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客家人要在中秋前后扫墓祭祖?

 369蓝田书院 2018-09-23

客家人慎终追远,崇先敬祖,同时也希望通过祭祀祈求先祖庇荫后世子孙,并激励后辈奋发进取,光宗耀祖,因此,客家人极其重视扫墓。中秋节前后时间,在很多客家地区,凡是有坟墓的荒山野岭里,青烟缭绕、爆竹声声。成群结队的家庭成员或同宗共祖的家族成员都担着三牲祭品,翻山越岭,给祖墓铲除杂树野草、挂上纸钱、摆上供品、斟满酒杯、烧香点烛、祭奠后燃放鞭炮。



古有春秋祭祀,春祭在清明,秋祭在重阳,为什么很多客家人要选择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拜山扫墓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客家人的扫墓时间常定在春秋两季。“春祭”,一般从出年关(年初五)至元宵节期间,也有延至清明前后的,但最迟不过四月初八,因为民间认为从这一天开始,就闭墓门了。秋祀常在农历八月初一(俗称“大清明”)至中秋节前后,也有在冬至前后进行的(如丰顺)。



客家人大都在山区居住,耕地资源比较少,人去世后一般都是先土葬到山上,经过10多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再选择一个“风水宝地”将骸骨擦拭干净,置于“金罂”、“金斗罂”,重新安葬。坟地一般都离家比较远的,有的更要翻山越岭。而清明的时候也是农忙的时候,“春争时夏争日”,客家人大都是与农业为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时间上不容许客家人清明去扫墓。



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客家人往往会选择过节的时候祭祀祖先,主要是节日食物比较丰富,人神共享,一举两得。清明节期间正处于三荒四月,贫穷人家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于办齐,更不要说其他祭品的操办了。春祭的时间点选为正月元宵节过后,客家人会将过年期间置办的年货留存一部分用于祭祀;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农闲季节,客家人选在此时将一年的收成供奉于祖先灵前,祈求年年都有好收成。



客家人喜在中秋节前后进行扫墓祭祖,除寅日和破日外,都可上山为亲人墓扫地,敬思孝思,缅怀祖先。在客家地区,人们把扫墓称作“挂纸”。扫墓前,客家人会对先祖墓地周围加以清理,妇女们用镰刀割去坟墓周围的杂草。在扫墓当天,一大家族的人带着祭品,三牲(鸡猪鱼)、水果、糖、饼干、茶、酒,还有各种粄来到先祖墓前,开始祭拜。


拜祭过程是:先把涂抹有雄鸡公血的草纸(又叫纸宝、墓头纸)挂在坟头上,再按一定数量与距离将草纸放在坟墓周围,围成一个半圆,类似于地界的作用。然后是上香,先拜祭祖宗,再拜祭墓侧的“后土”,此俗又有“先正穴再后土”一说。拜祭完毕后,焚烧纸宝、纸钱、纸衣等。接着燃放鞭炮,最后是辞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