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四川》第三集解说词

 水碧风轻云淡 2018-09-24

《魅力四川》第三集解说词

 

  相接却不相融的两条河流肩并肩地流淌着,一路相伴在400公里外的一条大江中,它们交汇了。这两条支流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汇入远从陕西来的嘉陵江,然后再一同流进长江。

  如果溯着这条支流向着它的来源走去,那便是名闻遐迩的九寨沟与黄龙沟。

  海子,是传说中仙女打破的镜子,也就是那条清澈的水的来处。人们说,仙女的镜子被打碎了108块,成了108个海子,散落在这九寨沟周遭的深山翠谷之中。仙女的镜子,有人说是打碎成108片,有人说是114片,也有人说是118片。总之,它们有大有孝有长有短,有着各种的形状,流动着模样不同的水,映照着各种的颜色。

  群山幽静而深邃,也把这些仙女镜子的碎片隐藏得幽静而深邃。大约在1000多年前,为避战乱,九寨沟的先民从青藏高原迁移到了这里,他们在峡谷间建起了树正、荷叶、扎如等九个村寨。这条山沟于是被叫做九寨沟。

  深藏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岷山山脉之间,大约50公里长,720平方公里的九寨沟,实际上是由树正、日则和则查洼三条山沟谷地组成。错落着无数的湖泊、瀑布和溪流,其中52%都被茂密的原始森林覆盖,正因为如此,它深藏不露。直到它被巡山而来的伐木工人发现。

  时间是1966年,有两名勘察森林资源的林业工作者,一路披荆斩棘到这岷山深处,就在不经意间,走进了仙女传说的禁地,打破了它的沉寂。与世隔绝的九寨沟,这才被意外地揭开了面纱。

  充沛的流水,滋养着从海拔2000米到3100米之间,大约3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因海拔的不同,分布着种类不同的森林,随着季节的转换而变化万千。每年到了一月,气温接近摄氏零下20度,各个海子都被冰封了,连平常气势磅礴的诺日朗瀑布,也在这片冷冽的空气中凝结。

  冰天雪地里,惟独五花海依旧碧波荡漾,它是九寨沟上神奇的不冻湖。

  这或许是海拔2472米的五花海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水下探测。在水下摄影的镜头里,散布在水深20米清澈透明的湖底、不断涌出热泉的泉眼,使得占地将近8万平方米的五花海在严冬季节仍能保持6摄氏度的水温,它们就是五花海抗寒的奥秘。

  不过,相对于五花海丰沛的水量,地下水的补给还不到总水量的30%。那么,除了雨水的补给,五花海大量的水流究竟从何而来呢?

  海拔约3100米、面积93万平方米的长海,是九寨沟最高也是最大的海子。雪山融化的冰雪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这里。乍看长海的水并没有出口,然而隐藏在山体之间的断层间隙,源源不断地把水送到地势较低的湖泊,长海便这么默默地成全了九寨沟众多的水流。

  水上、水下,处处都是碳酸钙的沉积物和附着物,这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这些无处不在的碳酸钙和山沟里无处不在的流水,勾画出了九寨沟奇妙的美景。

  它们都是大约300万年前,地球第四纪冰川期的遗留物。当时,它们只是顺水漂流。大约12000年前,地球气候回暖,这些碳酸钙开始活跃,随着水流,就在这山沟里随处堆积、随意附着。直到半个世纪前,它才以艳丽的姿态,在众人惊异的眼神中,慢慢浮现出婀娜的身影。但在地质学上,可没有浪漫的形容,这些因为碳酸钙堆积、蓄水而成的海子,就称为“堰塞湖”。

  堰塞的是海子,高低落差的是瀑布,瀑布又形成了海子之间的联系。水就在这些碳酸钙的地层、地形当中,忽隐忽现,川流不息,造化了这一片惊世的杰作。

  九寨沟居住的大都是藏族人,他们的祖先把迁徙的脚步停留在了这片神山圣水之中。或许因为这里水多的缘故,无论耕作、放牧,还是用溪水磨磨,当地人的生活总是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0年前,九寨沟人的生活情态就第一次留在了电视影像之中。

