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地球演义】第041回 亦步亦趋

 vibra128 2018-09-24

        始海百合,海旋板和海座星代表着棘皮动物中走上固着滤食道路的一类。在寒武纪的海底,还有另一类棘皮动物,它们保留了一定程度的自由移动的能力,当然,实现的方法是把自己的身体改造得更拧巴。

这类棘皮动物组成了一个独立的亚门——海扁果亚门——听起来还挺萌的是吧?它们有一条继承自蝌蚪状后口动物祖先的尾巴,但是身体既不扭旋,也不对称,无论是两侧对称还是辐射对称。它们长成这个鬼样子:

也许你会说​,这不是挺对称的吗?那你再看看这种:

这到底是个啥啊?试着找找口(mouth)和肛门(anus)的位置,这也太歪瓜裂枣了吧?

这种:

你在cos独角鲸吗?

这种:

研究者找不到它的嘴,只能假定在“假定是触须的器官”的根部;肛门呢?假定是在“假定是尾巴的器官”的旁边。

还有这种:

身上倒是找到了三个洞,可仍然没法确定哪个是口哪个是鳃孔哪个是肛门,只好用数字编号,1号口,2号口,3号口。你就是个活的转换头啊。

我只能呵呵了。

有时候,我喜欢在自己的脑海中让动物的形体进行各种拓扑变形,想象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延展或者收缩,内部器官的增减和迁移。比如节肢动物的体节合并,一些附肢退化消失,头部的附肢演化成触角和口器,躯干的附肢演化成螯,步行足和游泳鳍,尾部的附肢演化成尾须,这样可以很容易地把一只三叶虫变化成蜈蚣和昆虫(当然,三叶虫不是蜈蚣和昆虫的祖先,但是确实可以帮助理解演化的过程)。我可以想象一条文昌鱼长出脊椎和颌骨,然后偶鳍变成四肢成为两栖动物;至于小型兽脚恐龙变成鸟类更是小菜一碟。

可是,可是,这种拓扑变化思维在海扁果面前完全失效,我实在没法把这货转变成海座星,或者海旋板,或者脊索动物,或者任何一种其他动物。海扁果的口并不在身体的最前端,肛门也不在“尾巴”的根部,根本无从想象它老人家的内脏如何排布。还有这随性的骨板,肌肉组织到底要怎样联结才能保证它的活动性啊?

别看海扁果的骨骼精奇,这个亚门可是一直生存到了泥盆纪的早期,整整1亿年啊,它到底是怎样生活的?这货应该只能吸食细小的浮游生物活着有机碎屑。它不像始海百合和海旋板,海座星那样固定在海底,也肯定不能快速游动。如果它就那么平躺在海底,那一身笨重的骨板能保护它不被捕食者斩尽杀绝吗?我看悬,要知道,同样身披甲壳的三叶虫就是寒武纪恐虾的口中餐。更不要说统治奥陶纪海洋的大小角石,和横行在志留纪和泥盆纪的广鳍鲎了。

这里我提出自己的一点猜想:也许,海扁果类和另一种动物发生了趋同进化,那就是腕足动物舌形贝(海豆芽)。

看看它们的体型:扁平的躯体覆盖着贝壳/骨板,运动器官是细长的腕足/茎尾,是不是很相似?也许,海扁果​也和舌形贝一样,用茎尾把自己埋进泥沙里,身体前端露出沙子,滤食微小的有机碎屑。一有水流沙动,茎尾立刻把身体拉回泥沙深处躲避。考虑到舌形贝能一直生存到现代,那么海扁果采用类似的生存策略延续个1亿年,也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寒武纪的棘皮动物,要么固定滤食,模仿刺胞动物,海绵和古杯;要么潜沙滤食(如果我猜测正确的话),效颦腕足动物。虽然在身体结构上卓尔不群,但生活方式只能算是亦步亦趋。直到奥陶纪,新的棘皮动物类群才演化出自己独特的生存模式,就留待后文书分解吧。


这篇写得很随意。没办法,海扁果亚门的动物长得太随意了,对着这货严肃不起来啊。

地球名片

生物分类:动物界-棘皮动物门-海扁果亚门

存在时间:中寒武纪 至 早泥盆纪

现存种类:无

化石种类:不明

生活环境:海洋

代表特征:身体扁平,无对称,腕臂,茎尾

代表种类:海桩,海笔,海箭

------------------------------------------

想看其他章节请点这里:

【地球演义】目录贴

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攀缘的井蛙,每天琢磨点新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