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卢医学脉诀传真:中医新手必学脉诀(真心秘诀值得拥有)

 我爱看金匮伤寒 2018-09-24

脉诀(一、二)原文

脉诀(卢铸之老老师所传文字部分):

其一:

肺和膈间右寸知, 胃脾大肠命关尺。

膻中与心左寸辨, 肝胆之脉左关明。

小肠膀胱肾左尺, 女子宫胞亦此寻。

轻取六腑重为脏, 举寻按取浮中沉。

注:

轻取六腑脉,重取五脏脉,

肾脉重取要至骨。

其二:

脉速需用息度衡, 每分十七应永恒。

常脉一息四五至, 三至为迟六七急。

注:诊脉者以自己的呼吸每分钟十七息,衡量被诊者脉速。故“平脉”为诊脉之要。

脉诀讲解 各部脉的解释:

(1)膈间:

横膈膜上叫膈间;

膻中:心包,即心的包膜。

要把部位弄清,记熟,熟到不想,一搭手就知道哪个脏腑。

(2)举:搭上为举;寻:切脉时不准,可移动手指,举起另外手指,直到找到,为寻;按:重取。

(3)此脉诀与老本的《内经知要》上是一致的,其他的都不要看。

(4)现在亚健康的我们看有90%以上,官方的统计数字是60%~70%,这些人都需要姜、桂、附,不然我也不用那样辛苦。

需要大家认认真真学习郑卢医学,解决真正阳虚的问题。

(5)一息:一呼一吸。

每分钟十七次要永恒,要准确,多半次或者少半次都不行。

(6)四五至是常脉,也就是说每分钟68次,到85次之间是常脉。要不看手表就能够知道患者的脉数,看手表就是西医的做法了。

(7)三至和六七至都是病脉。

要求

1. 一个月练好每分钟十七次呼吸。

2. 先学四个脉象(自己去体会)

(1)浮脉:如水中浮木(小块木头),去按,搭指即得,浮脉主风。沉取时浮起为脏脉浮,就是洪大。

(2)沉脉:与浮脉相对,轻取无,沉取有,叫沉脉。轻取时稍重一点就是腑脉沉;沉取时再重一点就是脏脉沉。沉脉主气虚。

(3)紧脉:

①如绞绳索。体会粗线绞起来的味道,一松一退的,就是紧。我当时在成都的黄瓦街看绞麻绳,一看就是半天,就是去体会这个紧的感觉。

②来去匆匆。似人走得很匆忙。这个比较常用,外感,太阳伤风、伤寒,都要查紧脉等。

(4)滑脉:如珠滚盘(上覆绸子)那种感觉。这种脉常遇到,特别是女子,女子月经、怀孕、白带等都有滑脉,月经的滑脉如果不明显的话,月经就不正常。男子有风湿的,也有滑脉。 脉先讲这些,要告诉大家的是,请不要停,一步一步踏稳,这样才能上路。

切脉定要在实践中学,在临证中跟师学。

脱离实践,脱离实际,脱离刻苦修炼,是无法将“切脉”真正学到位的。

脉诀(三)

前面讲过脉诀一、二,让大家去练习部位和手法,还有几个简单的脉象,有紧脉、浮脉,还有要练习呼吸,一分钟十七至,还讲了每息至数的差别含义,你们也应该练习过了,休息的时候你们互相检查。 今天讲脉诀三,讲健康人脉的标准。

脉诀三:

脉贵有神且有根, 胃气常在人永康;

暗悉脏脉作准绳: 肺脉毛而有力佳,

胃脉缓而有力神, 心脉洪勾有力喜,

肝脉弦而有力畅, 肾脉沉而有力强。

注一:

有力中不失柔和,微弱中尚还有力,

此即为有胃气,有缓象之脉。

注二:

有胃气有肾气即是有根,有神,不论脉速快慢,只要是常脉有缓象,则是缓象之脉。

脉诀三讲了两个标准:“脉贵有神且有根,胃气常在人永康。”讲的健康脉的总标准,这两句话非常重要,概括起来说:

一是胃气。胃气是什么呢?

