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球演义】第一百四十九回 重甲 | 自然控小组 | 果壳 科技有意思

 泥盆纪的鱼石螈 2018-09-23

  棘鱼纲和盾皮鱼纲是最早出现的两支有颌类,但它们随后的演化历程却大相径庭。棘鱼纲门祚衰薄(参见第一百四十八回 雏形),种类既少,形态也不多样,更没有攀上食物链的高位。而盾皮鱼纲则刚好相反,它们在泥盆纪兴旺异常,构成了有颌类演化史的第一个高峰。

这张图上方的分支是盾皮鱼纲的几个主要类群:硬鲛目(Rhenanids),胴甲鱼目(Antiarchs),褶齿鱼目(Ptyctodonts),扁平鱼目(Petalichthyids),叶鳞鱼目(Phyllolepids),节颈鱼目(Arthrodira)。下方的分支分别是软骨鱼纲,棘鱼纲和硬骨鱼纲。本图中的分类谱系有待商榷,但可以看出盾皮鱼纲的多样化程度极高,种类十分丰富。图片来源自网络。


  盾皮鱼类曾经被当作有颌类的一个旁支,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盾皮鱼类很可能是有颌类演化的主干,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都有可能演化自盾皮鱼的早期种类。甚至盾皮鱼纲本身很可能也不是一个单系群,而是包含了有颌类演化初期的许多分支。

  虽然各类盾皮鱼形态差异很大,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最明显的是身体前半段,包括头部和胸颈部,包裹着厚重的骨甲,而身体的后半段覆盖细鳞,或者裸露。这使它们看上去很像无颌的甲胄鱼类(参见第一百四十七回 Masked Ball)。但是盾皮鱼有可以开合的上下颚,有成对的胸鳍和腹鳍,这使它们无论猎食还是运动的能力都比甲胄鱼强大得多。盾皮鱼类的兴起之日,就是甲胄鱼走向衰亡之时。

这是一块胴甲鱼骨甲化石,很可能是鱼体死亡腐烂后形成的,上面没有任何软体结构,像一块光秃秃的龟壳。图片来源自网络图片来源自网络。

胴甲鱼类复原图。这类盾皮鱼非常奇特,它们的眼睛和鼻孔挤在头顶,身体前半部的骨甲愈合成一个圆筒,胸鳍也包裹着外骨骼,一些后期胴甲鱼的胸鳍上还发育出一个类似蟹脚的关节,可以在浅水泥沙上灵活地爬行。图片来源自网络。

这条早泥盆世的副云南鱼(Parayunnanolepis xitunensis)也属于胴甲鱼目,连腹部和尾部的鳞片和鳍条都保存完好,非常难得。图片来源自[1]。


  早期的盾皮鱼代表有晚志留世的长吻麒麟鱼和初始全颌鱼(参见第一百二十回 First Bite)。进入泥盆纪后,盾皮鱼类四面开花,迅速演化出繁多的种类,占据了食物链的各个层级。这些原始鱼类在辐射演化的过程中,摸索着一切可能的改良途径。通过现代科技,研究者还原了它们的一些尝试,为探究我们自身的演化历程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棘胸鱼目的Romundina stellina头甲化石,图片来源自[2],标尺长度1厘米。研究者利用计算机断层(CT)扫描技术获得了颅骨的内部影像,还原了这条小鱼的脑和神经结构。

自上至下:盲鳗,七鳃鳗,曙鱼(无颌类,参见第一百十八回 (⊙o⊙)),Romundina,节颈鱼类,硬骨鱼类,软骨鱼类的颌骨,脑腔和脑结构对比,图片来源自[2]。鱼类快速游动的生活方式需要精确地控制肌肉动作,接收和处理大量信号,催生出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为脊椎动物演化出高超的智力和复杂的行为奠定了基础。


  最重要也是最有趣的发现是关于盾皮鱼类的繁殖行为。研究者在一类分布广泛的胴甲鱼——小肢鱼(Microbrachius)化石上找到了一对奇怪的器官,它们位于身体腹面甲壳末端,靠近肛门,垂直于身体的轴线向两侧伸出来。而且,这个器官只在一些小肢鱼身上才有,另一些小肢鱼的对应位置明显不同。研究者认为这是雄性小肢鱼的外生殖器的骨骼,用来输送精子。而小肢鱼也因此成为已知最早采用体内受精的脊椎动物。

雌性(左)和雄性(中)小肢鱼腹甲对比,注意外生殖器的区别。右图是小肢鱼交配方式的想象图。图片来源自[3]。

小肢鱼OOXX复原图。对如此笨拙的小鱼来说,一定是个辛苦而艰难的过程。图片来源见水印。

现代软骨鱼也有类似的结构。雄性鲨鱼(上图左)的腹鳍延伸出发达的鳍脚作为外生殖器,担当着将精子输入雌性(上图右)体内的任务。不过,软骨鱼的灵活性和柔韧度比胴甲鱼要好得多,翻滚缠绵起来应该更加方便(下图)。图片来源自网络。


  体内受精使另一种繁殖策略成为可能,那就是胎生(准确来说是卵胎生)。经过不断演化,一些雌性动物可以让受精卵在自己体内孵化,完成胚胎发育,然后产出具有一定成熟度,可以自由生活的幼体。奇妙的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胎生脊椎动物也是一类盾皮鱼:褶齿鱼目的艾登堡鱼母(Materpiscis attenboroughi)。研究者在它的化石体内发现了正在发育的幼鱼胚胎的痕迹。这个没能出世的幼小生命在幽深的地底凝固成不朽,把远古鱼类最不可思议的一面呈现在后人眼前。

艾登堡鱼母化石和结构图,幼鱼胚胎是a图中白色方框内的部分,图像放大为c,结构图为d,可以辨认出幼鱼的骨骼,脐带(umb)和卵黄囊(yolk sac)。图片来源自[4]。

艾登堡鱼母怀胎结构和分娩复原图。幼鱼发育所需的营养来自鱼卵自带的卵黄囊,而非直接由母体输送,所以和真正的胎生(Viviparity)有所区别,称为卵胎生(Ovoviviparity)。图片来源自[4]。


  由于体态笨重,许多中小型盾皮鱼类群都营底栖生活。除了胴甲鱼目外,典型的还有扁平鱼目(这个名称就很能说明问题了),硬鲛目和Pseudopetalichthyida目的种类。当甲胄鱼类消亡后,趴在海洋和淡水底部的就是这些样貌怪异的盾皮鱼了。

扁平鱼目的月甲鱼(Lunaspis)化石和复原图。看上去像升级版的甲胄鱼。图片来源自网络。


硬鲛目的伪鲛(Gemuendina)化石和复原图。很久之后,一些软骨鱼也演化出了类似的体态和生活方式。图片来源自网络。


Pseudopetalichthyida目的Paraplesiobatis化石,留下来清晰的鳃弓软骨痕迹。图片来源自[5],标尺长度5厘米。


  本回介绍的是盾皮鱼中的小型种类,还有一类游荡在开阔水域的盾皮鱼成长为泥盆纪的超级巨兽,它们的出现标志着脊椎动物正式登上食物链的顶点,自此之后,再也没有跌落过。关于它们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


地球名片

生物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盾皮鱼纲

存在时间:中志留世 至 晚泥盆世

现存种类:无

化石种类:不明

生活环境:海洋,淡水

代表特征:原始有颌类,身体前部覆盖骨板,后部批细鳞或裸露

代表类群: 节颈鱼目,胴甲鱼目,褶齿鱼目,扁平鱼目,硬鲛目,叶鳞鱼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