  之后,九寨沟人没有想到他们家乡的美景会引来这么多客人。他们也没有料到,家园竟可以带给世界这么多的惊奇,这些惊奇最终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么多未曾想过的改变。

  1992年,九寨沟成为世界自然遗产;1998年,更因为这群深居简出的藏族人,连同这里众多的珍稀动、植物物种,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成为举世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取得这双认证的地方。

  九寨沟所依傍的岷山山系,逶迤千里,山深林密,一种举世闻名、极为罕见的动物也生活其中。它食物单一,尤其喜爱吃竹子。这就是野生大熊猫。

  大熊猫对声音特别敏感,这是人们难以见到它的重要原因。在茂密的竹林里,大熊猫独居的生活方式使它们很难看到彼此的身影,而只能利用微妙的气味来互相交流。

  远古时代,大熊猫栖息地的范围曾经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千百年来,随着人口激增和土地的开垦,大熊猫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在急剧地缩校为了保护这种珍稀动物,人们不得不选择让野生大熊猫生活在专门的保护区内。

  卧龙中国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背靠岷山山脉,总面积约70万公顷,主要保护西南高山林区自然生态系统及大熊猫等珍稀动物。2006年,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在大熊猫人工繁育方面获得极大成功,一年共繁育成活大熊猫幼仔11胎17仔。

  现在保护区内圈养的大熊猫比野外栖息的还要多。为了提高它们的野外生存能力,研究人员会在适当的时机,把它们放进接近野外的环境中看护。身体强壮、有自理能力的大熊猫随后会被放生到大自然中去。

  山明水秀的岷山山脉,不仅是大熊猫这样珍稀动物少有的乐土,更有着2000多种植物、300多种动物在此繁衍生息,其中不乏古老的珍稀物种。这些生灵和得天地之灵气的九寨沟相生,也和距离九寨沟大约140公里的黄龙沟相伴。

  赫赫有名的黄龙沟,就是岷山区域中另一颗让人惊鸿一瞥的明珠。

  依偎在黄龙沟里,海拔5000多米的玉翠峰脚下,一处泉水积成的小水潭是当地藏族人心目中的圣泉。

  他们经常带着鲜花来到这里祈福,而如果花朵在水中旋转,便意味着神灵已经接受了他们的祝愿,人们因此都称这里为“转花池”。

  黄龙沟,海拔3000多米,长不到4公里,却簇拥着3400多个彩池。这其中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整条黄龙沟的水竟然都是来自那小小的人们许愿的转花池。

  浅黄色的钙华地表堆积,让3000多个彩池在阳光下恰似金光闪闪的鳞甲,层层叠叠地蜿蜒在山谷之中。从高处往下看,犹如金龙盘踞。就因为这居高临下的一眼,它被称作“黄龙”。

  3亿年前,整座岷山山脉连同九寨、黄龙被深埋在一片汪洋之下。剧烈的造山运动将青藏高原抬高,岷山山脉从海底升起,拔高成主峰5588米的大山。

  高山上的冰雪融水,渗入了石灰岩的山体,携带出大量的碳酸钙,顺势在斜坡上沉积,遇上石头就包覆石头,遇上树根就包覆树根。有的沉淀,有的则堆高形成了一个个的水潭,再形成一道道、一片片滩流。岷山山谷之间如此的钙华结果,被学者称为“钙华的岷山式喀斯特地貌”。

  如此的喀斯特,放眼全世界,唯岷山最独特。中国于是有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黄龙和九寨。

  探测者在九寨沟的水下还发现,水从长海流到五花海,碳酸钙的浓度就提高了20倍。长久以来,它们在这里年复一年地沉淀、堆积和包覆,在人们无从察觉的变化中,改变着九寨沟的样貌。

  仿佛是调色盘,693个水潭、693层色彩,连成一片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的五彩池,是黄龙沟里规模最大的彩池群。五彩池的增长速度大约每年3毫米。岷山式的喀斯特地貌就这么积沙成塔一样地形成了。

