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一的筹码与分裂的种子:查理五世的“罗马梦”

 大冬瓜e6ffaow1 2018-09-24

2000 年2月24日,为纪念一位欧洲皇帝诞辰五百周年,莱茵河畔的波恩举办了一场展览会。在展厅中心,最引人瞩目的是九张描绘着战争盛景的巨大挂毯,画面正中器宇轩昂的征服者就是此次展览会的主角——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在16 世纪的欧洲大陆,罗马教皇昔日的光辉暗淡了,而在新兴的君主国家之间,一场激烈的争霸赛正愈演愈烈。领土广阔、人才辈出的法国成长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从中世纪战乱中逐渐复兴的英国、收复失地运动之后崛起的西班牙等国也都拥有着成为世界帝国的潜力。然而最后的胜出者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他成为九世纪法兰克帝国皇帝查理大帝之后,18世纪末至19 世纪初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之前,统治欧洲版图最广的皇帝。查理五世怀着光复罗马帝国的梦想,戎马一生,开启了比英国早三百多年的西班牙日不落帝国时代,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这样一位强大的君主却在晚年罕见地主动退位,淡出朝政,忍受着痛风病的折磨,在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马杜拉的尤斯特修道院里平静地度过了余生。


五百多年间,每当人们回顾他的一生时都不禁思索,查理五世为何能在欧洲大陆屡败强雄,所向披靡,又为何终究不能实现一统宇内的“罗马梦”?叹惋之余,人们也渐渐意识到,也许当他攥着统一欧洲的筹码前进之时,分裂的种子就已经悄悄埋下了。

统一的筹码

为了获得权力,有的人依靠阴谋诡计,有的人依靠征战杀伐。与他们相比,从祖辈、父辈手中继承大片领土的查理五世就如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幸运儿。为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复兴,神圣罗马帝国的老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查理的祖父)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政治联姻。1477 年,马克西米利安与勃艮第大公的女儿玛丽结婚,哈布斯堡王朝借此得到富饶的勃艮第公国世袭领地及其属地尼德兰。1496 年,他又让儿子腓力一世迎娶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的女儿胡安娜,用这场婚姻维系了奥地利与西班牙的两大皇室家族,被称为是“最富有深远意义的联姻”。在其祖父马克西米利安的精心筹划下,查理五世已经成为西班牙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的双重继承人,这是多么大的幸运啊!


然而,查理的童年又是不幸的。在他六岁那年,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而母亲由于精神失常,长年遭到监禁,这使得查理自幼便失去了双亲呵护,只能与在奥地利寡居的姑妈玛格丽特相依为命。玛格丽特也是一个不幸的女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许配给法国王储查理八世,并在法国宫廷接受教育。由于后来这两大王族反目,她被当作人质,在法国被扣留多年后才回到父亲身边。在经历了两任丈夫的过早离世后,她接受了父亲的任命,成为年幼的侄子在尼德兰的摄政。在玛格丽特的影响下,继承了德意志和西班牙王室血统的查理五世始终把“低地国家”作为自己的故乡,而法语竟是他学会的第一种语言。在查理七岁那年(1506 年),他的祖父又邀请了荷兰籍日耳曼神学家,即后来的红衣主教阿德里安六世作为他的家庭教师。这位淳朴老人的谆谆教诲在年幼的查理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年轻的查理五世


姑母的照顾和老师的引导,使得查理成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可出身于皇帝世家的他很清楚,作为家族的继承人,自己更应当像祖父那样为建立哈布斯堡大帝国而努力。15 岁那年(1514年),查理开始在勃艮第亲政。两年之后,查理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去世,为代替没有执政能力的母亲,他来到了西班牙帝国——一个对他而言陌生到连语言都听不懂的国家。查理继任之初,西班牙王室只对地方有松散的控制。查理那厚厚的嘴唇和长长的下巴让他看上去不太机灵,所以他刚踏上西班牙的土地时并不被人看好。有一部分贵族以查理还不够成熟为由,怀疑其执政能力,还有一部分贵族担心查理扩张权力后会拥戴他的母亲为国王,因而反对查理继位,甚至还有人在各个王国中大肆宣扬,说查理准备让尼德兰人统治西班牙。严峻的形势并没有使这个年轻人退缩,查理五世像深谙“马基雅维利主义”的祖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一样,通过在西班牙国会中分化拉拢、软硬兼施,最终迫使贵族们承认自己与母亲共为国王,出色地证明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为日后他在西班牙的经营奠定了基础。


