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 | 孩子不被教成机器人,才能成为一个不被机器替代的人!

 ht87 2018-09-24


 | 全文共1871字,建议阅读时4分钟 |


转载自公众号: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微信号:meilinvjiaoshou


人工智能时代:你得这么教孩子,才不会担心被取代! 


秋果一直被问到,人工智能时代该怎么教孩子。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不在秋果的考虑范围之内,因为目前人工智能对我,以及对我给予孩子的教育是没有什么太大影响的。


《不会被机器替代的人》作者杰夫科尔文说道:在未来,人们可能不太需要通过课堂教授的技术性知识,人类的优势来自深层、根本的人类技能——同理心、创造力、社会敏感性、讲述故事、幽默、建立人际关系,以及比逻辑叙述更强有力地自我表达。李开复说,人工智能时代,可能是文科生的黄金时代。


秋果是文科生,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并不是,当机器人已经能成功准确翻译很多日常交流的语句时,当机器人已经快速准确进行法律检索时……我已经感觉到文科生的阵地也已经开始失守。文科生从事的工作在纵向上也是有层次的,低级层次技能型是很容易被机器人取代的,比如外语翻译、法律检索等,只有高层次的专业技能不会被机器人取代,而这些高层次的专业技能都与人性有关,都与人的情感表达有关。


一位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获得者曾经说过,这世界上所有优秀的电影作品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表达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无论是快乐、痛苦、悲伤、嫉妒、憎恨、宽恕……而这些恰巧只有人类能做到,机器人到底还是机器,缺乏人性,永远也无法满足人们的情感表达和灵魂深处的需求。


让我目前感到担忧的是,文科生的表达也越来越贫乏,我自己带的学生都是文科生,他们当中绝大部分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极差,缺乏驾驭感,经常会出现语言贫乏,心中有口中无的现象。很多公司的老总向我抱怨,现在找一个能把字写得干干净净,语言表达清晰的人有多难,更不要奢望文笔好了。好多读者留言说秋果的帖子接地气,嗯,这说明一个会表达的人在这个时代是稀缺的。


对于孩子的教育其实从古至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时代变了,人们有一些异化。对我而言,我的大宝就是我和爸爸的试验田,对她的培养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的方法和理念,就是阅读(参见秋果老师写的《无阅读,不学霸》),让她大量的阅读和广泛的涉猎不同领域的读物,通过文字来认识这个世界,也通过文字体会人们对于思想、情感的表达。当她输入的量足够了,她便会开始要输出,开始要表达。让我们比较欣慰的是,大宝正在按部就班地,不断地呈现出一个爱阅读和善于阅读孩子的特点:情感饱满、理解力强、很容易把握人类的情感和对方的心理,词汇量丰富同时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好的或者坏的)……这才是对于人的发展最重要的,这也是人工智能所欠缺的……


其实教育的本质一直都没有改变,他的目的是帮助人们触及人类灵魂底层的代码,进行最真实的人类情感的思考和表达,并进而在这种表达中获得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人类的理解。这一层最深刻的本质没有变化,只是工业时代的来临,对于科学技术的追求和迷信把人们的教育思想功利化,人们看到了一些表面的东西,而放弃了一些本质性的努力,进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变得十分恐慌和容易被替代。请记住,100个机器人也写不出一部张爱玲的作品,而我和我的大宝从未感觉机器人对我们的威胁。


PS:1、本文作者系文科生,不了解理科的状态,理科中可能有一些领域和层面也是机器人取代不了的,只是作者没有能力识别,毕竟像爱因斯坦文笔那么好、极具创造力的科学家被取代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还请诸位理科大神不要轰炸我的后台。

2、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不仅仅强调阅读,还有其他。只不过阅读是基础,它能增加理解力,所有的学科都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所以请不要认为我们偏科。

3、写个帖子不容易,不把这些交代清楚,后台总是被轰炸,大家各取所需吧,哪怕有一个字对您有所触动,秋果的分享都是有意义的。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