  彩池当中一座石塔建于明代,据说是某位功臣后代的陵墓,前后不过500多年,现在几乎成了碳酸钙的雕塑。

  亦真亦幻,原来的景物已不见了踪影,处处都让人惊奇;这里到底还在进行着多快、多大的改变?!大自然就在这里极尽造化之能事,以不尽的流水冲击着岷山喀斯特的地貌,最后赋予它们更缤纷的色彩,为人类彩绘出了这两处珍贵的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沟。

  大自然的神来一笔,在水潭、彩池或海子处处抹上的色彩,来自水中大量的负离子,和那些自始至终漂流在水中的譬如水绵、轮藻、水蕨,以及各式各样的细微漂流物,融合了水边同样多变、善变的山川草木的倒影,在阳光的照耀下,完成了举世为之目眩神迷的艳丽景致。

  水不仅映照色彩,还深藏意境。由于九寨沟的水远比黄龙来得深,九寨沟的海子因此更显得如梦似幻,仿佛来自遥远的天外。

  黄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境内,这里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岷江、涪江的源头地区。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松潘古城是连接黄龙与九寨沟两大景区的中继站。

  松潘古城,这座茶马古道上的历史小城,曾经是外来者路过集散的驿站。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旅游者的圣地。每年旅游旺季,100多个导游、200多匹马,依然是应接不暇。由于经常被国外媒体报道,这里每年都要接待大约80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除了名声在外的九寨、黄龙,旅游的马队有时也会来到一处陌生的峡谷,牟尼沟。牟尼沟也在黄龙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虽然比黄龙沟小了许多,但人迹稀少,似乎更具原始的味道。据当地人说,正是这里,隐藏着黄龙沟形成的秘密。

  而旅行者不甚了了的牟尼沟,对于研究人员来说却非常熟悉。在他们眼里,这里依稀就是黄龙沟将来的模样。

  就在牟尼沟这片体积庞大的石灰岩化石上,在剥蚀的残面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水波流动的痕迹。这些厚薄不均的层次,俨然就是岁月的年轮,足以推算出钙华堆积的速度和过程。只可惜,钙华表层已被破坏,研究人员证实了牟尼沟的钙华已经衰老,却无法确定它衰退的年代。

  距离钙华衰老的湖泊不过十几米,有一处地下洞穴。不断从岩层渗透下来的水,形成了钟乳石,也在洞穴里积聚成大量的地下水。这处明显因坍塌而形成的洞穴,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注意。莫非这面积不大的地下洞穴,就是牟尼沟钙华衰老的重要线索?莫非这也就是地面上那些喀斯特美景沉沦的重要依据?

  时光倒回5000年前,牟尼沟就像今天的黄龙沟一样,正处于钙华形成的旺盛期。不料一场强烈的地震,坍塌了湖泊,撕裂出地底洞穴,改变了水的流向,部分湖泊便从此断流,逐渐干涸。

  钙华的表层经过长期的曝露,不断地被风化、氧化,无可奈何地变黑、变老了。最终,它化作了泥土,以它的养分孕育着成片的森林。

  这浓妆淡抹的图画,让无数人感慨赞叹。举世也许只有九寨、黄龙的水,有如此巨大而神奇的力量,而它眷恋着人间、独钟情于中国,就在这中国西南深处的角落,渲染出一片彩墨山水。

  尽管旅游者纷至沓来,但生活在这里的藏族人,依旧潜心守护着心灵的宁静。九寨和黄龙成了自然保护区之后,他们的村寨和文化也成了被保护的一部分,而他们同时也担起了一份保护的责任,悉心照护着海子和森林,照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在阿坝藏民的心里,这里始终都是他们信仰的净土。

  水在当地人眼中是护佑着五谷丰登与安康幸福的神灵。每年,九寨、黄龙的藏族居民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向这片神山圣水祈祷。在他们看来,眼前的寸山寸水无一不是大自然的恩赐。

  对于九寨沟和黄龙,水是美丽的缔造者,也是它们生命的源泉。水,在这里幻化了神奇之后,也从这里走出深山,流向了沃野千里的四川盆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