胃气就是缓,有神,还要有根。

有根就在左手的肾脉上。

健康人脉的标准概括起来就是三个字:缓、神、力。

这三个字一定要记到,

首先,一个人的脉要有缓象,就如人走路,从从容容,不急不忙,每步步伐稳定实在,很有神,这是比喻,要自己去体会。

从脉象说就是:不快不慢,不浮不沉,缓和从容。

你们学过数学的,回忆一下三角里的SⅠN曲线,运动得很舒畅,圆圆的一直下去,不是三角形,三角形就是紧脉了。

脉除了缓,还要有神,如果脉疲疲沓沓的,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力度也不够,就是神也不够。

所以,缓、力、神三个字,是左右整体脉象的健康标准。

二是分部脉象各有准绳。这里用了准绳两个字,就是作为相对应脏是否有病的标准,特别强调的是,每一部的脉象都要加一个缓字。 肺脉毛而有力有神、缓。力和神是分不开的。

毛:像鸡毛掸子的毛,摸上去轻飘飘的,浮的,这样的感觉就是毛。如果肺脉沉下去了,就有病了,紧了有病,只有毛了,加上缓而有力,就是肺脉的正常脉象。

胃脉缓而有力有神。

胃主四季,以后学天干地支八卦的时候,要牵涉胃主四季,整个人身、各个部位,都要遵循这个缓,胃本身要缓。

胃脾互为表里,这里的胃脉主要指脾脉。摸到脾脉缓和的,有神有力,就是健康。现在很多人多食生冷,多用凉寒药,都会体现在脾脉上,脾脉紧,说明伤了脾。

我摸了这么久的脉,遇到脾胃脉有缓象的寥寥无几,这就是不当饮食和药物造成的不良后果。以后你们就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是否乱吃药了,是否吃错药了,是否乱吃饮食了。

整个脉象要缓而有力有神,胃脉更应当缓、力、神。

《内经》上说:缓则生,不缓则死。可见缓字的重要,特别是病重的时候,希望你们认真体会。 心脉洪勾有力有神、缓。

也是首先要有缓象。

洪勾:像如意的回勾,圆圆的,心脉不同于其他脉一直往下走,而要有回过来的感觉,这叫洪勾,自己去观察如意,自己去体会。

有洪勾,但没有力、神,很弱,也是不正常的。有的人说自己心力不佳,你就摸摸他的心脉,看是否是真的心脉问题,有的吃多了不舒服会误认为是心不舒适,你不要跟着跑了,要以脉来衡量,如果心脉是洪勾有力,他心力不够的表达是说的胃,吃多了,胃胀到了,考察一下胃脉。

所以,有了标准脉象,我们就可以正确地判定这部脉是否有病。 肝脉弦而有力有神、缓。

弦:琴弦压住拨动一下的感觉,简单说,肝脉要比其他脉窄一些,而且是畅达能通下去的。如果肝脉在中间受了阻滞,就横宽了,或者是横向跑了,这就不弦了。

肝脉除了本脉弦,还要有缓象,如果是弦的,触指有绷的感觉,有点硬,还要有缓象,才是正常脉,如果没有缓象就是病脉了,到时候在危脉部分讲。

肾脉沉而有力有神、缓。肾气强不强,就看有没有缓象、沉下去没有,所以切尺脉要至骨。

沉:是沉下去的,至骨才能摸到,肾脉本身要沉,不至骨就摸不到肾脉。

缓、沉、神、力就是肾脉的正常脉,没有力、神,肾脉就弱了。

这就有两个尺度,一个是整体的尺度,十三部脉都要缓、力、神,是整体来考虑的,达到了缓、力、神,人身的太和之气、正气就充满全身,诊病考察人是否健康,就是正气、肾气是否旺盛,一个人肾气旺,脉就必然是缓而有力有神,六脉都是这样的,这样就百病不生,要达到这样,就能尽天年,尽天年就是能够活到百岁以上吧。

从我现在观察,能达到这样脉象的人还不多,你们通过服用姜、桂、附,都可以达到尽天年。 这不是一句空话,这是一个标准。

首先是整体脉的标准,然后就是五脏分部脉本脉加上缓而有力有神。

为什么要以五脏脉为标准?

因为五脏统帅全身,各有所主。

肺主皮毛,全身无处无皮毛,肺还主气;

胃(脾)主肌腠(肌腠,就是表皮以下连着骨头的,即肉),全身无处无肌腠,你把胃脉掌握了,肌腠上的病也就掌握了;

心主血,全身无处无血(管),毛细血管全身都布满了,血液的病就在心,心也主脑,脑神经的病在心;

肝主筋,全身无处无筋,包括指甲,指甲是肝之余,经络大家都知道;

肾主骨,全身无处无骨,人无骨不能立,人的骨有病,就疼痛。抓住五脏脉的标准,用五脏脉的标准衡量全身的疾病。

这就是人健康的两把尺子,一个总的,一个分的,这个非常重要,不掌握好这两把尺子,就没有办法辨证。

病时的脉象 郑钦安谈切脉很简单,其中一句话:二十八脉堪为学者绳。

他的书,有些版本是有注解的,把二十八脉都列出来了,这二十八脉是《内经知要》的作者李中梓(字士材)归纳的,郑钦安推荐大家去看一看。我这里按照郑钦安所讲的意思,一对对脉来介绍几个,二十八脉基本都谈的是人生病时的脉象变化。

