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流落异邦的国宝,国外藏玉知多少

 昵称30671027 2018-09-24

​这些洋人很快就被博大精深的玉器文化吸引,他们或通过强取豪夺,或通过重金收购,将大批中国玉器瑰宝运往大洋彼岸。百余年来,这些玉器在异国他乡,向世人展示着古老中华的璀璨文明。

下面,《遇鉴》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外最知名的一系列中国藏玉


毕晓普藏玉

美国人毕晓普从1870年开始收藏玉器,他的藏品数量庞大,虽然精品稀少,但是仍然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这批藏玉是西方第一批中国重要玉器收藏,其中大部分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品,属于清朝皇室用玉,这批玉器抵达西方之后,马上就有专家把它们汇编成书,这是西方最早的关于中国古玉的著作。在逝世之后,毕晓普把这批藏玉捐献给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温索浦藏玉

温索浦爱好广泛,藏品从欧洲中世纪油画,到美洲史前艺术品,再到中国青铜器、雕刻品和玉器,他对中国艺术颇为痴迷,而玉器又在他心中占据最重要的一席之地。温索浦在世时,就经常把这些玉器放在岸边床头时时把玩,逝世后,他把这批玉器捐献给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

韩美林藏玉

此韩美林非彼韩美林,而是美国当地的一个著名土豪,他曾负责兴建水牛城科学博物馆,并在20世纪30年代两次来到中国。在中国生活的几年时间里,他深入研究了中国的民族文化、语言和习俗,先后收藏了大批瓷器、青铜器和玉器,其中玉器多达300余件,年代分布遍及新石器到汉代的几千年。他在逝世后,把这批玉器全部捐献给了水牛城博物馆。

皮尔斯白瑞藏玉

皮尔斯白瑞和著名文物大盗、古董贩子卢芹斋关系颇好,并在他的指导下,花费了20年时间收集玉器。由于有卢芹斋这种专业人士指导,皮尔斯白瑞的藏品量丰质美,闻名天下。他在逝世后,把这批玉器全部捐献给了明尼阿波利斯艺术研究所,这些玉器至今仍是海外藏玉里质量最高的一批。

富勒藏玉

理查德富勒是一名地质学家,他第一次接触玉器之后,就被玉石温润的材质和深刻的内涵所吸引,便在20世纪初期,和母亲一起开始收藏玉器,他们的藏品大多来自北京和上海,玉质多样,品种则从新石器玉琮到清末玉雕无所不包,甚至还包含一些痕都斯坦玉器和印度玉器,数量高达300多件。理查德富勒逝世后,把这批玉器全部捐献给了西雅图艺术博物馆。

弗利尔藏玉

弗利尔是英国著名收藏家,在晚年才开始接触玉器,旋即被其吸引,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从上海和纽约的古董商手里受够了大批玉器,这批玉器以新石器时期到汉代的高古玉为主,甚至包含良一些渚文化玉器。弗利尔在1923年创办了弗利尔艺术馆,这批玉器至今仍然陈列其中。

桑尼辰藏玉

桑尼辰夫妇收藏的玉器也是国外知名藏玉之一,这批藏玉多达250件,质量颇高。后来桑尼辰夫妇把这批玉器捐献给了芝加哥艺术研究所,学者萨尔莫尼对它们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利用器物类型学,参考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研究了玉器的纹饰、切割痕迹、钻孔方法、刨光方法等,达到了当时玉器研究的最高水平。

布伦戴奇藏玉

布伦戴奇藏玉从新石器时代清代玉器无所不包,同样是世界上质量最高的藏玉之一,不仅数量众多,品种齐全,而且器型优美,工艺考究,这样的一批藏品就算在国内也不多见。这批藏玉后来被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至今我们认可在那里看到它们。

安大略博物馆藏玉

安大略博物馆收藏的玉器主要来自三人捐赠:克劳福斯捐赠品,以晚期玉器为主。怀履光藏品,以早期玉器为主。明义士藏品,以商代玉器为主。三人捐赠的藏品时代各异,却又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玉器文化链。据说这批藏玉除照相和修补所作的清理之外,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状态,连出土所带的土锈、朱砂和沁染都丝毫未动,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靠保障。

欧特赞藏玉

欧特赞家族是德国北部最古老的家族,他们在二战后开始收藏玉器,他们的藏品从新石器时期一直延续到清中期,数千年绵延不绝,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藏玉之一,包含商与西周玉器103件,东周玉器59件,汉至明代玉器43件,清代玉器115件,仿古玉器14件,现代玉器20件,印度、波斯玉器23件,其中不乏精品,可惜这批玉器在近些年下落不明。

包尔藏玉

瑞士人包尔从1920年开始收集玉器,与其他收藏渠道不同,他的藏品主要来自日本古董商,其中羊脂白玉和翡翠类玉器的质量最高,年带上则以乾隆年间的玉雕为主,样式多变,门类齐全,堪称清代玉雕大荟萃。包尔藏玉数量不详,仅他公开展示的玉器就多达137件。

除了这些藏玉之外,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大卫基金会、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法国居美博物馆、瑞典的远东博物馆也收藏有很多中国古玉。

美国费尔德自然博物馆、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塞克勒美术馆、西园雅集艺术馆、纳尔逊博物馆、克利夫兰博物馆、圣路易艺术博物馆在古玉收藏上的数量上也不遑多让。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国外藏玉都有上百年或近百年收藏史,而且大部分藏品存于博物馆,或展出、发表、拍卖,可以说流传有序,在世界范围内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内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以前几乎没有古玉收藏家,现在的古玉收藏家也不过十几二十年收藏经历,私人藏品数量不是很多,质量也难说很高,和国外相比,无疑还有很大差距。

不过作为玉器文化的母国,玉器文化已经写入我们的基因,在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支撑下,相信再经过一些时间发展,我们就可以缩小和国外藏玉的差距,并最终实现反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