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发出内部邮件,宣布了小米集团最新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人事任命。邮件显示,小米新设集团参谋部和集团组织部,进一步增强总部管理职能;改组电视部、生态链部、MIUI部和互娱部等四个业务部重组成十个新的业务部,一大批80后年轻高管走上前台。
无独有偶,今年,华为也将干部部从人力资源体系中独立出来,形成互相协调的系统。 这两家标杆企业的组织调整,背后蕴藏着对人才发展怎样的看法? 从新设部门看职责所在 两家企业前后在今年都设立了组织部,这两家企业的组织部各有什么职责呢? 小米组织部职责
集团组织部:将负责中高层管理干部的聘用、升迁、培训和考核激励,以及各个部门的组织建设和编制审批等,由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刘德任部长。
集团参谋部:将协助CEO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并督导各个业务部门的战略执行,由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王川任参谋长。 华为组织部职责 华为的组织部门并不叫组织部,而是干部部。 干部部在华为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其职能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界定,原来是属于人力资源部下面的一个分支,类似于“建在连上的支部”,也是当前流行的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的现行实践。 华为办公楼 今年7月份,华为对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进行了调整,将干部部从人力资源部中独立了出来。
人力资源部职责,主要聚焦于三件事:
总干部部的职责,主要聚焦于两件事:
设立组织部之源 小米为何成立组织部 ● “2万人”效应 在互联网公司有一个“2万人效应”,无论是阿里、百度,还是腾讯,在他们的员工规模达到2万人的时候,管理复杂度和社会压力就会倍增(枪打出头鸟)。
如今小米已经不是一个小公司了,雷军说“小米经过8年奋斗,小米已经成为了营收过千亿、员工近两万人的公众公司。为保障公司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必须把组织管理、战略规划放到头等位置,建立更具前瞻的战略领航与更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能力。”
因此,小米从集团层面设置组织部,核心目的是强化集团总部职能,加强公司价值观传承和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效率和活力。 ● 让年轻人冲上去
组织部核心职能就是选拔干部。小米要成为万亿营收的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大脑能力,将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核心高管集中在总部工作。
此外雷军表示,小米的愿景是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未来要成为营收万亿的公司,而达成这一目标预计需要十万员工,必须依靠更多的人才。为此,小米需要进一步强化总部管理职能,提升组织效率,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公司人才梯队建设,发掘更多年轻人才并给予更多提升的机会。这次的十位总经理中 80 后占了多数,平均年龄只有 38.5 岁。
组织和参谋部的设立也符合雷军说的:“没有老兵,没有传承。没有新军,没有未来。让每一个有能力、有抱负、有冲劲、敢担当的年轻人,都能在战争中学习战斗,在战斗中快速成长。” 华为为何设立总干部部 任正非说,“人力资源体系要把各种规则管好,交给干部部体系去统筹应用,总干部部是公司整个干部管理的COE。各级干部部是业务领导的助手“,也就是说,“总干部部”是COE,各级“干部部”是BP。
华为目前18万多名员工、170多个国家,世界500强前100强,原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不适应,既需要有效管控,又要接地气,人力资源能怎么办。所以,任正非只能采取资源分流,鸡蛋多放在几个筐。 ● HR做干部管理专业能力不足 任正非说,华为HR应该“要让懂业务(人力资源专业管理能力+主航道业务洞察水平等)、有能力的人员上位担责,不懂的要赶快补课,人力资源优化变革的主力部队,应该从在一线实践优秀、具有很强洞察与思维能力的指挥员群体或优秀专业人员群体中产生。”
华为的人力资源如何转型?任正非说,“使机关从管控型走向服务支持型,让公司上下左右部门全体全力朝向“多打粮食、增加土地肥力”而奋斗,这就是华为人力资源转型的方向。 两家组织部的共同点 尽管公司体量差异,业务也不尽相同,但这两个组织部门的设置,背后有几个相同的逻辑是一样的。 一线业务团队的权力收敛
为什么要去缩小一线团队的权力呢?任正非说,“AT主管原有的技能与过去的经验积累,可能很难跟上当前与未来业务变化,过度依赖AT可能影响到我们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小米,还不至于出现一线业务团队对人才“指鹿为马”的现象,因为一线业务团队还在忙着“打粮食”,无暇顾及人才和干部的培养。小米这次组织变革,主要目的是把一线业务团队的“人才与干部”权限收敛,归集到总部进行垂直式管理。 人力资源职能的重新分工
任正非说,“我们的人力资源整体是政策规则要管,具体的人也要管,变得过于权力中心化,也造成两件事都没有完全管好。”按道理,如果人力资源权限大,应该更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华为所面临的业务增速,管理复杂度的挑战超过绝大多数企业。
因此,华为把“干部管理”从“人力资源”分离出来,任正非说,“我们从0到80%的判断是基本准确的,但是从80%到100%的判断还不够准确、管理也常出现波动”,也就说,华为的人力资源在满足业务发展的第一阶段可以打80分,面对不确定性的第二阶段,可能80分都保不住了,所以要主动去人力资源改革。
小米这次组织变革,一个字也没提到“人力资源”,并不是小米HR不重要,而是小米这次组织调整,主要是“作战单元”功能的调整,而小米HR属于“管理单元”,当然也可以说,小米人力资源这次组织转型明显“缺位”。 人力资源角色的进化 在2018年7月份的讲话中,任正非在华为的尝试推进人力资源“政委化”的改造,鼓励华为HR争做“赵刚式”的HR,任正非说,“谁是最好的HR呢?赵刚,李云龙的助手,他和李云龙配合很好,学明白了战争,最后升得比李云龙还快。”
阿里巴巴的“政委”玩得不错,为什么华为也“政委化”?
