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刮起了一阵手冲咖啡风,许多人在不经意间踏入了咖啡这个深坑,一步一步的进阶提升,成为了咖啡的狂热分子。今天来为大家介绍,一个我们最近做的小实验——「转圈注水法 battle中心注水法」,用不同注水手法冲煮同一款咖啡。这次我们谁也不diss,直接用咖啡说话。
冲煮手法与原理 手冲咖啡最核心的原理就是溶解与扩散,不同的冲煮手法也是通过水流的流速和运动方向,来影响咖啡粉中可溶解物质的萃取率。
转圈注水法
转圈注水法顾名思义——闷蒸后,第二次进行注水的第一点位置,落在咖啡粉的中心点,然后由内向外环,画圈进行注水。这样的注水方式是为了让咖啡粉跟着注水轨迹,在水中做圆形运动。充分地对咖啡粉中的物质进行萃取。但是咖啡粉在滤杯中,会在不透明的泡沫的掩盖下,做不规则翻滚运动,一些不好的风味也会被萃取。
如果选择转圈注水法,则要注意在萃取过程中,根据咖啡粉在萃取时的状态,以及水位下降的的状态来进行调整,避免过度萃取的情况。 譬如,当水位下降速度延缓时,意味着咖啡粉颗粒开始沉积在底部造成堵塞;当水位停止下降时,就表示底部已经完全堵塞,这时如果还不停止,苦涩感则会愈发被萃取出。
中心注水法 中心注水法即为——在闷蒸后,第二次进行注水时,先由内向外环,画圈进行注水,将所有的咖啡粉都被热水浸到,然后回到中心点,全程定点在中心点进行注水。这种方式呢,可以让咖啡粉在滤杯中有规律的进行翻滚运动。优点在于更均衡的萃取咖啡,而缺点则是萃取出的咖啡,醇厚度偏低。
如果选择中心注水法,则要注意水流的速度,以及注水时间。水流不可太粗亦不可忽快忽慢,避免萃取不均,和萃取不足带来的尖酸以及青菜类的瑕疵味。时间若太短,也不易对咖啡进行充分的萃取。
口感区别 我们分别使用了一款来自非洲坦桑尼亚和一款来自中美洲哥伦比亚的豆子,进行了两轮的实验对比,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几乎一致。
每次实验的对照样本均适用同温度水温,同等刻度研磨度,同等粉水比,同等萃取时间等参数,同等闷蒸时间,同等断流时间以及水流流速等变量。
最后,使用转圈注水法冲煮出的咖啡风味突出,口感饱满,复杂度高,浓郁且醇厚,回味持久,但易萃取出涩感。
使用中心注水法冲煮出的咖啡液,风味特点十分明显,辨识度高,口感明亮且干净,虽醇厚度相对偏低但口感十分均衡,回味一般。不过,很多人倒是喜欢它带来的清澈口感,和格外凸显的某几个风味。 虽不像转圈注水法得到的咖啡那样复杂,但这样的咖啡,喝起来也让人少了一些负重感。
究极难题:到底哪种手法更胜一筹? 实验之后,我们邀请了7位品尝者,为表公平公正,参与实验的品尝者中有专业人士也有消费者。
其中4人表示喜欢转圈注水法冲煮出的咖啡的复杂感和醇厚度,也有三位表示喜欢中心注水法带来的清澈口感和明亮的风味呈现。
所以,我们给出的结论就是——咖啡师还是要根据品尝对象,选择使用的冲煮手法。
冲煮手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而有所调整。你可以选择转圈的方式,为顾客冲煮一杯浓郁的咖啡,唤醒一天的活力;你也可以选择中心注水的方式,一边冲煮咖啡,一边为顾客讲解咖啡知识。 当然,你也可以根据自己对咖啡萃取的了解,将两种方式合二为一,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方式。
究竟,哪种手法更胜一筹? 你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