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领域中的劣币驱逐良币

 LEON波格 2018-09-24

劣币驱逐良币是个金融词汇,简单的说,在万恶的旧社会(无论中外都一样),铸币的人/政府故意降低金属货币的成色来牟利,比如用50%含银量的货币(劣币)充当100%含银量货币(良币)用于贸易交换,当市场上流通的劣币越来越多的时候,老百姓会自然而然的选择把良币当作储蓄收藏起来,而优先将持有的劣币用于消费,这么干的人多了,市场上流通的劣币越来越多,良币越来越少,如此,劣币驱逐了良币。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二手车市场中破车驱逐好车的例子,对金融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学习,而本文想要说的是几个在互联网领域中的劣币驱逐良币。

互联网金融

在P2P网贷的初期,大部分平台初始的目标是做美好的良币,即,左手找最靠谱的借款人,右手找互联网上的游资,中间赚个中介费而已;可是,市场上总少不了那些劣币,不仅不在乎借款人是否靠谱,还会手把手的教借款人如何借新还旧,甚至不惜做假标抬高利息,总之,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将更多投资人的钱拦在自己怀中。

面对这样的竞争,如果良币平台会严守初衷,收紧风控,但这势必造成价格上的竞争劣势(给投资人的利息比较低),时间久了资金端就会越来越紧张,因此,有些平台为了生存,不得不从恶如流,学习坏平台的那些伎俩,放开风控,放弃底线,逐渐演变成劣币平台。

P2P网贷市场的年化收益就是这么比着涨价,从10%一路飙到30%-40%,甚至不乏60%以上的产品,不仅如此,几乎所有平台还会加上个保本保息的吆喝。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从2013-2014年开始,P2P平台卷钱跑路风潮不断,此后,国家开始监管P2P行业,但这个行业的信誉几乎被消耗殆尽,虽然现在重归理性,已经回到8%-10%的收益水平,可很多人也不会再染指了。

同样逻辑适用于共享单车等共享经济,如果经常提供免费骑行来竞争的话,势必造成平台只能通过扩大押金收入来维持现金流,时间长了,一旦新用户增速减缓,必然面临押金赎回和挤兑的风险,最后不得不卷钱跑路。

知识付费/自媒体

关于自媒体和知识付费内容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例子在旧文中谈过多次,简单的来说,由于标题党,心灵鸡汤和捏造夸大事实的内容更容易获得点击和阅读,而媒体平台也不愿加以约束,因此,自媒体人更多的精力都去钻营如何欺骗用户,研究如何编纂出夸大吸睛的标题,套用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毫无执行度的成功学,或者把说了八百年的旧道理冠上一个新名词变成自己的新概念,等等,这样的路数在各大平台越来越吃香,占了主流,反而让那些精心、实在、专业的内容得不到流量,不得不转而也去钻营那些投机取巧的方法,使得在这个市场中的劣币越来越多,一步步的驱逐良币。

此部分内容可参考旧文《从新世相到如何创造10万+再到知识付费的尬局》和《来碗毒鸡汤尝尝鲜!——论鸡汤的正确饮用和传播》

网游行业

想没想过,为什么最近这些年好玩的游戏越来越少?原因很简单——抄袭,魔兽火了,游戏开发商们就各种衍生,吃鸡火了,各种平台各种模式的吃鸡就跟着燥起来,甚至,行业内还形成了共识,即手游生命期就三个月最长不过半年,因此,快速制作粗糙的游戏,快速氪金成为各游戏工作室厂商的产品执行标准。

此外,为了满足少数玩家没时间练级的需求,大部分游戏都在史家征途的指引下,开启装备氪金的模式从端游直到手游时代,并早已成为行业惯例,就连暴雪都没能抵档住这轮劣币的驱逐而一并沦陷。

其实,并不是所有游戏工作室都没有梦想,只是市场上已经被各种劣币完全占据,为了生存,几乎没有人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兢兢业业的研发和制作游戏,所以好游戏越来越少!

清流不是没有,比如旅行的青蛙,但你注意了吗?在任何APP市场上都能搜出大波能出门的青蛙或者癞蛤蟆,而且中文版已经签给了阿里,不出意外也将步类似产品的后尘步步堕落。

陌生人社交

陌生人社交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更是离谱,起先被XJ、酒托饭托占据,然后就是各种微商大团圆于此,以至于在类似产品中,几乎只要有陌生小姐姐加你,几乎99%可以确定是骗子,这样的产品还有什么可玩的呢?失去了信任,所以陌生人社交行业在最近几年再无新贵!

在陌生人社交中充值率最高的是什么人?是骗子!是XJ!是微商!

要不是直播当了回救火队长,也许陌陌早就关门大吉了吧。

互联网广告

最后来说互联网广告,这是个最体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原理也非常简单,除了牛奶和化妆品之类的品牌广告(品牌广告不谈,容易被跨省),互联网上最主要的广告主就是电商了,这类广告主衡量指标很简单,就是ROI,即投资回报率,简单的来说,花了100万做广告,只要能拿回101万的利润,这广告就有的做。

显然,利润率越高的商品越适合做广告,比如相同条件的商品,同样是100元售价,如果A成本50,那么最多可以拿出49元来做广告,如果B成本是10元,则最多可以拿出89元做广告,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B可以多拿出近50%的预算,当然在广告平台上更有竞争力。那么,类似的商品,10元成本和50元成本,哪个商品的质量更好呢?不言而喻!

