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谢云声诗文臂搁
图文:陈宗岳
客岁高斋聚首欢 发承杳意种种铭 佩玉今曾订虞山
相聚四月间仆到虞 岁驾已返西湖之掉时 正值石谷匆匆束装北上
在桥词兄雅正 桐城云声 钤印:谢云声、生值古重阳(铭文待修正)
原作见于:
一、中国嘉德2012年3月25日嘉德四季第二十九期拍卖会的中国书画(六),由谢云声创作于癸酉1933年。
二、出版:《鼓声集—厦门历代文化名人作品集》湖南美术出版社,P298-299 款识:在桥词兄雅正,桐城云声。钤印:谢云声(朱)、生值古重阳(白)。说明:谢云声,原名龙文,南安人。曾任厦门同文书院华文部文史教员及兼任《江声报》等报刊副刊编辑部主任,新加坡华侨学校等校教师、校长,裕廊律裕华学校、巴耶黎培基学校校长。后执教女子中学。一生研究国学,擅长诗词、书法,是研究闽台民俗学和先驱。
三、见于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日治时期日人与台人书画数字典藏计划」中。
谢云声,(1907-1967.4.16),字龙文,祖籍晋江南安人。少时随父迁居厦门。后入广州中山大学研究院,专门研究民俗学。师从李禧(1883-1964,字绣伊、号小谷,厦门人,为厦门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学习经、史、子学等;书法学于陈桂琛(字丹初,菽庄吟社成员,与李禧为同门师兄弟)。少年时代极喜猜谜,民国16年(1927)在厦门同文中学任教后,常与同好切磋琢磨。同窗苏眇公(1888-1943,原名苏维祯,龙海市人。为辛亥革命志士。左目因在狱中受刑而致瞎,时人为表尊敬而称眇公)担任《厦声报》编辑时,谢云声负责撰写谜语登于副刊前后7年。因同好诸友相继去世而将其集结成《灵箫阁谜话初集》,以兹悼念。此书现为厦门民俗学史研究之重要资料。代表作有《闽歌甲集》、《闽歌乙集》、《闽南风俗集》、《闽歌谜语集》、《台湾情歌集》;诗文有《厦门杂咏》;与苏警予合着《甲乙杂诗》。民国19年(1930)厦门成立中山大学民俗学会厦门分会,谢云声担任厦门分会主任,期间发行《民俗周刊》,朱自清、楼子匡、孙觉夫等人均是撰稿人;学会亦邀请周作人、顾颉刚等为指导员。1937年赴新加坡,任华侨学校等校教师、校长
。抗战时期转业从商。战后重执教鞭,就任裕廊律裕华学校、巴耶黎培基学校校长。后执教女子中学,直至退休。一生研究国学,擅长诗词、书法,是研究闽台民俗学和先驱,着有《闽歌甲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