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价值引领

 GPF生活教育 2018-09-25

静阅湖教育生活叙事,感谢关注!⇑

(全文2300字,阅读需4分钟,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尤里·奥莱夫的畅销小说改编的德国电影《二战男孩逃生记》,以犹太小男孩苏里克为主角,九岁的苏里克原本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德国纳粹的入侵让他与家庭失散,苏里克在爸爸生前教育鼓励和精神支撑下孤身一人勇敢逃亡,二战胜利后,他被犹太人组织带回,顺利完成中学、大学学业,以色列建国后来到以色列,成立家庭,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从这个犹太少年的逃亡经历人生故事当中,能够观察和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价值观产生的重要作用,能够进一步发现在家庭教育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对人一生命运的巨大影响,我们也能从对苏里克故事的思考中得出一个结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价值引领。

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家庭教育不仅要关注孩子学习知识,掌握生存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庭教育包括家长对孩子的以身示范教育、知识传授教育、语言说服教育、行为养成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也包括家庭成员间亲密关系和日常生活氛围对孩子的人生影响,这些或显性或隐性的家庭教育当中,最为根本的还是其中所渗透和蕴藏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代际传递,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所习得的价值认知、所经历的价值体验、所激发的价值情感、所承接的价值期许,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广泛影响,家庭教育中弘扬的核心价值观将成为一代一代不断传承和延续的精神基因。

家长的自身行为是家庭教育最为根本的价值引领

在电影《二战男孩逃生记》中,苏里克和父亲一起被两名凶残的纳粹士兵追赶,父子二人躲藏到一个桥拱下。如果他们同时被纳粹发现,将会一起被纳粹抓捕枪杀。在这面悬一线的关键时刻,父亲知道,父子两人只有向不同方向逃跑,才有可能争取到一个生命机会,于是父亲告诉孩子苏里克,让苏里克等到父亲向一边冲出去以后,再开始向相反方向逃跑。在影片中,父亲从桥拱的一端跑出去,并大声叫喊以吸引纳粹士兵的注意。纳粹士兵的注意力果然被父亲所吸引,两名纳粹士兵举起枪向父亲猛烈射击。苏里克就在这时从桥拱的另一端顺利逃跑了,父亲也在纳粹的枪声中倒地身亡。这一让人悲痛欲绝的残酷电影桥段,其实只是二战史上纳粹数不清的恶行中的普通一个。父亲牺牲自己掩护孩子的这一异常勇敢的崇高行为,不是以静态而是以动态的方式向苏里克传导了人生需要有勇气面对一切困难的价值观,也向苏里克传导了必要时甚至牺牲自己生命的核心价值观。勇敢的父亲在苏里克的心中竖起了永恒的伟岸丰碑,也为苏里克克服逃亡途中遭遇的各种险象环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家长的直接交代是家庭教育最为有效的价值引领

在家庭生活中,亲子间的语言交流是重要的教育时机,在语言交流对话沟通过程中,既要体现代际间的平等对话,也要凸显家长对孩子的正面引导与积极灌输。在亲子对话交流中会遇到很多是非价值判断,家长必须非常清醒,要直接、及时、明确地告诉孩子鼓励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禁止什么,绝不能在家庭交流对话中含含糊糊,更不能以其昏昏故弄玄虚让孩子去自我体会和感受,却不告诉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做。特别是重大问题、原则问题、是非问题,那就更应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该怎样认识和判断,一定要迅速地把结论和观点明确告诉孩子。在影片中,父亲跟孩子生死诀别的瞬间,反复交代苏里克,自己的姓名、生长的家乡、父母是谁等等都可以忘记,但不管多困难,一定要活着。为了活命,小小的苏里克不得不隐姓埋名,改用尤莱克这个名字走上逃亡之路。苏里克在逃亡途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多数时间只身躲藏在危险重重的森林中,严寒冰雪和饥饿没有打倒他,他一次次机智勇敢地逃出纳粹的魔掌,在农场帮佣时失去一只手臂也没有让他向命运屈服。每到熬不下去,他的头脑中就会浮现出父亲反复交代他要活下去的画面,父亲的话语对苏里克产生了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在父亲生前话语的鼓励下,苏里克成功逃生。

家长的精神追求是家庭教育最有方向的价值引领

很多父母家长一提到家庭教育,就会想到要在孩子面前端起架子摆起谱子进行说教,或者把自己的日常行为表演给孩子看,让孩子跟着自己学习,这样的教育是浅层次的家庭教育。真正高层次的家庭教育其实并不需要让人感受到是在接受教育,高层次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父母亲家长们以有意义的精神追求、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健康生活方式,为孩子树立学习模仿的榜样、提供健康生活的示范,从中感悟生存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在影片《二战男孩逃生记》中,父亲反复提醒孩子,什么都可以忘记,在内心深处要永远记住自己是犹太人。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亲始终以自己是犹太人而自豪。二战胜利后,苏里克回到故乡,在自家房子前,透过窗子望着残破的房间,眼前却呈现出兄弟姐妹一家人在父母亲带领下,享用丰盛的晚餐前行犹太用餐礼的美好画面。虽然因为割礼而让苏里克在逃亡途中不断被要求脱裤检查,他始终摆脱不了自己犹太人确凿身份认定的耻辱而痛苦的回忆。苏里克也曾在身份上犹豫不决,最终还是在做与不做犹太人之间,选择了回归波兰华沙犹太人孤儿院。后来苏里克来到以色列,找到自己一生挚爱的伴侣,影片结尾的画面是海滩上的老年苏里克在阳光下背对着观众,他望着自己的众多孙辈孩子在大海中无忧无虑地嬉戏奔跑,这和他当年回家时望着窗内时眼前浮现的童年家庭生活的场景是多么相似。正是父母亲以犹太人为荣、以家庭美满为精神追求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成为苏里克侵入骨髓的价值体验,引领、指引、规范和支持着苏里克对犹太信念的人生路径和美好家庭生活方式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