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证实孕39周实施诱导分娩对新生儿和产妇没有伤害

 浪人观天下 2018-09-24
新生儿的诞生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喜悦,可这期间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也惹人心疼。
医学的进步已经在提升新生儿存活率、降低产妇风险以及应对各种意外情况上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诱导分娩功不可没。
对于怀孕超过40周的产妇,需要进行诱导分娩[1],否则会引发很高的围产期风险;不过,少于39周进行诱导,也会增加风险[2]。
那不早不晚,怀孕39周到40周的产妇该如何选择呢?一直以来,人们都担心催产素可能会对产妇有伤害,并可能导致更高的剖腹产风险,尤其是初产妇。保守起见,这个时间段的产妇通常会被建议等待自然分娩[3]。
图片
本文通讯作者 William A Grobman
近期,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论文给了我们答案。这项针对超过6000名低危初产妇的研究显示,对怀孕第39周到第40+6周的低危初产妇进行诱导分娩,相比自然分娩,围产期结局没有明显差异,也就是说,诱导分娩并不会增加产妇和新生儿的额外风险。
同时,研究还显示,诱导分娩和自然分娩相比,能明显降低低危初产妇的剖腹产风险[4]。
对于这项研究结果,如果有打算生二胎或者多胎的女性,可能需要参考了。而医生们在提供指导和建议时,也有了更多的临床证据支持。
图片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项临床研究的具体过程。
这项研究由美国西北大学Grobman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展。为了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他们只征集了低危初产妇志愿者,然后将志愿者进行随机分配,分为诱导组和期待治疗组(自然分娩)。
最后完成试验(有中途退出的)的志愿者中,诱导组有3059名,期待治疗组有3037名。
在分好组后,诱导组的产妇被安排在第39周到第39+4周之间进行诱导分娩;而期待治疗组的孕妇在第40+5周前被要求放弃选择,等待自然分娩。
图片
研究主要统计两类结果,分为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其中主要终点是指围产期新生儿死亡或者严重并发症,例如需要进行呼吸支持,或者受到感染等等;而次要终点则是指产妇需要进行剖腹产
随后,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诱导组中,主要终点占到4.3%;而在期待治疗组中占5.4%,这个结果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即,对于新生儿的安全性来说,诱导分娩和自然分娩没有明显差别
其他围产期结局在两组中没有显著差别。表1是两组新生儿围产期的部分指标统计情况。
图片
表1 主要终点统计
虽然从对新生儿的负面影响来看,两组没有明显差异。但是,对母亲的影响却明显不同。
研究者们发现,在诱导组中,需要进行剖腹产的产妇占18.6%,而期待治疗组中占22.2%,统计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个结果表明,诱导分娩能明显降低剖腹产的风险。
此外,诱导分娩的产妇中,出现了妊娠期高血压的比例更少。而且,接受诱导分娩的产妇表示,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相对要弱一些(以疼痛量表0-10评定),并且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意识。不过,母亲产后的其他健康指标在两组中都相似。
图片
该研究破除了人们对于诱导分娩,也就是打催产针的担忧。至少对于低危初产妇来说,诱导分娩并不会带来额外的风险。此外,诱导分娩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产妇的疼痛。想必大家对2017年的榆林产妇事件还历历在目吧,母亲在分娩过程中所遭受的痛楚可想而知。
作为本研究的参与者,犹他大学妇产科主任罗伯特·西尔弗博士说:“如果你在39周之前生下宝宝,那么碰到健康问题的风险就会增加。一旦到了39周,宝宝就发育得足够好了,拖延下去真的没什么好处”。[5]
更重要的是,诱导分娩能明显降低剖腹产的风险。对于计划在39周内进行选择诱导分娩的低危初产妇,每28次分娩可避免1次剖腹产。
对于现今的中国,降低剖腹产率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剖腹产是解决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的有效手段,并且拯救了无数母亲和宝宝的生命。此外,剖腹产也能减轻母亲分娩过程中的痛苦。
图片
但是,剖腹产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剖腹产过程中产妇可能面临大出血问题,且手术会留下瘢痕,影响下次生育。此外,已有研究表明,剖腹产还会导致后代出现肥胖问题[6]。
剖腹产率在我国一直居高不下,降低剖腹产率是很多医院在解决的问题。而对于有二次或者多次生育计划的女性来说,选择剖腹产要更加慎重。诱导分娩说不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当然,本文作者表示,这项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是统计的偏差无法避免。其次,尽管试验规模很大,但试验并不能发现罕见结果的差异,而大多数个体的不良围产期结果相对不常见。第三,目前还不清楚结果是否可以广泛推广。最后,需要考虑39周内低危初产妇诱导分娩的成本效益。
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主任埃罗尔·诺维茨博士说:“我不认为应该推荐或鼓励在39周进行诱导分娩,但如果有人找你,想要进行诱导,那我们可以先谈谈”[7]。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Practice bulletin no. 146: management of late-term and postterm pregnancies. Obstet Gynecol 2014;124: 390-6.
[2] Parikh LI, Reddy UM, M?nnist? T, et al. Neonatal outcomes in early term birth. Am J Obstet Gynecol 2014;211(3):265.e1-265.e11.
[3] ACOG Committee on Practice Bulletins — Obstetrics.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o. 107: induction of labor. Obstet Gynecol 2009;114:386-97
[4]https://www./doi/full/10.1056/NEJMoa1800566
[5]https://www./health/health-news/choosing-induce-labor-39-weeks-reduces-risk-c-sections-study-n898471
[6] Keith A. Martinez, et al., Increased weight gain by C-section: Functional significance of the primordial microbiome. Science Advances, 2017; 3 (10): eaao1874
[7]https://www./63294-inducing-labor-39-weeks-c-section.html
本文作者 | 低温艺术家 & 谭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