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人学楷书几年也没有发觉到这点问题!所以进步很慢

 静草青苑 2018-09-24

两年临习,几乎可以算是对一种书体有了基础的了解和掌握。

我认为此时应该注重的是“书写性”,而非盲目的求像。

书法终究是“写字”,不只是临帖。

临帖是为了书写,求像只是初级阶段需要打基础用。既然有所了解,就应该去更深入的去思考这种书体。

如觉得临帖进展缓慢,应该看上图和原碑的对比图。

明显可以看到原碑的书写性是非强的,用笔非常自然,但是一到拓片上就开始显得“软”“刻意”,这都是不可避免的。

以后建议临帖可以照原碑去写,虽然看起来麻烦一些,但是有很多用笔的感觉一定会和拓片不一样。

拓片上的东西,未必全是对的,所以到一定水平之后就应该“扬弃”。

再者,其实颜勤礼分碑阴碑阳,也就是说整个碑的用笔其实是两种风格。

如果只看拓片的话,会感觉勤礼碑和颜家庙这类碑没有关系。

但是如果看原碑,就会发现用笔的共通处,也就可以顺利的过渡到颜真卿其他碑帖。

这其实不难,就是一个“看到”或“没看到”的问题。

我个人更倾向于看原碑,看真迹。会跟拓片,跟影印本有很大的差异。

很多人都说古代刻字工匠有问题,其实这类人是没有什么常识的。不要说古人,即使放在当今的石刻之乡,他们的刻字技术也是非常了得。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拓片的问题,这也不是拓工不好,而是碑腐蚀所导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