151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祖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查理五世正式继承了祖父苦心经营的大片领土,同时也肩负起兴盛家族的重大使命,此时他尚不满20岁。在接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的那天,他身穿金色的披肩,手握饰有十字架的金球,瞭望着空前辽阔的领地,清醒地意识到,虽然世人羡慕他至高无上的地位,但肩上的责任是容不得他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耀的。


自476 年宏伟的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每一代自诩为罗马人后裔的君主都怀着一统宇内的“罗马梦”。与历代雄心勃勃的帝国统治者一样,年轻气盛的查理五世也以欧洲的再次统一为使命。紧握着从祖辈积攒起来的统一筹码,他知道,帝国正迎来千载难逢的绝佳时机。为再现昔日罗马的荣光,查理五世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复兴的征程

1522年,即位尚不满三年的查理五世就带着哈布斯堡王朝的梦想踏上征程。在广阔的欧洲大陆上,他遇上了一生中最大的宿敌一一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并与他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博弈。在那个才俊辈出的年代,查理五世并不是唯一一个杰出的年轻君主,21岁就即位的弗朗索瓦一世同样是法国历史上以才智著称的明君。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有力候选人之一,弗朗索瓦一世对皇位归于查理五世十分不甘。不仅如此,查理通过继承所形成的哈布斯堡王朝,其版图已经超过七百年前的查理曼帝国,打破了欧洲原有的均势格局,由此形成的威胁也足以使弗朗索瓦一世心存戒备。在弗朗索瓦一世眼中,查理五世对权力和控制欧洲大陆有种贪得无厌的欲望。弗朗索瓦一世曾惊恐地对他的部下感慨道:“你们知道他(查理五世)的帝国边境离这儿有多远吗?只有40英里!”

法王弗朗索瓦一世


在1525年的意大利战争中,查理五世和弗朗索瓦一世进行了第一次较量。为了赢得控制权,查理五世从德意志和西班牙调集了大批军队进入意大利——其兵力远超法军及其同盟国。本与法国结盟的意大利王室见势不妙,旋即背叛了弗朗索瓦一世倒向查理五世一方,并将法军赶出了意大利。数月后,心存不甘的法军卷土重来,将意大利皇家军队围困在帕维亚。士气日盛的查理五世随即派出援军与法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野战。结果查理五世大获全胜,被生擒的弗朗索瓦一世被迫与查理五世签订了《马德里条约》,放弃了对意大利北部的占有权。


对于曾经所向披靡的法王而言,被押送到西班牙并接受极为苛刻的条约是一件万分羞耻的事情,弗朗索瓦一世一获释回国就立刻宣布条约无效。为了对抗独霸一时的哈布斯堡王朝,弗朗索瓦一世与教皇克莱芒七世及其他反对查理五世的势力缔结了“神圣同盟”,而意大利等国家也渐渐意识到蒸蒸日盛的哈布斯堡帝国同样是危险的,于是也纷纷向法国靠拢。1526 年,同盟将矛头指向查理五世,战争又一次爆发。意大利的背叛激怒了查理五世,他立刻派遣德意志和西班牙的军队向罗马发起了复仇之战。愤怒的德西联军打败了同盟军,被攻破的罗马遭遇了史上最为残酷的浩劫,教堂、宫廷、修道院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同盟军领袖之一教皇克莱芒七世慌忙地躲进圣安杰罗古堡,最后被迫投降。在同盟军溃散之后,哈布斯堡王朝正式在意大利称霸,成为天主教的保护者,而查理五世则在1527 年被教宗加冕为意大利皇帝,在手握权杖之后再添神圣的光环。查理五世在与弗朗索瓦一世的较量中,再一次胜利了。

帕维亚战役


伴随着查理五世的连年征战,这个占有欧洲四分之一人口、实力与日俱增的大国,终于成为欧洲其他国家最大的威胁。英王亨利八世忍恨查理五世,因为亨利八世在没有男性继承人的情况之下希望离婚,却难以获得教皇的批准,仅仅是因为他的王后——阿拉贡的凯瑟琳拥有强大的娘家:她是西班牙王国的公主,查理五世的姨母。战败后深感力不从心的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同样恨查理五世,他甚至抛弃“笃信王”的光荣称号,破天荒地向基督教世界的敌人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寻求帮助,因为不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就难以抵御他们共同的敌人查理五世。查理五世的强大促成了“百合花”(代表法国)和“新月”(代表奥斯曼土耳其)不可思议的结合。可以说,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让整个欧洲都躁动了起来。


