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院长悲愤填膺, “上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

 阳春雪竹轩 2018-09-25

在我国,从每年的五月份开始,就有无数的家长开始了忙活和焦虑,因为六月份他们的孩子就要踏上高考的战场。而高考过后,高三的学生们迎来了放飞自己的考后三个月长假,家长们还是在担忧焦虑,因为他们还要等成绩,研究报考的大学和专业。报考专业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家长考虑的都是这个职业未来能赚多少钱。

对于这种现象,时任清华新雅院长的甘教授,在今年的圆桌会议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现在的孩子上大学是为了什么。

甘教授表示,从早期的教育开始,无论是家庭里的教育,还是学校的教育,都在用社会上的知名富豪来作为学生们的未来模板和人生目标,但是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那就是道德成长方面的教育。导致了我国现在很可能无法培养出大科学家。我们应该把培养孩子的志向和兴趣放在第一位,重视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样的孩子未来才可能成为一名人才,而不是一个只知道赚钱的机器。

这件事上,家长们谈不上有什么错误可言。因为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至少要有立身之本。向钱看并不一定是利益熏心,大多都是生活所迫。但甘教授表达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扎根很深。因为大多数人在报考专业的时候,考虑的都是这个专业的就业情况怎么样,以后能拿多少工资,赚多少钱。很少有人会考虑,这个专业学成之后,能给国家、社会带来大多的益处,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在会议中,甘教授还表示,他个人是不太敢提起道德教育这个名词的。因为到了实际生活中,这个名词本来的含义很大程度上会被曲解。因为即使是道德教育,大多也都是以成功人士为模板的道德教育,这就会出现伪造一些关怀他人的经历,来为自己的履历添上几笔为人称赞的曾经。

甘教授还反复提到了梁启超先生的君子教育,这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我国从古时候起就是以君子作为最高目标来培养后代的。这种教育带来了什么样的未来呢?我们都知道近十年来,我国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这一切的发展,都是依靠老一辈人的铺垫,才有了今天的一飞冲天,无数的难关都是老辈学者攻破的。那个年代是为什么学习呢?谨记周公的一句,为中华崛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