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游戏的特征(一) 资料来源: 张日昇 《箱庭疗法的心理临床》2016年10月第1版 图片,来自原书配图 版权为原作者及出版社所有,编辑初衷旨在共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随着箱庭疗法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自闭症的治疗领域,我们发现了这一治疗方法在不同治疗个案中的共同点和差异。自闭症儿童的很多症状会出现在治疗过程中,也会直接反映在箱底作品中。尽管有些自闭症儿童做完一次箱庭治疗后留下的很难称为一个作品,但是我们仍然满怀感恩地将其拍成照片,也还是感觉到有一些特点愿意与各位分享。 01 自闭症儿童在箱庭游戏中的表现 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刻板、限制、重复,必然在箱庭治疗中重现。自闭症儿童的箱庭制作过程及其作品表现有着极大的个体差异,这就导致我们很难做一个非常严格的特征概括。自闭症儿童的箱庭作品往往在同一个维度上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但是,与普通儿童的箱庭作品相比较,他们的箱庭作品仍然表现出某些共同之处,如游戏质量低下、探索模式低级、缺乏物物连接和以物代物的象征、想象力贫乏以及社会性内容较少等。笔者把自闭症儿童的箱庭作品的病理指标分为贫乏、重复、混乱、限制等 输
1. 贫乏 贫乏表现为玩具的数量少、种类少、玩法少、主题少、人物类玩具少,自我像不出现。上述指标出现其中某一项或者几项即为贫乏的模式。 在某种程度上,自闭症儿童功能程度的划分与其箱庭作品内玩具的数量和种类成正比,即自闭症程度越高的儿童在沙箱里使用越少、越单一的玩具(图1)。看起来,箱庭内玩具数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自闭症儿童内心世界的丰富程度。使用的人物类玩具少是他们箱庭作品的共同特征,这与自闭症儿童由社会交流障碍而造成的社会经验贫乏显然是髙度相关的。即使是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能制作出的结构性的箱庭场景,有时也会表现与我们上面谈到的特点恰恰相反的情况(图2、图3)。 输 2.重复 与经验贫乏相辅相成的是自闭症儿童玩法的重复,如固着于某一个、某一类玩具或某一种玩法,不断地重复探索。 积累体验本来是儿童探索世界和认知发展的正常模式,在低龄普通儿童身上我们都很容易观察到类似的重复现象。但是,他们可以很快地跨越这个阶段,进入更髙级的探索模式段。自闭症儿童似乎不能很好地储存或者加工这些经验,因而停滞在这一阶段上。熟悉的体验容易让他们产生安全感,所以必须在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很好地保护和利用自闭症儿童重复玩法带来的安全感,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和丰富游戏内容。治疗者在适当的时候示范新玩具和新玩法是十分必要的。而当他们掌握一种新的玩法后,又会经历一个反复重复的阶段,洽疗者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和示范。 输 3、混乱 混乱是指箱庭作品无结构,各种玩具无选择地乱扔,玩具位置无挑选地乱放或者仅仅出现某一部分的结构(图4)。 在一般的意义上,混乱可能与两个心理因素有关。其一,是反映了自闭症儿童心理操作能力的不足,他们还无法组织一个有结构的箱庭作品,这和他们认知水平较低有关;其二,当一个高功能的自闭症儿童的箱庭作品也体现出明显的混乱特征的时候,可能反映了他们当下的心理紊乱和某种难以言说的情绪困扰。 输 4.限制 与混乱相反,某些自闭症儿童的箱庭制作过程体现了严重的刻板和限制以及极端的秩序感(图5) 自闭症儿童往往严格地只选择某个或某类玩具,严格地按某种顺序排列玩具,甚至是自我格守固定的治疗地点和时间。刻板和限制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对于掌控感和确定性的合理需求。虽然他们的这种行为是一种固着,治疗者不应该粗暴地改变或者打断,但是在给予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应寻求合适的时机,渐进地促进固着行为自然地、低威胁地改变,这是对治疗者的考验。 大多数自闭症儿童因为对箱庭游戏的喜爱,能够容忍一些改变并控制自己的情绪、例如,一个自闭症儿童对于地点和路线严重刻板。