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贬黄州后,苏轼写下一首经典婉约宋词《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最后13字乃画龙点睛之作

 qiangk4kzk8us4 2018-09-24

对于少年成名的苏轼来说,不惑之年是非常难过的。四十岁出头就遇到了“乌台诗案”,此后的人生几乎一直在走下坡路。从被贬黄州,到杭州,到惠州,到儋州,距离京城越来越远,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


但是也正是在他四五十岁的时候,遭遇如此变故,也才让他有时间真正融入诗歌的创作之中。他流传至今绝大多数的精彩词作,几乎都写于这一时期。尤其是本文今日赏析的这首宋词,写于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二年,是一首婉约词,最后13字乃画龙点睛之作。且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宋词的题目是《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对比他的“西江月”等词牌,这首词稍显字数多了一些,但是却也是他表达婉约情感最精彩的词作之一。尤其是词作最后13个字,“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以春日柳絮比喻思妇泪,离人泪,升华了主题情感,更赋予这首词深刻的内涵。

从题目当中可以看出,这首词是一首酬和词作。词人用章质夫杨花词的词韵重写一首词,作为呼应之作。这本是文人间的诗词酬和游戏,但是由于词人才华,再加上当时词人所经历的人生挫折,使得这首词富有了更多韵味。


开篇就写杨花(柳絮)的姿态,“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像是花朵却又不是,无人怜惜就这样在空中坠落。“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就任凭其这样散落在路旁,看似是人之无情,实际上却是饱含深意。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接下来由柳絮想到柳树,进而想到思妇的春梦,画面极富写意,“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这更是借鉴唐代金昌绪的精彩唐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写思妇的满腹愁绪,和词人当时所经历的季节交相辉映。


下片一开始,词人就表达出了春日惜时之感,“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在时光的流逝中,不必忧怀这柳絮飞舞,即便是那西园的种种艳丽花朵,不也是会有凋零的那一天么?

尤其是在春雨沙沙的季节,“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一场春雨之后,这杨花都已经杳无踪影,都去哪里了?且看那“一池萍碎”,在苏轼看来,都已经化为水中浮萍,以另外一种形态存在。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如果说着春日景色一共有三分,那么有两分会化为泥土,剩余那一分则更是会化为流水,言下之意就是春日虽美,但是终究是留不住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最后这13个字升华了柳絮的指代意象,“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那个豪爽无比的旷达之人。但是即便如此,在他屡遭不平命运的人生之中,他也有内心写不尽的愁绪,这些都会化为婉约词,表达出内心最真切的情感。这首词虽然只是一首酬和词,但其中又何尝没有对自己年华逝去、对故乡故人生离死别的哀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