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的“姬水”到底在哪里?

 静远德载 2018-09-25

《国语·晋语》曰:“黄帝以姬水成”,那“姬水”到底在哪里呢?

黄帝的“姬水”到底在哪里?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流一般自西向东流淌,在人类没有学会掘井以前,河流是最主要的生存必需和文明传播载体,中国黄河流域文明由西向东的扩散路径是历史的必然。发源于渭水流域的大地湾文化就是华夏大地第一次文明传播的策源地,从这里衍生出了汉水流域的李家村文化、河北的磁山文化和河南的裴李岗文化,它们都具有诸如绳纹陶器等诸多文化共性。炎黄部落是原始西羌的一支,和今天的藏人具有共同的祖先,共用“汉藏语系”。炎黄始祖和西戎也是同根同源,所谓的“有戎氏”也就演化成了“有熊氏”。

《说文》曰:“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根据史书记载,周族始祖后稷的父、母系分别为陕甘一带姬姓有熊氏(尧舜时期有熊氏只是方国,已经失去数百年前黄帝的尊号)和姜姓有邰氏长期通婚之后裔。从这条记载可以肯定,所谓的“有熊氏”长期生活在陕甘一带,而非史前洪水泛滥、野象横冲的“河之南”新郑地区。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和最初指代。

黄帝的“姬水”到底在哪里?

著名学者翦伯赞先生说:“古代黄河流域分布着不少的部落。在陕西一带有姬姓黄帝和姜姓炎帝部落,他们之间世代通婚”。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说: “少典族原居住在陕西、甘肃交界处,与有蟜氏通婚姻,生下黄帝和炎帝。黄帝居姬水,以后姓姬;炎帝居姜水,以后取姜姓。黄帝生于今陕北黄土高原,炎帝生于今宝鸡市姜水一带。黄帝和炎帝部落曾经顺河移动,发展到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后来称为华夏族。华夏的子孙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的“姬水”到底在哪里?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他和汉武帝是同时代的人,他曾经跟随武帝封禅泰山,也是汉武帝亲率十几万军队黄帝陵前祭祀的历史见证人,他的权威性不可置疑。“桥山”无疑是指陕西黄陵县的“桥山”,“葬桥山”,说的很清楚,是指黄帝去世后埋葬在“桥山”。

那为什么现在会有“衣冠冢”的说法呢?其实这个问题也有明确的解释:“至谓葬衣冠于此者,乃臣子不忍直言葬帝,故曰葬衣冠,犹称君薨曰晏驾,亦实录也”。黄帝“德泽流天下,至今人蒙其惠,虽死犹生”。这里说的很清楚,只是黄帝臣子一种委婉的哀思表达而已。桥山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实实在在的始祖陵。依据华夏族落叶归根的丧葬习俗,黄帝的出生地应该离桥山不远。可以确认黄帝生于陕西葬于陕西是历史的真实。

关于“姬水”在哪里的讨论目前也是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根据学者的推论,姬水的第一种说法是指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是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古人亦将沮水 与 漆水 并称为“漆沮”。“漆水”也好,“沮水”也好,都古称“姬水”,有一种说法叫“漆沮不分家”。当然还有学者提出“姬水”是指“岐水”或“渭水”的。不过无论哪一种观点,有两点是肯定无疑的:一是“姬水”肯定在关中地区的渭水流域,二是“姬水”肯定是“渭水”的支流。经过本人考证,渭水流域目前有3条“漆沮”河,由东往西分别为“洛河之沮水”、“石川河之漆沮”和“漆水河”(即雍州漆沮水)。

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三条河。

黄帝的“姬水”到底在哪里?