为了克服这一症状,母亲每次来箱庭室的时候故意改变路线。患儿一开始哭闹,但是母亲不断告知是去玩箱庭,患儿便逐渐能忍路线的改变。在治疗室内,有的自闭症儿童每次都有近乎仪式性的刻板行为,如只玩形状相同的玩具,进行严格的排列,甚至把治疗者完全排除在外,推治疗者固定于座位,禁止靠近等。如果洽疗者能静默地陪伴,让他感到安全后再慢慢尝试接近,会加速咨询关系的建立。或者可以多次投其所好地事先找出他想要而找不到的玩具,他慢慢地开始接纳治疗者,允许治疗者帮助他按照自己的顺序摆上原本要摆的玩具,直至能够在他的掌控下与治疗者轮流摆玩具,从而很好地建立了合作关系。这样最终的治疗效果也会让治疗者和家长感到非常欣喜。 ![]() 输 5、创伤 某些自闭症儿童的箱庭作品中存在比同龄孩子更多的外形恐怖的动物(图6),并且常常充斥倒置、毁灭、搏斗、吞噬和死亡等主题(图7)。这可能与他们时常感受到环境的压力,存在较多的负面心理体验有关。而令我们惊奇的是,多数自闭症儿童表达恐惧的方式与普通儿童非常相似,这是否也说明他们的后天认知有一定的损害,但是仍然有着相对完整的集体无意识? ![]() ![]() 输 6.社会性体验与现实感缺失 尽管普通儿童的游戏有较多的想象,但是他们经常在箱庭游戏过程中再现日常生活内容,或者利用假想游戏来表现自己的现实社会生活,如一家人出游、过生日、去吃饭等。此过程中也较多地体现了人际关系内容、家庭成员的合作冲突等。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前提下,他们热衷于与治疗者互动,也愿意与治疗者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从而较快地达到疗愈的目的。 有的高功能自闭症儿童能在箱庭里完成结构完整的场面,但是较少与现实有明显的联系,这与他们对外在关注的缺失,与现实的关联薄弱有关。即使偶尔在游戏中表现其日常生活场景,也很少使用带有情绪描述的语言,这与他们语言能力的局限和对自身情绪缺乏凊晰的认知有关。他们即使在游戏中不停地说话,也仅限于仿说或者自言自语,与当前游戏以及治疗者没有太多相关。这就导致在治疗初期,自闭症儿童无法像普通儿童一样较快地通过这些虚拟游戏达到处理内心冲突的目的。 对于这样的自闭症儿童,我们可以尝试用再现生活情节的办法,来加强他们的现实感。例如,鼓励他们摆出自己过生曰时的场景,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者揣测别人可能的感受等,从而达到促进他们社会性发展的目的。这种社会性的差异也表现在自闭症儿童箱庭作品的性别差异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普通儿童喜爱的玩具种类和游戏模式会慢慢岀现明显的性别差异。自闭症儿童这种游戏的性别分化远远低于同龄的普通儿童。图8是一个自闭症女孩制作的箱庭,图9是一个自闭症男孩制作的箱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对自我性别认知发展的滞后。 我们在箱庭游戏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用人物玩具反复地教授、提醒、强化自闭症儿童对性别的认知。一个对自身性别认知模糊的自闭症儿童,在每一次游戏中拿到人物玩具时治疗者都引导其确认是男生还是女生,将来做爸爸还是妈妈。反复地确认以后,儿童的性别认知会逐渐明确。当然,其他类型的认知引导在自闭症箱庭治疗中也是很普遍的。 ![]() ![]() 输 7.指代和象征能力的缺失,想象力及注意力的缺乏 相对于普通儿童,自闭症儿童物物联结、以物代物、以物代人、以人代人等能力明显低下。普通儿童会把沙子塑形成他们口中的小山、河道,一会儿拿一块木棒当枪用,一会儿拿箱庭里的小人偶当作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些小动物也容易被拟人化,重演他们在现实生活里的情节和感受、卡通片里的故事片段等,而且他们也会想象一些自己希望实现的生活。 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游戏也会有类似内容,但是质和量明显低于儿童,而且热衷于重复简单的操作。而且当他们刚刚发展出一个场景的时候,注意力就开始转移,很难维持这一种持续的情节发展。尽管普通儿童也有注意力短暂、游戏主题容易转换的特点,但是他们即使制作短小的游戏,过程也大多结构完整,而且不影响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的发挥。但是自闭症儿童大多在情节的完整性上存在问题,丰富的想象当然愈加缺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