我们判断:
小米的参谋部和组织部会不会也需要“政委”,还有待观察,总之,小米开始告别了游击战模式,集团军作战模式已经打开。 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从两家企业的组织部设立,我们可以看到哪些人才发展动向? 外部趋势 正由传统的人力资源部管理观向新型的人才运营观转变
其实,看今年OD(组织发展)话题的火热程度,就能了解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大洋彼岸的谷歌人力资源部门改称People Operations(人力运营部)、爱彼迎(Airbnb)改为 Employee Experience(员工体验部)、奈飞(Netflix)则把人力部门叫做 Talent(人才部),不一而足。 在谷歌前任人力 VP 拉斯洛《重新定义人才》(Work Rules)一书中,找到了谷歌命名人力运营部背后的真正原因:“在谷歌,我们寻求颠覆所有的传统思维和语言。人们总会把HR视作一种事务性和官僚性的工作职能部门。与此相反,在谷歌这种工程师文化主导的公司,工程师们会把‘运营’视作一个值得信赖的职能,因为它意味着你能够真正地去解决问题。”
它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也应该像业务部门一样运作,也就是市场主导、盈利为先、数据导向、自我驱动等。 而奈飞(Netflix)的Talent(人才部)则来源于:“我们的核心理念是人员高于流程。 特别地,我们希望所有优秀的人才可以一起工作,组成一个梦之队。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组织更加灵活、有趣、更富有激励和创新性,并能获得成功。”
更多强调的是:人才在组织整个工作生命周期里所能够享受的全过程体验。
在新型的人才运营组织氛围里,人才运营部门具有洞察全局的视野和掌控全局的能力,既要打通所有人力模块,又要贯通业务及其他职能;人才运营部门主动积极且具前瞻性地考察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内部趋势 人既是企业发展的工具,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
自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创立以来,在分工的基础上树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运作结构,其中,人只不过是整个生产链条中的一个工具性环节。作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一个延伸和“换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绕不过去的经典环节——工作分析,而基于此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其出发点不是基于“人”,而基于“事”。
工作分析看似是解决了组织的需求,组织中的所有工作都能落到岗位,进而通过人岗匹配落到个人头上,但实际上它大大削弱了组织应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能力。与此同时,人的个性与需求也几乎没有被考虑,于是动态的人被迫去适配静态的岗位,这客观上是一个违反人性的设计。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偏重“短期性”和眼前效果,并且是以“事”为中心,因为职位评估与绩效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对职位当前价值与“员工”当前业绩的量化问题,它不能也无法解决“员工”的长远发展和个性体验问题,因此它必然带来短期行为。
因此,只有结合好“事”和“人”两个要素,并且以“人”为中心,才能有效地推动公司的运转,这正是信息时代条件下新型的人才运营模式的重要突破口。
人既是企业的“资源”,这是经济学家的视角;人也是“资本”,这是资本家的视角,是企业发展的工具之一,更是企业发展的目的。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首先是工具(必要条件),其次才是目的。
企业发展的归宿就是为了“人”,不再仅仅为了企业主,也包括企业人才。
看得出来,以阿里、华为、小米为代表的国内领先公司,主要是出于外部竞争和内部优化的需求,而提出来的组织架构变革,成立了“组织部”,核心任务是根据组织需要,培养干部梯队,重视年轻人才发展。这在客观上有助于企业人才的自我实现和职业体验。
以后,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企业组织的变革,设立类似“组织部”部门的消息。让我们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