我们看到的现象就是,更低成本、更差质量的商品,广告做的越猛!

还没完,互联网广告还有个催化剂,即著名的竞价广告,百度的关键字广告,58赶集的分类信息广告,还有这几年兴起的DSP(Demand-Side Platform)等等,越来越多的广告平台采用了竞价模式,即出价越高,获得广告展示/点击/广告行为的优先级越高,也就是说,如果我是卖10元成本商品的广告主,完全可以用提高出价的方式屏蔽竞争对手的广告流量,反正我的预算多。

竞价模式,使得劣质商品的广告主更加容易的驱逐自己的良币竞争对手,对整个市场来说,简直是噩梦!所谓莆田系,所谓某药酒,所谓某宝泛滥的假货等等,都是竞价模式催化的结果。

其实前面互联网金融的广告更明显,如果一个P2P平台压根就没想过将本金还给投资者,那么,在同样资金规模的情况下,这个平台可以用来投广告的预算将至少是正经P2P平台的十倍,加上马太效应的倍增之后,未来就是100倍,1000倍,如此下去,还有什么可竞争的呢?!

当然,广告平台和媒体有权严审广告主的广告内容,我国也出台了广告法,但即便是在号称不作恶的Google的AdWords广告平台上,我一样能看到过卖假化疗药的关键字广告。要知道,规避这些审核都是有套路的,而且劣币广告主既然有更多的钱做广告,也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来打通各种需规避的环节。

彩蛋:为什么说现在互联网创业难?最大的一个难处不就是流量贵吗?为什么流量贵?不就是互联网广告行业里被劣币充斥吗?如果创业做的不是高利润商品/产品,就不可能在互联网上获得流量,可问题是,互联网的本质不就是打破垄断,把利润做到最低吗?

理解以上后,请再思考一个小问题,劣币广告主的利润真的很高吗?他们一起降低自己的成本,抬高广告流量的价格,获利最大的是谁?是用户吗?显然不是!是劣币广告主吗?他们可是甲方,花钱的人!那到底又是谁呢?(答案参见文末最后一个彩蛋)

最后

小结一下,从金融史来看,无论古今中外,劣币一旦全面占领市场,就再没有人相信市场上有良币了(即便你拿出珍藏已久的良币,也要付出很大的说服成本),因此,任何投资和贸易行为都会受到货币的失信而停滞不前,经济从而快速下行,也许一个王朝就这么覆灭了。

互联网领域中的道理也是一样的,无论是互金、社交、自媒还是广告,一旦被劣币充斥,行业的生态也就完蛋了,至于什么时候死,怎么死其实并不重要了。

最后,想要规避劣币驱逐良币的话,大致有三个出发点,

第一是用户,即增加用户自身的辨识能力,这个比较难且受制因素太多;

第二是监管,但监管的能力是有限,毕竟监管的成本最终是要转嫁给用户,而且除了P2P这种涉及到国家层面的系统性风险外,其他大部分互联网产品都不存在国家层面的监管动力;

第三是平台,如果平台总是以效果(活跃、收入等)为唯一指标,必然会造成劣币在平台中的滋生(根据指标钻研),就算用户再弱智,也会有明白的一天,到时候用户的信任不存在了,平台也必将走向死亡。因此,平台自律和行业内自发的监管才是正道。

总之,重视眼前的利益是保命,但命保住之后还是应该想想怎么能存活的更长,甚至更伟大!

最后一个彩蛋:我们都知道,互联网流量都被各大平台把持着,如果他们一致性的都不愿意自律,那又会怎样呢?

首先,按金融的规律,如果劣币完全占领市场,市场就一定会崩溃,到时候就可以搬个马扎围观巨头的各种马趴倾倒秀。

其次,垄断的市场同时也意味着机会,有识之士是不会放过的(就如互联网早期创业者针对传统行业垄断的机会),以互联网广告为例,如果有人愿意做一家严格审核广告主,不扣量,提供真实效果分析报表的广告平台,换句话说,做一家不以更高利润为追求的平台,而且还能挺住同行的打压,那这样一家公司必然会干翻所有竞争对手,成为行业的新霸主。

第三,回答中间彩蛋的问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中,用户是受害者,良币是受害者,劣币虽然是得利者,但注意,劣币不是一个整体,而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之间也会竞争,可想而知劣币之间的竞争将会是何等惨烈?何等恬不知耻?何等丧心病狂?何等毫无底线?然而结果呢?劣币们一起哄抬物价的结果不就是把更多的利润双手奉交给为他们提供流量的平台,因此,在平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平台消费者自己的信用,演绎着劣币驱逐良币的大戏,他们才是真正主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