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是如何帮助曾国藩走出人生低谷,攀上事业巅峰的?

 荷0719 2018-09-24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奇书。虽说从西汉开始中国就“独尊儒术”,今天的中国人都号称自己“外儒内法”,但《道德经》这部秉承道家哲理的书却在历史长河中生存了下来,而且不断地为中国人的精神提供着养分。在得到《道德经》的精神养分的让人当中,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道德经》是如何帮助曾国藩走出人生低谷,攀上事业巅峰的?

老子和《道德经》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信奉孔孟之道的愤怒青年,秉承“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以天下为己任”的至刚至强的人生哲学,认为软弱对于儒生来说是可耻的。于是,这样的曾国藩做起事来手段强硬,毫不通融。结果,曾国藩在湖南办团练时,与湖南官场上那些“官油子”多有龃龉,甚至与绿营军差点发生火并。

《道德经》是如何帮助曾国藩走出人生低谷,攀上事业巅峰的?

曾国藩像

后来,曾国藩去江西剿匪(太平天国)。但他做事强硬直接的特点不改,招致忌恨他的官员的明枪暗箭。在“江西长毛气焰仍旧嚣张,军事毫无进展,银钱陷于困境”的最艰难时刻,曾国藩病了,其父亲又去世。曾国藩无奈只好回家奔丧。

回到家后,皇帝开了曾国藩兵部侍郎的缺,曾国藩只好在籍守制,在家里呆了起来。在家中,曾国藩又翻遍了《左转》、《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却找不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效法古人,却不能取得古人的功绩。

后来,在二弟曾国潢的陪同下,曾国藩拜访了碧云观的丑道长。丑道长则对他说:“岐黄医世人之身病,黄老医世人之心病,愿大爷弃以往处世之道,改行黄老之术,则心可清、气可静,神可守舍、精自内敛,百病消除、万愁尽释。”并推荐了他一本书作为药方。而这本书,正是老子的《道德经》。

其实曾国藩之前就对《道德经》很熟悉了,但只是字面上的熟悉,并非了解其真意。原因还是之前的曾国藩没有经历过官场龃龉、军队火并的大风大浪。这次,经历了官场、军队的大风大浪的曾国藩回家再三翻看了《道德经》之后,顿时像一滴清油滴入了生锈已久的锁孔,顿时浑身都活泛起来了。

那么,《道德经》到底给了曾国藩怎样的人生领悟呢?

老子说,“善战者不怒”,意思是善于打仗的人不会发怒;“善胜敌者不与”,意思是能够胜敌的人不会放弃;“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意思是善用人的领导是谦下不争、以成就他人来成就自己的。

领悟了老子的话后,曾国藩的精神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曾国藩自己说:“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退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意思是:上天久长永恒,而我所经历的只是很短的一瞬,所以当忧患、不幸、灾难到来的时候,应当容忍、隐忍,慢慢的等待这一切安定下来、结果清晰起来,而不要盲目冲动、鲁莽行事。

曾国藩又说:“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意思是:大地广大厚重,我所处的仅仅是很小一块,所以当遇到荣辱、利益之争的时候,退让而主动处于下势才是正确的做法,如此则不受其害、受人爱戴,舍小利而谋大局。

此后,曾国藩不再继续自己锋芒毕露、过分硬朗的官场作风,而极力拉拢对自己事业有需要的官员,尽量做到“和光同尘”。于是,昔日的同僚们纷纷对曾国藩另眼相看,和他的相处变得融洽了。正是靠着良好得官场关系,再加上曾国藩一直以来得坚忍、做事有恒心的作风,曾国藩终于剿灭了太平天国,后又兴办洋务运动,成为晚清中兴的重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