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中秋月更明(散文)

 良见 2018-09-25
       昨天是中秋节。昨天及前天晚上,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中秋的月亮,在我眼里,似乎也更圆更亮了。

       前天晚上,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加了我的微信,然后我们聊了一会。她是一个女同学,自从高中毕业就没有再见过面。她84年高中毕业后,到我们85级复读,我们同学一年。虽然时间不及从高一读到毕业相处两年的同学,但情意并不比“两年”逊色。她在85年,考上了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我们学校有同学建了一个高中部的校友群,后来我也加入了。无意中,听说她已经是第三军医大学的一所学院的副院长。有时我就将自己写的东西往群里发,她有时看后,就直接在群里发表意见。我十分感动。我在发东西的时候,怕有的同学不喜欢,因此,显得比较谨慎,发得并不多。我想加她的微信,但又有些犹豫,一直没有行动。没想到,在中秋节的前夜,她来加我的微信。我们聊天时,她说,我和星亮两个,一离开学校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了,“希望同学聚会能见到你。”

       第二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是昨天早晨,又有一位朋友徐老师加我的微信,他是一位领导,在老家市委农工委工作。前两天,我跟县里的由原《富顺报》改变而来的《富顺宣传》编辑肖老师发了一篇稿件,肖老师说把它推荐给了《自贡三农》。这位老师应该就与此有关。后来的聊天也证实事情是这样的。徐老师热情地鼓励我,要我向《自贡三农》投稿,把稿子直接发到他微信上。我在跟朋友交流的时候说,这样也可沾沾他们的才气了。

       除了他们加我的微信以外,在中秋节,我也主动出击,加了两位朋友。一位是老家黑凼口农场附近高滩小学的校长邓老师,钦佩他扎根山区教育的奉献精神。另一位是一位很有修养造诣的文友。他们也成了我朋友圈里的“宝贝”。

       现在,朋友圈是越来越大,做大朋友圈,是很多人的愿望。但朋友圈并不是越大越好,我是这样认为。我不在朋友圈里做广告,搞推销,目的有些纯粹,就是多与朋友多交流思想感情,得到他们的指点教益,得到启迪。我的朋友圈还不算很大,朋友也是五彩纷呈,但也有些管理不过来,有一些并没有多少的交流,彼此处于隔绝的状态,他们在潜水。因此,这更加使我清醒,怎么来选择朋友,更好地交流。

       在十多年前,一个朋友的一番高见,就使我领略、理解了朋友圈。她说,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一所好的学校,就算成绩很差,但他有好的同学,有的家里有很多很多的钱,有的父母有很大很大的权,这些都是自己孩子可以利用的资源。我当时很佩服她的见识和眼光,后来的社会状况似乎也证实了她的看法的精明实在。但现在,我有了自己清醒的认识。

       不久前,和同学朋友一起,与老家县里的一位在京学习的领导一起吃了两顿饭,还结识了老家自贡北京商会的秘书长。但我对此并不十分的兴奋。回来后,至今也没有按照秘书长老乡说的加他微信,也没有进一步与这位县领导联系。这对于有的人来说,或许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据同学介绍,这位县领导,年方40,有可以想象的上升空间,是这次省里唯一的一位县级进京参加培训的县委组织部长,很可能之后就被提拔为县长或者县委书记。但我想,不一定要与他们怎么联系交流,各人有各人的圈子,有自己要忙的事。硬要往别人的圈子里挤,未必是好事。关系应该更理性,清清白白,有所图的想法往往使人与人的关系变味。不硬挤进别人的圈子,也是对别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不给别人太多的麻烦和打扰,把朋友放进心上,远远地注视着他,这也是一种朋友相处的状态。

       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又何尝不是一个朋友间相互思念祝愿的时刻。望着今年的中秋圆月,觉得它比以往更圆,更明亮!

                                                                                                王良炬    2018年9月25日    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