从初出茅庐到如日中天,查理五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征战途中度过,从一个领地赶往另一个领地,打仗、谈判和签订条约成为家常便饭。年复一年,查理五世的脸上早已不见年轻时的稚嫩,长下巴上生出的络腮胡更为这个长年身着铠甲的帝王平添了几分英武与深沉。这是他一生最意气风发的年岁,也是哈布斯堡王朝最为强盛的时代,以征战为荣的查理五世曾自豪地对别人说:“请把我称作曾受过炮弹袭击的皇帝。”可是,在哈布斯堡王朝的领地空前扩大的同时,防卫和管理之责也随之加重。战争的成本没有抑制查理五世统一欧洲的雄心,为了稳固其霸主地位,查理五世不惜举全国之力投入到大规模的对外扩张战争之中。无休止的战事不仅消耗着查理的精力,也消耗着帝国的资源,日益增加的战争负担激化了帝国内部的矛盾,在神圣罗马帝国的荣光还没能洒满欧洲的各个角落之时,帝国内部的阴影中已埋下毁灭的种子,并暗自滋长。

中年时期的查理五世

分裂的种子

帝国最大的问题在于始终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原本独立的王国,仅仅通过几大家族联姻的方式完成了形式上的联合,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感,使得帝国统治根基无法稳固。


查理五世虽然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者,但早年的经历使他没有多少机会与帝国的诸侯建立情感上的联系;他虽然带领西班牙走进了黄金时代,但始终没能改变自己作为一个外来者的尴尬处境。为了维持战事,这位在欧洲战场上八面威风的霸主,不得不向诸侯们让步妥协。皇帝的低姿态使得这些本来就极力想遏制中央集权的诸侯更为嚣张,分裂势力进一步扩大。这让忙于欧洲混战的查理五世“像一只掉在坑里的大熊,它比任何攻击它的狗都强大,但绝对不可能对付所有的对手,而且在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精疲力竭”,已经没有余力去管理帝国内部的事务了。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宗教改革运动所导致的帝国分裂倾向。查理五世在位初年,神圣罗马帝国内就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马丁·路德宣扬“王权高于神权”,“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广大的骑士与农民阶层举旗反对罗马教廷,要求扫除诸侯割据,让王权成为民族统一的支柱,这对于拥有统一梦想的查理五世而言无疑是绝佳的时机。然而,在1521 年的沃姆斯帝国议会上,年轻的查理五世却与教皇联手走向了宗教改革的对立面。


查理五世是一个具有政治才能与野心的人,自称是“藏在天鹅绒手套中的铁手”,这从他在欧洲争霸过程中的表现也可以看出。可是,对权力始终有着强烈渴望的查理五世为什么会放过这样一个强化皇权的机会,而一再容忍教皇对德意志内部事务的干涉呢?


这不由让人想起查理五世的另一个身份——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在尼德兰接受的早年教育使他始终固守着中世纪帝国的传统,梦想通过宣扬基督教的普世观念,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政教合一的大帝国,他在征战欧洲的过程中就说过:“我来过,我见过,但是征服者是上帝。”为了稳固天主教的正统地位,查理五世绝不会容忍任何异教运动对其权威的挑战。


可是,倘若查理五世真的有心镇压宗教改革,那另一个细节就显得难以理解了。在沃姆斯帝国议会上查理五世虽然指责路德为异端, 但并未立即处理, 而是在三个星期之后才公布《沃姆斯敕令》。按照惯例,被斥责为异端的路德会被处死,至少要受到监禁,可查理五世却耐心地听完路德对教皇的控诉,然后放他安然地离开,这不甚积极的处理措施不禁令人疑惑,查理五世真的把镇压新教作为当务之急了吗?