我们要了解人生了什么样的病,就要了解这二十八脉。为了便于比较和记忆,我一对对地归纳介绍。

浮脉和沉脉:

浮脉:如按水中木。轻搭即得,轻按有,重按沉了。浮脉主风,即伤了风。

沉脉:轻取没有,重按有。凡脉不浮只沉的,是气虚、气弱,该用附片补气。

这里要注意我说的,它没有浮脉,只有沉脉。若有浮脉就是伤了风,就要先祛风邪,然后再用附片。

大脉与小脉(小脉是郑钦安的提法,二十八脉里是说细脉):

大脉:

脉横宽为大。一般是里虚内虚了,脉大。还有在诊病的过程中,突然脉大了,表示病趋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小脉:窄一些,或叫细。细脉一般是体质虚弱或者有里寒。

实脉与虚脉:

实脉:三指都感力大,脉亦大。有实脉表示:

①可能有包块,包块的部位靠问诊或者各部脉象判断;

②有腹痛。若实脉有缓象,这是好现象,表示先天生得好;若无缓象就如以上两种情况所述,不是好现象。所以,实脉要一分为二来看。

虚脉:三部无力,与实脉恰恰相反。这是气虚或者先天禀赋弱了。此脉亦需要大剂量姜、桂、附。市医一般大剂量用参,我们完全不同,而是用四逆汤、白通汤。

长脉与短脉:

长脉:

通过三指腹中心。二十八脉中唯独此脉是好的。长脉表示气旺,达到心肾相交,至关至心。若此脉无缓象也不好,表示是阴阳偏离的某一方面的病。始终要把缓象记住,缓是衡量整个的。

短脉:脉只在指腹中间跳,短脉有长短,有的只有针尖大小,有的稍长一点,但都是断开的没有超过指腹。此脉表示气不畅,或伤了气。这里的气包括:肾气、正气、太和之气。具体哪部脉短,就是哪部气伤了。

几个特殊脉象:

1. 紧脉。如绞绳索,来去匆匆。主寒,主痛。哪部紧,哪部有寒。

寒有里寒和外寒之分:

轻取整体紧,有外邪,伤了寒;

整个沉取脉紧为里寒,里寒一般是伤了饮食或者是久病,不是一概用桂枝法的。

紧脉经常碰到,要会区分是外寒还是里寒,外寒只能用桂枝法,如果其他部位的寒,或者肺寒,或者胃寒,或者脾寒,可以用桂枝法。

2. 滑脉。

如珠滚盘。珠滚盘时,上覆绸布,观察滚的感觉。滑脉手感圆润。

男女都有滑脉,滑脉主湿。

妇女滑脉主孕、主经、主白带。

孕脉最圆,月经滑脉次之,或者滑脉带滞,白带是滞微滑,都有滑脉现象,但有区别。

3. 弦脉。除了肝的本脉弦脉,这里的弦脉是指病脉弦,如按弓弦,拨动的感觉。若沉取弦,主痰饮,痰很重,有些老年人一年四季都咳,就是痰,脉弦。

4. 芤脉。如刮空竹,空洞样的,或者如按葱叶,感觉是空的。主失血。按各部看,哪部芤哪部出血;若整体脉芤,表示曾大出血过。

5. 结脉。

脉不规则地停顿,停顿时间有长有短。表示心脏跳动不规则。还反映了伤了饮食,另外外感也会出现结脉,饮食和外感问题解决了,还有结脉现象,就是心律不齐。

6. 代脉。有规律停,有二代、三代、四代、五代。再多一般是结脉了。代脉比结脉的病重一些。三代、四代,心脏疾病就较重一些,二代、三代的脉象,如果体质不好,这就是危脉了。我们遇到的结脉较多,代脉较少。 另外有两种脉象是二十八脉里没有的,这是卢铸之医学中特有的脉象。

1. 滞脉。

二十八脉里只有一个涩脉。

我们讲的滞脉有四种情况:

(1)气滞:指上的感觉如打气筒打气,打一下跑一下,停的那一下不是很畅。此为气滞,表示气不充沛。

(2)湿滞:指上感觉如流水,慢慢流、不畅的细流感。这是湿造成的。

(3)滑滞:有点像滑脉,但又不很畅通。表示湿重或者妇女有白带。

(4)一强一滞:一下有力,一下力度滞一点,亦不代亦不结,中间无停顿。表示心律不齐,气虚。 各部脉都有滞脉,特别在肝脉上的滞象,

表示肝气不畅。肝气不畅原因有:

