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把人口景观拍成摄影选题?

 如歌行板11 2018-09-24

(根据2018917日照片点评内容整理)


大家晚上好,现在开始我们的照片点评。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中非之夜”金华步行街》。陈晓峰拍的这组照片,应该是按表演的顺序来编排的。我想说,他这组照片里面暴露了几个特点:第一个,他的抓拍能力,包括他在现场对瞬间的把握,有待提高;另外一个,他对光影的把握也比较弱。确实,他在这方面要下工夫。通常情况下,新闻摄影记者在这方面有优势,多数人在现场对事情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一个好的新闻摄影师,是有很强的瞬间把握能力。这方面业余摄影师还需向新闻摄影师多学习。


新闻摄影除对瞬间把控好外,还包括光影。比如说我一些当年的新闻摄影同行,对光影和瞬间的控制极好,他们通常用手动曝光。因为他们原来拍过胶片,受过最基本的训练,光影往往就能控制得很精准。因为一些人用手动曝光,能做到相机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这些职业摄影人对光影的控制,对相机的把握,就像开车的老司机一样,车跟人是融在一起,过障避坎、踩刹车打方向之类,变成了一个无意识的行为。用手动挡曝光也是这样的道理,能无意识地去控制光圈和曝光。我得提醒陈晓峰,要吸收老的摄影师身上一些优秀的品质,还要加强对瞬间、光影的控制,你这组照片前面部分暴露了你非常强的弱点,就是你抓拍能力和对光线的控制不是很好。


通常情况下,我们说拍人像时常用伦布朗光:主光、辅光、背景光。如果用好了这三种光,就可以把一个人拍的比较好。


大家知道过去人们画画时,其实光也是比较平。但是,你如果在美术馆看展览时就会发现:油画到一定程度时光线慢慢慢慢开始变化了。大家看著名的画家格拉瓦桥的这三张照片,我们看这些绘画,已经跟其它的画不一样了,其他的画都是平光,但是这几张画的光,呈现出来的颜色,是有主光有辅光。现在摄影师布光,通常就是学习伦布朗布光。


据说伦布朗光就是来源于格拉瓦桥,他喜欢在画画的时候上房揭瓦。他经常画着画着,觉得画室里光线不够好,就跑到房子上面揭几块瓦下来,让太阳光从屋顶上漏下来,照在人的脸上。他注意并利用到这种光后,他的画呈现出来的效果与以前大不一样。我们各位可以尝试做个实验:你试着把眼睛眯起来,看你前边的光线,看看哪个点是亮的,那个点是暗的,哪个点是中间层次的。只有观察到了你眼前事物的明暗变化,才有可能拍好。


所以,摄影师眼里,任何时候都有要光。这也是当年我自认为拍的很得意的时候,我所在报社的领导给我提的一个醒。他后来说我的眼睛里面要有色彩,要会用闪光灯,要将镜头离被摄对象更近一些。每一次提醒,都会是一大进步。当下,对多数摄影师而言,善于发现光线和善于驾驭光线,是何等的重要。


他这组照片又有很强的优点:在后部分照片中,你会发现他眼睛里面还是观察到了一些东西,比如说非洲人的服饰。他从背影去拍人身上的装饰和打扮。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拍摄时心里还是有数。这组照片最出彩的,就是这些人的身上的服饰和人的背影。



因为这些人的装扮是很怪的。不同的文化,通常让我们看起来觉得很吃惊。如果有一系列这样的照片,展现出来这些人的肤色,他们的背影,他们的发型等等,倒是一个不错的选题。但是这样的照片,如果想再扩展一下,该怎么做?这组照片呈现出的事,对我们来讲,不就是一个活动吗?它有什么样的意义?我们怎样才能把它拍成一个选题?我们当然希望朝一本画册和一个大型展览这样的方向去拍。


假如说是我来操作这样的一个选题,我会怎么来下手呢?


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这就是一个人口景观。不同种族和面孔出现在一个地方,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变化。对摄影师来讲,拍下这变化极为重要。细细想想,你会发现你所在的街头在三十年前可能连一个外国人都看不到,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很多外国人了。这种人口的流动,各种面孔的出现,也是当下这个社会新出现的现象,值得我们记录。


我们怎么去记录呢?如果我去拍,我会选用类型学的方式,把来这个城市的一个一个外国人拍下来,与此同时,我们做一些档案:这个人姓什么叫什么来自哪里,把这些人的基本情况记录下来。能不能就拍一个人站在那里的肖像,然后询问他叫什么来自哪里,今年多大岁数,来中国干嘛,能不能做一个这样的调研,我觉得这个以类型学拍肖像的方式是值得考虑的。


《在中国的外国人》是不是一个好选题?我们能把这个选题进行下去么?


我们在讲《这就是当代摄影》这门课的时候,有一个摄影师拍了“偶遇”选题,就是摄影师在街头遇到的一些人,他喊对方停下来,可不可以站在那儿,给拍张照片。那组照片如果就用光和形式感来讲,确实太平淡了。但是,正因为他这种很独特的拍肖像的方式,恰恰在当代摄影史上留下了一笔。这些照片就集结成为画册,而且能写入当代摄影史。所以,我们如果要去拍你所在城市街头的外国人,是一个再好不过的选题,能不能用这样的简单拍肖像的方式,拍一张,问一下基本情况,如果问本人不行,也可问一下翻译,做一个简单的人物情况介绍,应该可以拍成一个画册。


现在很多人加入进来学习之后,特别想拍出一点东西,确实是想改变一下认知,有人跟我说:老师,我就想拍一个选题能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我说首先作品要过硬,然后再去申请。但是我不会鼓励大家去走任何后门儿,因为这个违背了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包括我前些天发的朋友圈内容,新浪请我当评委,大家也不要抱有这种希望,说跟我认识就会选你作品,认识人的作品我会弃权,对我来讲,不可能为一点点蝇头小利,丧失掉自己的信誉。我们要做纯粹的摄影,就要立足长远,学点本事,希望大家还是花一些功夫用在学习上。


我们要做到拍的东西,得到社会上、专业人士的真正认同,这才是真正的作品。所以,我们的课,大家也还是要认真听,也要好好的去消化,去思考,去探索,这样我们才能拍出真正的好作品。我一再强调,好的作品,不是靠光影、靠色彩、靠构图,而是靠思想取胜的。




作者:安光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