马丁·路德在沃姆斯帝国议会上


显然,查理五世是纠结的。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信徒,他坚信帝国的合法性仍然在罗马教皇这一方;但作为一个理性、务实、对权力怀着强烈渴望的世俗统治者来说,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君权至上”的新教势力是一股可以倚靠的力量,所以他对路德派的处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行激烈的打压。他并不是宗教狂或顽固镇压新教的刽子手,而只是一个渴望有所作为却又感到有些无能为力的皇帝。面对帝国内部的冲突,他很难决然地站在某一方。一方面,他对双方都抱有幻想又都有所提防;另一方面,他又很清楚,“试图让两个人在有关宗教的问题上意见一致,就像将两个时钟调得和谐一致一样荒唐”。因此,他只能调和新旧两派,采取劝解、妥协与拖延的办法来控制德意志,以维护哈布斯堡王朝总体上的和平。


但表面上的和平终究是不得长久的。1551 年,势力日盛的新教诸侯与天主教诸侯在托尔高城结成同盟一起反对皇帝。他们甚至同意把帝国的城市交给法国,以换取财政上的支持。这一回,身经百战的查理五世再也无力抵御联军的进攻,只得仓皇逃亡。在《奥格斯堡和约》签订之后,“教随国定”的原则正式确立,新教教徒获得了他们30年前在沃姆斯帝国议会上争取的权利,可年迈的查理五世已经无法再得到他们的拥护了。


查理五世像他的祖父一样为了实现再造罗马帝国的梦想辛苦经营了一生,可惜到了晚年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为这个失意的皇帝惋惜之余,人们也逐渐察觉到,查理五世从祖父那里接过丰厚的财产——帝国大片的领土,既是实现欧洲统一的珍贵筹码,却也埋藏着分裂的种子。一方面,德意志分裂问题由来已久,很难设想一个年轻的帝国统治者能够对这个国家实行比先辈皇帝更有效的管理。为了维护帝国的稳定,查理五世只能凭借政治权术在各派之间周旋。另一方面,他始终把家族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却没有多少民族情感,对国内民众的生存境况也不甚关心。一位缺少民族感情的统治者无法成为人民利益的代表,也难以在帝国内凝聚一股强大的向心力。因此在其任内,神圣罗马帝国依旧没能改变它四分五裂的状况,查理五世心心念念的“罗马梦”,也不过是一场幻梦而已。

平淡的落幕

年过半百仍在马背上四处征战的查理五世依然是威武挺拔的,可在灰白胡须的衬托之下却显得有些疲惫,步入暮年的他渐渐感觉到身上的铠甲有些过于沉重。1555 年,查理五世首次在三级会议上表明了遁世隐居的意愿。早在几年前,他就已经在一系列退位声明书中表明了这个念头:他将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交给了儿子菲利普二世,由弟弟费迪南一世继承他在德意志、奥地利的财产。


这位为了权力征战一生的欧洲大帝,最后选择退位让权,在西班牙的修道院中度过晚年,这令世人震惊。查理五世之所以放弃他最珍视的计划,不只是一种失意者的逃避,而是他已经无力驾驶这艘大船了。连年的征战使得国家财政困窘,军队士气不振,处处都打得狼烟四起。不仅是德意志和西班牙,法国、意大利与土耳其,甚至整个欧洲都存在着同样的厌战情绪。查理五世的弟弟费迪南一世就曾抱怨说:“这个季节世界各地都钱款短缺。”查理五世的秘书、西班牙人文主义思想家阿方索·巴尔德斯于1532 年说道:“如果一个统治者没有能力维护和平,或者自己就是世界和平的障碍,那就应该退休。”不知是不是回想起几十年前的这番话,尽管仍对《奥格斯堡和约》十分不满,查理五世还是相信它至少能使帝国安宁地度过一段时日,而在这个时候离开船舵,也许是获得帝国和平最合适的时候了。1556 年,《沃赛尔斯停战协定》的签订终止了欧洲的战事,而查理五世就在这种缓和的气氛中离开了。“企图凌驾于良心,就是企图入侵天堂的城堡”,一个天主教徒的自觉使他最终以自己对权力的放弃换取了欧洲人心所向的和平。

查理五世的妻子——葡萄牙伊莎贝那公主


据说,查理晚年对丧葬之事十分关心,他会去参加当地举行的所有葬礼,并为不在本地的亡故者举办仪式。他似乎有一种预感,认为欧洲某些重要的东西已经死了,这些逝去的人们已经完成了使命,应该被安葬。查理五世和他的妻子感情非常好,在妻子的一周年忌日,他不仅给妻子举行葬礼,也给自己预先举行葬礼。他披着一件深色的斗篷,夹在那些泪流满面的亲属中间,举着点燃的蜡烛。当他把蜡烛交给神父时,也表示自己已把灵魂交给上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