首先谈讨下“姬水石川河说”。石川河古称“漆沮河”,上源二支,东支“漆水”,又称铜官水,西支“沮河”为石川河正源。漆水、沮水在铜川耀州区城南两河汇合后始称石川河。东南流入富平县,后经过西安临潼流入渭河。

《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诗经·大雅·绵》中详细记叙了古公亶父带领周姬族群先在沮漆之滨住了下来,起初根据自然条件建的窑洞,没有建宗族堡群和公共会堂,没有建木结构的房子,通过很多年时间的力量积累后,周姬族群决定再次迁徙岐地的故事。岐地就是今陕西扶风、岐山一带,是周王朝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

《诗经·大雅·绵》是古公亶父带领周姬族群由豳地迁徙来“沮漆”后经过“陶复陶穴”居住后写的诗,周姬族群在豳地十几代数百年,最初的“奔戎狄”和由那里出走,只有他们最清楚“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的真正含义:“ 沮漆”是他们祖先当初的出奔地,他们应该是念念不忘的,现在他们又迁徙回来了,所以便有了“绵绵瓜瓞”的感慨。否则,豳地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庆阳宁县一带,其和陕西省富平县“沮漆”相距遥远,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他们何以知之呢?既使沮漆确实是公认的“民之初生”地,却怎么就单单存在于遥远豳地的周姬族群的记忆中了呢?他和古公亶父带领的周姬族群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是明确而清楚的,“沮漆”就是周姬族群原来由不窋带领“奔戎狄”的出走地,也是周姬族群由古公亶父带领 “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迁徙始发地,更是中华民族的“民之初生”地。否则,周姬族群是不会牢记“沮漆”的。

《尚书》和《诗经》中的“漆沮”就是指的这条石川河。《诗经·小雅·吉日》和《诗经·周颂·潜》记叙在“漆沮”围猎捕鱼是上古虞夏时期的事情。《诗经·小雅·出车》曰:“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召彼仆夫,谓之载矣”。此“天子所”是说漆沮之滨当有“天子之所”,也就是虞夏时期的京师。下来我们看看石川河所在的荆山地区在历史上有那些重要的历史印记。

黄帝的“姬水”到底在哪里?

《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路史·疏仡纪·黄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古时,铸鼎是国家的大事,非常神圣。那么,黄帝铸鼎的“荆山”在哪里呢?《书·禹贡》:“导岍及岐,至于荆山” 。孔颖达 疏:“《地理志》云:《禹贡》北条荆山在冯翊怀德县南”。《后汉书·郡国志一·冯翊》 刘昭注引晋·皇甫谧 《帝王世纪》:“禹铸鼎於荆山,在冯翊怀德之南,今其下(有)荆渠也”。

荆山,别称中华塬、荆原、荆山塬。在今西安市阎良区和渭南市的富平、咸阳市三原县交界的地方。荆山,是一块神奇宝地,同时又是中华文明的破晓之寓。它西起买家坡(富平、三原交界处),东迄石川河西岸断原处(富平、阎良交界处),绵延数十里,南望中南,北依漆沮(石川河),郁然深秀,气势壮观,素有“金丝吊葫芦”的风水宝地之称。

古籍中的荆山,一般是指关中的荆山。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山当在岐山和黄河之间,也就是今天的关中荆山原。古《汉书·地理志》称:“荆山在冯翊怀德县也”。根据《北周地理志》、《括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等众多古代地理志的记载,怀德县之县城仍存在,即在今富平县城西南5.5公里处。怀德县有荆山,即富平县有荆山。

乾隆《临潼县志》载:“荆原为邑北界,绵亘数十里,与骊山南北相望,陂陀拥护,如屏障然”。西安阎良荆山下的东西大道被阎良区政府命名为“荆山路”。阎良区关山镇的苏赵村原名“荆山堡”。道光十年,阎良人任辉在《重修十方院碑记》中自称是“荆山农人”。荆山之南刘村出土的清代《刘萼楼墓志铭》中有“荆山之南,清水之滨”的语句。

据载黄帝在荆山铸鼎,大禹治荆山并铸九鼎,渭河也古称“禹河”。黄帝时代的仰韶文化“关山遗址”在阎良关山乡西荆塬,面积约10平方公里,发现大量文物遗存,可见此地为古代先民部落居住中心。

黄帝的“姬水”到底在哪里?