①生气、怄气,情绪不好。

②肝脏本身有病,如:肝肿大,脂肪肝。总之,肝非本脉(即弦,缓而有力有神)即为滞。

有的宽一点,有的横起跑我们称之为逆。这部脉很重要,可知其情绪畅否,心肾交否。

2. 劲脉。

二十八脉有革脉和劳脉。

革脉:浮脉有力;

劳脉:沉脉有力。我们不分沉浮,通通称劲脉。

劲脉:有弹指的感觉,力大。

脉管硬化、血液浓度大、高血压等都会出现这种脉象。

左尺带劲,必然有高血压;外邪带劲,脉很有力,表示除了外感还有燥气,有时会感觉胃上发热。

此时,治外感同时要化燥。化燥或者加香白芷或者油厚朴,加了油厚朴就是化燥的法了;如果外邪去了脉还有劲象,就表示血压或血脂高。

四、学习摸脉的方法 要在实践中学,不要去背,去空洞地学。

一是跟师临床中学,老师怎么说,立即去感受;

二是自己去练,去摸。 自己怎么练? 练凭息,每分钟十七下呼吸来衡量是常脉(四五至),还是迟(三至)是急(六至)。 部位、手法要统

一、准确。

比如:肾脉要至骨,如果不至骨,摸到的就是膀胱脉了。各部位要记清楚。轻取和沉取怎么掌握,各人也不一样,胖人瘦人不一样,手指的轻沉就不一样,肉多的人轻取也要稍重一点,而瘦人搭指即得。

高人手指稀一点,矮人手指要密一点。肥人手密,瘦人手稀,不管其高矮。 切脉是为了辨证,为了立法,不是为了切脉而切脉的。 以脉为主,把望闻问结合起来,给辨证打下基础。

以脉为主的原则:脉症相合,以脉为主;脉症不合,或舍病从脉,或舍脉从病。

坏脉以后再介绍。

郑卢医学脉诀传真:中医新手必学脉诀(真心秘诀值得拥有)

卢铸之(1876一1963),名禹臣,晚号金寿老人、四川省德阳市人。著名中医。

本名卢铸之字号金寿老人出生地德阳市出生时间1876去世时间1963生平

出身于中医世家。少年时先随其姑父清代德阳著名儒医颜龙臣学文学医,曾与光绪末年四川状元骆元骤为学馆师兄弟。卢铸之曾中秀才,经史子集根底深厚,因见八股文不能济世,加之体弱多病,故弃举子业而发奋学医。卢氏资质聪颖,好学深思,为开扩其视野,使之学有所成,其师颜龙臣于清光绪中叶,又亲率卢氏赴成都拜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为师。其后,卢氏随郑钦安学医达11年之久。

业成,乃遵师命游历四方,足迹遍及全国20余省,一面用其师所授之法为患者除疾,一面考察各地人体体质状况、生活习惯、水土气候,研究各种药物的栽培、炮炙、性味、功用及其相互关系,历时3年。返回成都后,始于光绪末年开设“养正医馆”而悬壶成都。

卢铸之从医70余年,医术精湛,中医临床各科学验俱丰,治病疗效卓著、数愈危急、岁无虚日。尤其值得称颂的是,他继承祖辈和郑师医德遗风,患者无论贫富,均一视同仁,悉心诊治。尤为可贵之处,还在于卢氏能毫无保留地将其一生的宝贵经验献之于民。

卢铸之治学严谨,一生致力经典著作和颜、郑二师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的研究。他兼收并蓄,锐意图强,敢于创新。他强调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擅长运用姜(生、干姜)、桂(桂枝、肉桂)、附(生、熟附子)等辛温扶阳重剂,从而在学术上自成一家,在医林中独树一帜。他30余岁就被时人尊称为“卢火神”而钦誉巴蜀内外。齐白石曾为之镌刻“金寿老人”名章馈赠。解放后。卢氏曾被提名调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任职,但他因年高力衰,而恳辞未任。1958年他受聘于四川省委党校医院,定为卫级一级。

卢铸之学识渊博,寝馈于《周易》、《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及仲景、钦安立法处方之旨趣,旁及诸家之学,兼取所长,又颇多新的见解,熔古今于一炉,积数十年之识见,著有《郑钦安先生医书集注》、《金匾要略恒解》、《卢氏医学心法》、《卢氏临证实验录》、《本经药性配合阐述》等著作,并撰有《卢氏治疗肿疥的理论方法》、《卢氏对症痕痞块的理论研讨》、《子宫瘤癌论治》、《心脏病论治》、《水肿论治》、《感冒论治》、《附片之用法》等百篇论文。今就其学术思想概述如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