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造荒山、土法制肥,当年的田间地头都经历了什么?

 太空人966 2018-09-24

改造荒山、土法制肥,当年的田间地头都经历了什么?

1957年,河南省济源县王屋乡是古代传说“愚公移山”的地方,王屋乡人民正是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改变着山区的面貌。在当时,经过两年的努力,梯田、水库、水窑已遍及全乡,自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摄影 钱浩/人民画报(组图来源:人民画报中国专题图库)

改造荒山、土法制肥,当年的田间地头都经历了什么?

1957年,安徽怀远。干部下乡帮助农民抢收小麦。怀远县地处皖北、淮河中游,1956年,大河湾地区遭受了水灾,许多农业社受到很大损失。摄影 李曙/人民画报

改造荒山、土法制肥,当年的田间地头都经历了什么?

1957年,山西平顺。全乡社员正在轰轰烈烈地把鹅卵石荒滩改造成耕地。当年,全乡农民积极生产,大家的生活都有了很大改善,很多住窑洞的农民陆续搬进了新房子,全乡农民的存款比1953年增加了40倍。摄影 王复遵 、邓永庆/人民画报

改造荒山、土法制肥,当年的田间地头都经历了什么?

1957年,黑龙江密山。农垦部长下田劳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南北600多个国营农、牧场已经开垦1200万亩荒地。1957年4月,农垦部巡视团来到华南、华中和黑龙江视察了国营农、林、牧场,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建议。 摄影 张韫磊/人民画报

改造荒山、土法制肥,当年的田间地头都经历了什么?

1960年,江苏昆山。教师在麦田里讲授人工授粉。花桥农业中学是为公社培养技术人材和管理人员的半工半读的学校。学生们一天劳动,一天学习,并随时随地联系生产实际,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由于实行半工半读的制度,两年时间花桥农业中学已经发展到5个班、206名学生,田头地角都是教室。摄影 吴寅伯/人民画报

改造荒山、土法制肥,当年的田间地头都经历了什么?

1960年,河南延津。农民土法制肥。河南小店一带,建立人民公社以前只有几个铁匠,工业品都是依靠外地供应的。后来小店人民公社已有机械修配、化肥、面粉、缝纫、造纸等52个小型工厂,促进了当地经济生产的发展。在公社的肥料厂里工作的大多是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妇女。摄影 任诗吟/人民画报

改造荒山、土法制肥,当年的田间地头都经历了什么?

1964年,天津静海。活跃在田野的下乡知识青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后,在农村的大熔炉里,逐渐锻炼成为劳动化的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知识青年参加农业建设,给农村带去了科学和文化,成为新式农民。本刊资料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