解释清楚了石川河流域黄帝时期及周族早期历史后,我们再来解释岐周之“漆水”就会简单一些。

岐周“漆水姬水说”。这里的“漆水”指的就是所谓的“武功漆水”。《传》:“漆、沮,岐周二水也”。漆水古称杜水、武亭水、中亭水。发源于陕西省中部偏西北,源出麟游县庙湾附近山丘。东流折南流,经麟游县、永寿县、乾县 、扶风县,至武功县白石滩入渭河。《水经注》:“漆水出扶风杜阳俞山东北,入于渭”。“漆水”所在的周原地区是周文化的发祥地。

黄帝的“姬水”到底在哪里?

最后我们看最关键的“姬水沮水说”。沮水古称“姬水”,源自子午岭东麓的沮源关,向东蜿蜒128公里汇入洛河(现在也称北洛河),再流入渭河,横贯黄陵县全境。

清代王筠的《说文句读补正》说:“许君(许慎)但说陕西、甘肃之“洛”,是河南之“雒”本不从水也。段玉裁《小笺》说:“自魏黄初以前,雍州渭洛字作‘洛’,豫州伊雒字作‘雒’,绝无混淆,黄初(220~226)以后乃乱矣”。 可以确认,有人把“河洛”中的“洛”解释成发源于陕西商洛流经洛阳的“洛河”(即雒河)是不对的,因为在司马迁所处的西汉武帝时代,“洛阳”一直是写作“雒阳”,“洛河”一直写作“雒河”,陕西的“洛河”和河南的“雒河”是分的很清楚的。目前《辞海》对“洛河”一词的解释也是指“陕西的洛河,属于渭河的支流”。

“沮”在甲骨文和金文里都有“祖先之河”的意思。沮水环绕桥山,形成山环水抱的“仙岛”形势,又在桥山东西两侧,形成对称的“东湾”(龙湾)和“西湾”,东湾连着“龙首”,西湾接着“虎尾”,神秘的“东方山水文化”的源头就发端于此。

经过对这三条河流的介绍,我们基本清楚了一个脉络。黄帝之姬水为“沮水”;周族之石川河为“漆沮”;周族之“武功漆沮水”为“漆水”。这也是“姬水”由西到东的一个历史演化过程 ,巧合的是黄帝和周族,都是姬姓,这三条河都在著名的“三川流域”,所谓三川,就是指关陇地区的渭河、泾河和洛河,《国语》载:“泾、渭、洛,出于岐山也”。这里也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遗存最为密集的区域。

古语曰:“二月二,龙抬头,黄帝降生轩辕谷。轩辕谷里降龙峡,黄帝乘龙统天下”。“二月二,龙抬头”,是华夏族历史久远的谚语,相传在夏历的仲春初二,黄帝的母亲目击北极光而怀有身孕,生下了黄帝。 这里的“轩辕谷”显然在“降龙峡”附近。“黄帝”因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故称“黄帝”。

黄帝的“姬水”到底在哪里?

农历“二月二”是轩辕黄帝的真正生日,新郑方面所宣扬的所谓“三月三”其实是传统的“上巳节”,是古人去除寒衣洗浴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的“华服节”。新郑方面在2003年官方公示中还声称“三月三”是“黄帝登基日”,到了2005年又变成了“黄帝生日”,此事成为了国人的笑柄。

黄帝部族主要的活动区域在关中的渭水流域,单就黄陵地区目前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就有41处之多。从仰韶文化的发源地——华山经过“黄帝之城”——西安“杨官寨遗址” ,到达“天下第一陵——”黄帝陵,这个区域的黄帝时代仰韶遗址和夏商时期遗址最为密集,这个南北通道和渭水东进的东西通道所组成的“T”字形构建起了我们华夏族最初的文明基因:从炎黄开始,再到夏商周秦汉隋唐,无一不是以关中渭水流域为肇始之地,东进将文明传遍神州大地。关中渭水流域是真正的黄河文明的摇篮,是真正的华夏文明的“源头”。

现在每年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大典,已经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祭拜祖先的唯一的国祭盛典,每次拜祭黄帝陵,看着5000年的苍松翠柏,看着庄重肃穆的宏大典礼,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那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真正的根,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精神标识。黄陵县是黄帝真正的出生地,俗称“黄帝故里”;黄陵县的桥山不但有黄帝陵,也有黄帝庙。现在的陕西洛河之“沮水”是为黄帝之“姬水”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