样才能既红红火火、又热热闹闹,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015101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