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养自己脾气也得以改善——《论语》学习184-185

 背后国文 2018-09-25
 

述而篇第七·三七(184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钱穆译】先生极温和,而严厉。极有威,但不猛。极恭敬,但安舒。

杨伯峻译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庄严而安详。

【傅佩荣译】孔子看起来温和而严肃,威严而不刚猛,谦恭而安适。

厉,严肃。威,威严。猛,凶猛,勇猛。安,安详,安适,安泰。

人的神情由脾性和心境所决定,一般温和的人不会太严肃,威严的人不会太勇猛,恭敬的人不会太安泰。但孔子不一样,他能调和这二种相对对立的形貌,温和又严肃,威严而不勇猛,恭敬又安泰。所以子夏也曾经这样说过:“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子张9》)他说一个君子会有三种变化,远望他,很严肃庄重的样子,但一接近,感觉又很温和,而且听他的话又言之凿凿。

《无常经》说:“相由心生”,《黄帝内经》曰:“有诸形于内,必形于外。”都说明了一个人的神情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心,亦即人的修养。心修炼到什么程度,就表现出什么样的神态,装是装不来的。

我们在分析一个人的时候,常把脾气作为他的特征,而且把不好的脾气视为最显著的特征。脾气由何而来?人出生后,它受父母脾性和家庭教育影响最大,但在日后的成长中,有的人逐渐改掉了坏脾气,而有人却凭添了新脾气,这和个人的修炼有直接的联系,它不脱离本质却有所改变。

有人为追求人生理想内外兼修,对自己有目标、有要求,所以性情得以改善;有人争名夺利,穷其一生追逐层出不穷的欲望,就忽略了对自身的要求,所以性情一成不变,或把原来不好的脾气变本加厉。所以有坏脾气不要紧,如果对自己有要求,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会慢慢得到改善的。

泰伯篇第八·一(185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钱穆译先生说:“泰伯可称为至德了。他三次让了天下,但人民拿不到实迹来称道他。”

杨伯峻译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极崇高了。屡次地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赞他。”

【傅佩荣译】孔子说:“泰伯,可以说表现了至高的德行。他多次把天下让给人,百姓却找不出具体的德行来赞美他。”

泰伯,周太王公亶父之长子。至,极,最高。无得,没有具体的德行,另解为无法用语言。

讲一讲泰伯三让天下,周太王有三子:泰伯、仲雍、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姬昌。泰伯就和仲雍逃到吴地,这是一让。周太王死后,泰伯没有回来奔丧,是第二让。守孝期满后,泰伯一直没有回来,这是第三让,所以他被称为有至德。

孔子在这里感叹泰伯的德行至高,老百姓实在找不出具体的德行来称颂,说明泰伯的德行无名无形,是最高的德行。

另外,无得有两种解释,一种是钱先生和傅教授解的”具体的德行”,还有一种是杨先生解的”无法用语言”,解释都能讲得通,但就”得”字而言,前一种解释好像更接近一些。但这两字对本章的中心思想没有影响,可以不作深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